书城政治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7716100000003

第3章 风清气正得民心(3)

边学边改立说立行。2013年7月1日,省委常委会通过河北电视台、河北日报等新闻媒体,向全省公开做出克服“四风”10项承诺。围绕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从现在做起、从具体做起,开展领导干部正风肃纪行动,全面整治领导干部超标准使用办公用房等问题,采取内部公示、随机核查等措施,确保不走过场;开展重点部门提质提效行动,采取下放和取消一批审批事项、简化一批事项的审批流程等“八个一”

措施,整治执法不公、效率低下问题;开展大气污染综合防治行动,坚决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和50条具体措施,加快实现天蓝、水净、地绿目标;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抓好3000个村的改造提升,让人民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按照一开始就要重视建章立制的要求,重点建立领导机关公开承诺制度、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干部考核选任制度、领导干部生活待遇制度,切实落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要求。

2013年8月3日,河北省委出台关于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意见。意见指出,为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促进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省委决定实行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使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更好的服务群众,进一步接地气、长本领,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地方领导班子成员蹲点联系群众制度;部门领导干部对口联系群众制度;机关干部下基层锻炼制度;基层干部服务群众“连心卡”制度;领导干部亲自接访下访制度;共产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党员干部联系群众调查评价制度和党员干部联系群众督查落实制度。

广西:在教育实践活动中集中整治“机关六病”

广西壮族自治区紧密联系第一批活动单位实际,贯彻整风精神,对症下药,集中整治以“机关六病”为主要表现的“衙门作风”,让群众一开始就感受到转变作风带来的新变化。

“问症”于民,找准“病情”。教育实践活动一开始,自治区党委常委就带队深入联系点、基层单位、分管部门,到14个市、11个县、11个乡村和10多个区直单位,召开30多场座谈会,听取群众对自治区党委在反对“四风”方面的意见。同时,自治区党委以书面形式征求所有市、县(市、区)和区直单位意见建议,共收到6805条。自治区党委经过认真分析梳理,发现区党政机关“六种病”最为突出,老百姓反映十分强烈。一是缺乏担当、不敢负责的“软骨病”,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二是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的“冷漠病”,对上级领导的事有求必应,对群众的事毫无耐心;三是心浮气躁、弄虚作假的“浮躁病”,表起态来让人放心,做起事来让人担心;四是铺张浪费、贪图玩乐的“享乐病”,“歌声琴声声声入耳,国事公事事事无心”;五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梗阻病”,“阎王好过,小鬼难缠”;六是得过且过、平庸无为的“懒散病”,“讲起玩乐喜洋洋,谈起工作懒洋洋”。

专项行动,集中整治。回应群众呼声,自治区党委痛下决心,开展“三服务”“四清理”专项行动,攻坚克难,整治“机关六病”痼疾。开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行动,推动党员干部到一线,在为民服务中改进作风。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入乡进村”活动,全面推行“农事村办”“结一联五”“挂包联驻”“入乡住村”等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到群众家门口帮助解决问题。深入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全区各级共派出8万多名工作队员,到14353个建制村驻村包干指导,组织农民群众整治农村环境,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开展“四项清理”行动,清理信访积案、清理检查公开“三公经费”、清理审批事项和办事流程、清查整治环境安全隐患,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一些部门单位仍然存在放虚不放实、放小不放大问题,进一步加大行政审批事项清理力度,再精简审批事项400多个,优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针对2013年7月上旬发生的贺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对负有领导责任的5名干部进行停职处理,以此为契机深入开展警示教育,促进领导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从严管理干部,南宁市对履职不力的12名相关责任人进行问责,其中3人被免职,8人被通报批评,1人被诫勉谈话。积极清理特权,自治区党委带头取消“桂O”车牌号,为基层做出示范。

江苏:聚焦问题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神”

江苏省牢固树立问题导向,切实增强问题意识,紧紧围绕反对“四风”,深入查找自身问题,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即知即行、边查边改,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神”、不“散光”,从一开始就呈现新气象。

强化问题意识。省委常委会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第一任务,半个多月召开6次会议学习中央精神,集中3天进行专题学习,每名常委逐个谈学习体会,在思想碰撞中深化认识。各单位至少召开1次中心组学习会,党支部至少召开1次专题学习会,至少举办1次学习成果交流会,深入开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3项讨论,对照学习吴仁宝等重大典型,引导党员干部勇于认识问题、敢于直面问题、善于解决问题,深刻认识到发展好不代表什么都好、工作好不代表没有问题、不解决思想问题就不能解决作风问题,切实增强查找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坚定性。

明确查找方向。省委在认真梳理近年来党内集中教育活动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及整改情况基础上,召开20多个不同层面的座谈会,发放7200多份调查问卷,查找出20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检查,组建联合督查组分赴市县和省级机关部门明察暗访,深入查找贯彻落实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省委鲜明提出突出抓好“四查四治”,写入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意见,作为贯穿全省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的重要抓手,即查宗旨意识牢不牢,治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之病;查工作作风实不实,治急功近利、不负责任之病;查精神状态振不振,治慵懒散漫、贪图享乐之病;查廉洁自律严不严,治挥霍奢靡、铺张浪费之病。

聚焦突出问题。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推动领导干部进村入户,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干群关系融洽、促进基层发展稳定、促进机关作风转变。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与正省级老干部逐一谈话,省委常委分别牵头召开市县党政负责人、基层党代表等5个座谈会,省委门户网站设置专门信箱,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省纪委及有关部门梳理反馈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作风方面的信访问题。通过第三方调查、调查问卷、专线电话、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了解群众对省级机关作风问题的意见建议。经过初步梳理,省委常委会找出自身在学风上学用脱节、工作作风上抓落实不力、文风会风上会议和文件数量较多质量不高、联系群众上解决政策性深层次问题较少和改进作风的规定不够具体5个方面突出问题。

立说立行立改。省委常委会围绕坚决反对“四风”,向全省人民做出“八个带头”承诺,在省主要媒体公布,接受社会监督。省委研究制定《关于改进学风的意见》,明确要求健全中心组学习制度、健全基层调研制度、健全领导带头制度,制发《关于梳理和报送群众反映突出问题及整改措施的通知》,要求各单位针对已经排查出来的突出问题,至少研究确定1个重点整改事项,做出承诺,提出措施,明确时限,在媒体上集中向社会公布,依靠群众监督倒逼问题解决。

甘肃:抗震救灾就是践行群众路线

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充分发挥作用;哪里有受灾群众安置点,哪里就有鲜红的党旗高高飘扬。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以来,甘肃广大党员干部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把抗震救灾一线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主战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以真情为灾区人民服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把抗震救灾作为树立群众观点最生动的课堂。地震发生后,甘肃省委明确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抗震救灾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抗震救灾中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密切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省委号召,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共命运,在抗震救灾一线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许多党员干部表示,抗震救灾的主战场就是自己接受党性教育的大课堂,在这个课堂里,脑子里始终思考着“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观念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