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50

第50章 全员参与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以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为例

李彩华李鸽翎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310024)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和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毕业生就业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果的最重要标准之一。毕业生的顺利就业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高等院校应该转变“以就业指导部门和学生工作部门为就业工作主抓部门”的工作理念,像企业重视产品销售一样重视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构建全员指导的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

关键词高校就业全员参与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开展的好坏,不但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个人发展,也影响学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然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时期那样阶段性、局部性、简单性的工作,而是新时期高校的一项长期性、全员性、复杂性工作。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有效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使每一位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是摆在高等教育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只有根据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大学生的职业定位,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牢固树立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服务理念,才能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有效地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

目前,很多高校教育工作者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即认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仅仅是就业指导部门的事、学生工作部门的事”,由此造成参与就业指导的人数较少,就业指导方面“上大课”、“开大会”的形式较多,对不同个体学生的感情投入少、有针对性的指导少,最终导致毕业生整体签约率不容乐观。实际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毕业生是高校教学线和管理线老师一起加工制造出来的“产品”,势必也应该由教学线和管理线的老师共同承担起“推销”的责任。进一步说,高校的专业教师和学科负责人、毕业设计导师们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工作者,他们比管理线的老师更了解自己的“产品”质量的内涵,更知道自己的“产品”在何种领域畅销,也有更多的“产品”推销渠道和途径。笔者认为,就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复杂,单凭一个机构和个别领导是很难做好的,需要充分调动各层面的积极性来共同抓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全员参与、重心下移,是顺利完成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保证。

笔者所在的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在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全面启动了“全员参与就业”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方案,效果非常喜人:经贸管理分院教学线、管理线共60名老师均积极投入“毕业生职业发展导师”这一工作中去,截至2007年6月初,经贸管理分院在毕业生人数比去年增长49人的基础上,就业率已经比去年同期增长近10个百分点,在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各分院中名列前茅。作为“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亲身经历者之一,笔者想针对全员参与就业工作谈一点粗浅的体会。

1.领导重视是开展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上下协调,密切配合,花大力气抓好落实,而领导重视则是“重中之重”。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按照学院提出的“报考到之江,成才在之江,用人找之江”的办学理念,把学生就业推荐工作当作重要的日常工作常抓不懈。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组成就业指导小组,成员由分院院长、负责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专业教研室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组成,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利用一切机会充分调动教师投入就业工作的积极性和学生签约的积极性,利用各种与外界联系、交流的机会联系就业推荐工作。二是提高认识。在分院就业指导小组的大力宣传下,全体教职工在认识上形成了共识:以学生为主就是以学生的知识学习、职业理念、就业观念、专业技能培养,以及与人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学生为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为学生的前途着想。只有让学生在经过刻苦的四年学习后找到合适的工作才能达到此要求。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就应围绕这一目的进行。

2.建立长效机制是做好全参与就业工作的保障

经贸管理分院教学线和管理线所有老师都担任毕业生职业发展导师,分院还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做到就业工作人人有份,通过重心下移,营造了就业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就业政策

分院充分利用全体教师大会、教研室主任会议、党支部书记会议、班主任会议等机会,号召全院教职工把推荐毕业生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并建立了《就业工作目标分解和量化考核办法》,实施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从院领导、教研室主任到全体教职工,把就业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人、每一个阶段。

为了更好地鼓励全分院教职工参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热情,分院还出台了《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办法》规定,每年下半年对各位职业发展导师进行一次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考评指标包括重视程度、工作状况、工作绩效、签约率等,考评结果将与各位老师的年度考核和年终岗位津贴相挂钩。从长远规划来看,毕业生签约率还将与各教研室的招生规模、经费划拨等适度挂钩。

2.2管理线、教学线老师积极参与、密切配合

分院领导高度重视就业工作,一方面,在自己以身作则的基础上给全体教职工下任务,采取“任务分解,单个了解,逐一帮助,个个攻破”的办法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在分院领导的支持下积极开拓校友资源,分院在2007年5月份还成功举办了一次校友座谈会,听取和采纳校友们所提出的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的、针对分院人才培养方式的合理性意见和建议,并给校友所在单位推荐优秀毕业生。从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走出的毕业生逐年增多,其中不乏很多优秀的校友资源,通过这种方式,分院将和校友们建立起固定、信任、方便的长期合作关系,通过他们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长期的良性循环。

学生工作、教学管理教师们在学生就业工作中,从学生的思想、学习、综合素质、能力等各方面给予教育、培养,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认真审核学生求职简历成绩,做好学生的就业动员,指导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帮助学生调节就业压力解决心理问题,想办法为学生寻找适合的单位。分院还成立了职业发展中心,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同时还下设就业信息搜集工作小组,为分院七个专业的毕业生联系招聘单位,并通过网站、公告栏、班级邮箱、电话、短信、QQ群等及时传达给学生,解决了招聘会专业针对性不强、学生毕业论文、实习、找工作不能兼顾的问题。

专业教师作为毕业班学生职业发展导师,具有责任心、事业心,能够不辞辛苦地奔波,力求最大限度地拓宽、完善毕业生就业渠道。每位任课教师或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日常授课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等,将就业理念教育前置,并帮助学生从专业角度选择单位,教师们还积极通过亲属、同学、朋友等社会关系帮学生联系工作,推荐学生给用人单位。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育人方案是做好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的根本

学校像个工厂,老师在教学或者科研之余,稍微关注一下学校的“产品”——学生的“销路”,及时回馈信息,有利于调整专业设置和计划,生产更加适销对路的“产品”,这对于提高整体办学效益是有利的。因此,教师全员参与就业,不光表现在毕业生推荐上,更重大的意义在于从高校自身的发展去认识就业工作、以就业为导向来调整学科结构,包括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向等方面,不仅要体现学校和院系的风范特色,更应该着眼于地方经济建设最需要的专业。2007年6月初,我们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经贸管理分院教学线和管理线一行教职员工去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参观,发现在诸多高校都为就业率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他们的整体签约率已经接近80%,通过询问我们得知:宁波地区经济发达,企业诸多,需要大量物流、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学生,而管理分院专门针对宁波经济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他们的毕业生在市场上有绝对的竞争力。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经贸管理分院的教师们也非常关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实际要求,以就业市场为导向,开展符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实习工作,使学生把课堂所学和社会所需联系起来,不仅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能力,还消除了他们因不了解社会所造成的盲目性,使学生个人素质得到提高,为其顺利就业及就业后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生就业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上下协调,密切配合,下大力气抓好落实。我们相信,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校的就业率,也能为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糜志雄.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全员观指导”和“全程观指导”

[2]陈江.转变观念,齐抓共管,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