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中国民情报告(2013-2014)
7716100000004

第4章 风清气正得民心(4)

把抗震救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最有效的平台。灾情发生后,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深入灾区,带头冲在抗震救灾最前沿,带头完成抗震救灾各项任务。一面面高扬的党旗成为灾区群众心中不倒的精神支柱,一个个党员干部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在抗震救灾一线,6.8万名省市县乡“联村联户”干部迅速查看灾情,帮助转移群众,发放救灾物资,稳定群众情绪,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灾区群众说,有干部和没干部就是不一样,有了他们,大家的心里才踏实。卓尼县在灾情发生后,迅速组织起383个党员自管小组和443个维稳小组,在第一时间帮助受灾群众搬运物资、清淤排积、疏通道路、值班守夜。

把抗震救灾作为检验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最直接的标准。抗震救灾工作紧急启动之时,甘肃省委就提出,要把党员干部的现实表现作为衡量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检验党员干部队伍作风状况的重要标准。省委组织部提出,要在抗震救灾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用实际行动反对“四风”。

浙江:学习先一步查摆深一层整改先一着

浙江省委常委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精神,切实践行“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深入基层群众、带头听取群众意见、带头深入查摆问题、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带头抓好整改”公开承诺,努力做到学习先一步,查摆深一层,整改先一着,当好表率、示范引领,推动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

先学一步学到位。省委从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就把学习这一重要基础抓紧、筑牢。省委常委会带头,专门制定学习计划表,一边挤时间自学,一边拿出整块时间集中学习,先后用5天时间安排了6次集中学习讨论,重点学习中央确定的“三本书”、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撰写的《之江新语》,使每位同志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人民是真正英雄的唯物史观,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观,进一步强化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思想自觉。省委还注重用好南湖革命圣地、“枫桥经验”、“最美浙江人”群体等省内特有教育资源,组织常委同志开展重温“红船精神”、继承革命传统活动,进一步升华思想,净化心灵,增强政治定力、宗旨意识和担当精神。在常委同志带头学、走在前的同时,省委专门梳理下发了学习教育环节的19项“规定动作”,要求各单位对照制订学习方案,一丝不苟、扎扎实实地搞好学习教育,确保取得实效。

深找一层挖到根。省委常委会带头把学习教育与听取意见有机结合,坚持边学边查、边学边找,深挖根源,深究原因,努力找准靶子、对准焦距。一是敞开大门找。省委组织了万人问卷大调查,收集到针对“四风”问题的各类意见建议2200余条,向各市县党委和省直单位发放征求意见表,重点征求对省委常委会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建议,原汁原味梳理,不加修饰反馈,推动大家对照查、画好像。二是深入群众找。省委常委在县(市、区)和参加第一批活动的省直单位分别建立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带头开展以“增进与百姓的感情、增强心中百姓的分量、拉近与百姓的距离”为主要内容的基层走亲连心活动。省委主要领导同志带头,全体省委常委用2-3天时间深入社区、企业、村镇,体察民情,下访接访,面对面听群众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三是座谈交流找。

2013年7月上旬以来,省委领导牵头,分别召开省级老同志座谈会、市委书记座谈会、省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座谈会、县委书记工作交流视频会、党外人士座谈会等多个会议,听取各方面对省委常委会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28条办法”“六项禁令”中待改进事项的意见,对号入座,剖析反思,明确方向。

先改一着动真格。按照学习中提出的“发现什么问题就立即整改什么问题”的要求,省委常委会从解决最突出的“作风之弊、行为之垢”入手,集中开展文风会风治理,“严纪律、正作风、作表率”,提能增效,规范领导干部落实工作和生活待遇规定专项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检查,提振党员干部精气神“六项集中行动”:对机关干部参与酒局、牌局问题进行集中整治,狠抓反面典型;强化细微管理,省政府机关食堂午餐严格“掐饭点”,杜绝提早吃饭现象,并在全省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中全面清退会员卡,限定2013年7月底前完成;切实减少会议文件,降低“三公”支出,2013年1-5月份全省各地以党委、政府名义召开的会议、举办的活动次数同比分别下降33%和54.7%,印发的文件数量下降18.8%,各类简报削减43%。2013年一季度,省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5.2%。

黑龙江:深入群众听意见找准穴位除“四风”

黑龙江省委坚持把突出实践特色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着力点,“深入群众听意见、找准穴位除‘四风’”,积极创新自选动作,努力推动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开通网上专栏,畅通征求意见渠道。黑龙江开通教育实践活动网上专栏和“建言献策”平台,并开设了征求意见电子信箱。前期调研阶段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省委确定了市县和党政群机关、司法系统等调研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调查研究,并梳理出群众反映比较集中的“四风”问题,作为查摆问题的对照,限期整改。

开展主题教育,精心设计活动载体。省委充分利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等优良传统,策划了“弘扬光荣传统、践行优良作风”主题教育活动和“深入群众听意见、找准穴位除‘四风’”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下基层“接地气”,省级领导、省直部门一把手、市(地)委书记带头查找“四风”问题。

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省委常委班子组织8天的集中学习,每位常委结合学习、工作、生活实际,深入剖析自身存在的问题,带头做出承诺。面向省“两委”委员、各市(地)四大班子成员,中省直单位和省属高校等不同层面,省委专门下发通知,征求在加强作风建设、反对“四风”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共征求到意见建议346条。

坚持边学边查边改,启动专项治理和制度建设工作。省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根据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围绕解决突出问题,提出了清理违规占用的住房、清理“小金库”并检查“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7项专项治理任务,同时,对照专项治理项目,确定了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干部作风状况考核评价机制等12项制度建设具体措施,落实到13个责任部门,在专项治理的同时同步实现制度保障。

四川:以案为镜明党纪“正衣冠”

用典型案例开展警示教育,推动党员干部深刻反思,“照镜子、正衣冠”,是四川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2013年7月3日,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动员部署全省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要统筹正面引导与警示教育,既宣传正面典型、发挥示范作用,又注意剖析反面典型、发挥警示作用。

反面警示,让教育触及灵魂。四川省委下发《关于开展四项专题教育的通知》,部署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扎实开展“理论宣讲、典型宣讲、反面警示、实践课堂”四项教育活动。其中,“反面警示”教育活动,包括组织党员干部到省法纪教育基地开展现场警示教育、观看警示片、学习警示读本,引导党员干部对照反面典型深刻反思和自省。

剖析“四风”,让教育对症下药。四川将教育转风和检查促风、专项治风、群众评风、肃纪正风一并列入“反‘四风’五大行动”。该省纪委组织精干力量,从众多近年来查办的县处级以上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精心挑选20个典型案例,编辑、制作了警示教育读本《忏悔实录Ⅰ》和警示教育片《忏悔实录》《“象牙塔”里的蜕变》。其中,既有市(州)和省级部门原领导班子成员、县委书记的案例,也有国有企业、高校、事业单位原主要负责人的案例。为强化教育效果,该省纪委在《忏悔实录Ⅰ》一书中创新设计了“回执单”,要求县处级党员干部必须填写回执单,撰写读后感言,并统一反馈给省纪委。该省有关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各部门分层分类组织党员干部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组织县处级以上干部学习警示读本,开展专题讨论和深刻反省,查找在“四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同时以案促防、以案促建,切实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

警钟长鸣,让教育避免“一阵风”。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关键就在“常”“长”二字。2013年7月,四川省纪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反腐倡廉教育的意见》,旨在进一步健全机制制度,推动警示教育常态化,有力保障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习教育成果长效化,将警示教育纳入全省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会、民主生活会、任前廉政谈话的重要内容,作为“廉政教育大讲堂”、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训班的必修课程,作为案发地和案发单位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警示教育资料成系列。省纪委充分运用每年执纪办案成果,制作警示教育资料,推出《四川省反腐倡廉教育警示录》系列警示教育片等。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大讲堂”活动。根据四川省纪委、监察厅印发的《关于开展“廉政教育大讲堂”活动的通知》有关部署,2013年内,省纪委、监察厅领导班子成员将为省委党校学员和全省工程建设、医疗卫生、教育、交通、国土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领域的领导干部作13场廉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