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88

第88章 重塑学生精英意识推进和谐校园建设(2)

3.2进一步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在重点院校推行精英教育的理念和方式

要达到实行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的精英意识的目的:要求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学生。一流的学生如何才能获取,诚然从高考分数线可以达到筛选一流学生的要求,但是单纯的分数线对于评价一个学生是否优秀显得有点单薄。我们在重点高校实行精英教育,培养学生精英意识的理念,需要我们突破单一指标的录取体系。我们可以参考美国高校的做法。美国高校的招生由大学自主决定,社会专门机构提供学习能力和学术水平测试(SAT)方面的全国性考试服务。不同类型的大学采取不同的招生录取办法:社区大学面向所有申请者,开放式录取;一般性大学根据情况进行最低限度的筛选;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则采取竞争性或选择性招生的办法。一般要通过考试申请者三方面的材料后择优录取:一是SAT成绩;二是高中的学习成绩、论文写作和社会实践等情况,三是有关人士的推荐信和面试情况。这些学校,特别是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的竞争性非常强,可以说是达到百里挑一的程度。学生经过这么一个程序进入大学说明他是最优秀的学生,因此才能被优秀的大学所录取。学生的优越感和自豪感在收到高水平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油然而生。进入大学之后,除了有一系列配套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学校还强调培养目标:将学生培养为社会精英,成为一流的人才。因此,学生的精英意识非常强烈,将自己的成才同社会和国家的进步相联系。

重点院校实行精英教育理念,还必须控制好学生的规模数,匹配好学生和教师的比例。精英教育的另一个重点:学校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学生能获得与老师经常对话和讨论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积极性。从大一开始,给学生配备导师。鉴于目前国内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度,但是由于相当一部分导师又要带硕士生和博士生,因而在指导本科生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要改变这种状况,对于重点院校而言,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支助教队伍。助教队伍就是采用国际上一流大学的通行做法,即聘任相当数量的在校博士生,应当按照每30~50名本科生设置一个博士生助教岗位来配备教师的授课教学团队。博士生兼任助教,一方面不但可以增加老师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锻炼博士研究生这一部分精英人才,使其成为较全面的高校教师后备队伍,并且使他们得到一定的生活补贴。

3.3高等教育不能成为一个产业,高校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高等教育从免费走向收费,学费上涨速度过快,已经超过民众所能接受的范围。我们说高等教育是个产业,但是不能产业化。高等教育必须依靠市场规律来办学,必须面对市场的人才需求,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多种形式的办学。优胜劣汰,靠学校的实力、社会声誉和公平价格竞争生源。毕业生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高校的后勤服务逐步实现社会化,不断降低教育成本,并给予高校更多的自主权。高等教育不能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也不可能要求国立高校都自负盈亏,高校收费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国家要成为国立高等教育经费的主要承担者。高等教育可以参照产业发展的规律,但是必须按照高等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办。

政府教育性财政的投入,要确保公共教育经费支出达到GDP4%。教育投入对高校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没有投入,何来的产出?在西方国家,公立学校的50%经费来源于政府,政府是主要的投入者。但是我国在教育方面投入不尽人意,这严重阻碍了教育的发展。由于教育发展需要资金的支撑,开始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不可否认的说,实行教育收费制度大大缓解了高校面临的资金缺口,这几年高校的蓬勃发展也印证了收费制度所带来的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收费制度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增多。面对高昂的学费,一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交不起学费。收费制度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但是收费不能成为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来源。高校要发展离不开政府的高投入。政府加大对高校,特别是重点院校的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对树立他们的精英意识是非常切实的举措。放眼全球,美国是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这与美国政府在此高额投入是密不可分的。美国政府在教育方面的投入在1974年和1975年时达到了最高峰,教育支出达到1200亿美元,占到GDP的7.4%。虽然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增长速度递减,教育支出呈下滑的趋势,但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经济的复苏,政府又开始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世纪90年代教育经费又上涨到3530亿美元,超过了国防预算的数额。正是在教育方面的高比例投入,确保了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的领先地位。

学校还应加大奖学金的比例和金额。特别是重点院校,要确保相当一部分优秀学生可以获得奖学金。奖学金的金额需要加大,全额奖学金不仅可以免去其学费,还可以部分解决其生活费用。奖学金的改革对于树立学生的精英意识是非常必要的。

3.4在大学生中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让学生在大学时代立下做精英的大志,有利于精英意识的确立

精英人才对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进步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必须培养和树立大学生的精英意识。要树立精英意识,就是要树立学生远大的理想抱负。理想抱负说到底就是有理想、有目标,立下人生的大志和精英的大志。纵观历史上的精英人才,可以说都是在青年时代就胸怀远大的理想和志向的。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说:“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为帮助学生及早树立做精英的大志,学校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引导:举办各类我国的历史发展、国际形势发展的讲座,让学生明确我国的国情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唤起他们以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为己任的意识,让他们懂得为国家强盛作贡献是每个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刘亚敏.学精神概论.未来与发展,2000年第12期

[2]甄树青.论表达自由.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

[3]杨东平.大学的精神.沈阳辽海出版社,

[4]喻岳青.20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历史的若干启示.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5]刘亚敏.大学精神概论.未来与发展,2000年第12期

[6]克拉克·克尔著.大学的功用.陈学飞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3

[7]甄翠敏.高校贫困生形成原因及救助对策.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院学报,2002(6)

[8]何志玉.浅析高校特困生现象的产生及其对策.贵阳师专学报,1999(4)

[9]李海山.培养大学生的精英意识浅议.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