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34

第34章 从人力资源开发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2)

3.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

要充分发挥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人力资源开发功能,首先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特点,按照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规律办事。其次是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工作体系,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制度化、专业化、全程化、信息化水平,把就业指导真正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平稳实现学生就业与社会人力资源配置的全面融合。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大学生就业人数逐年增加;同时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家庭、社会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不断增大,这都导致了社会大众对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关注。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胡锦涛、温家宝、曾庆红、黄菊、贺国强、陈至立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几年来,国务院每年召开专门会议、发出专门文件,进行系统部署。中央有关部门从各自的职能出发,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采取有效措施,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组织部门在毕业生到基层就业方面牵头抓总,连续发出多个文件,明确分工、明确要求、明确责任。人事部门在做好毕业生接收工作、建立就业见习制度、完善人事代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就业见习、技能岗位对接、维护毕业生权益等工作。共青团系统积极组织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展创业辅导培训,创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发展改革、财政、公安、民政、工商、银行等部门也按照职责分工,采取多种方式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

而就业指导则是实现教育投入与效益产出之间的桥梁,直接关系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好坏。相应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一个学校的招生形势和生源质量,从长远来看,也关系到一个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形象和地位,因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3.2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包含了就业指导中的模式、内容、方法、人员等多个方面问题。只有从各个方面积极入手,合理、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才能实现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达到人与职的合理配置。

3.2.1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模式

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根据人力资源开发对象的基础不同,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分别进行有针对性就业指导活动。

对于大学一年级新生,就业指导主要侧重帮助大学生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通过职业测评系统的技术手段帮助大学生发现和了解个人的性格、兴趣、专长、职业倾向;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帮助大学生初步建立个人发展规划,有目的性的进入大学的学习生活。

对于大学二、三年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大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就业能力,明确就业意识。鼓励大学生积极投入社会实践与科研实践,锻炼个人能力,同时帮助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树立比较明确的就业意识,培养比较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

对于大学四年级毕业生,就业指导应该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巧,进行个性化服务。就业指导要帮助毕业生掌握国家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方针,明确个人在就业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学会向社会推介自我、展示自我;就业指导要向毕业生提供丰富的就业信息,对于毕业生进行深入细致的咨询与服务,帮助毕业生找到符合个人需要与单位要求的理想就业岗位。

3.2.2科学化的就业指导内容

首先,思想教育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贯穿整个就业指导过程始终。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了就业形势与政策教育、就业观与成才观教育、职业道德与诚信教育。就业指导要帮助大学生认清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了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要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就业观与成才观,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过分强调个人利益,无视国家、社会的需要等各种不良观念进行引导,促使大学生把实现个人价值同服务祖国结合起来;要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到“诚实守信”是一个人理应具备的基本道德修养和品质,也是社会对于人才的基本要求,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诚信意识与职业道德观念,向社会提供诚实的毕业生。

其次,职业规划、性格测评、择业心理、求职技能、创业指导等都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职业规划指导和性格测评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评价和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择业心理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科学地评价专业学习,处理好专业与职业的关系;求职技能、创业指导能够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评价就业,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只有建立科学完善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才能真正意义上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实现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

3.2.3多样化的就业指导方法

就业指导课程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采用的就业指导方法。采用课堂教学、案例分析、分组讨论、情景模拟等方式把几个班的大学生集中到一起,宣传就业政策、介绍就业形势、传授就业技能、提供就业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形成了较为高效的指导方法,适合对大多数学生的全面指导。

课外实践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大学生通过实践不仅可以理论联系实际,夯实专业知识基础,而且可以熟悉社会,锻炼社交能力,培养竞争意识,为毕业后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心理与能力基础。

专题讲座不仅是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宣传典型、介绍经验的良好形式,而且是用人单位进入校园推广自己、接触学生的重要途径。每年的11月20日校园招聘“解禁日”以前,大量的用人单位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在校园内介绍企业、吸引人才,同时也让大学生了解企业需求,从而进一步明确个人发展目标。

个别咨询保证了就业指导的个性化服务,面向不同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知识基础、性格特点、兴趣爱好、职业倾向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从微观层面保证了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就业招聘会是就业信息发布传统方式,能够在某一时间段内提供相对丰富的就业信息,供毕业生选择;平时零星就业信息则可以通过网络平台、短信平台、信息员、层层通知等形式传达到每一个毕业生。

3.2.4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人员

就业指导人员包括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专职人员和下属学院(系)承担就业指导工作的党委(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等,他们是就业指导工作成果好坏的关键。随着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断重视,培养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成为各个高校就业工作的重心。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不仅被要求是一名合格的课程导师,同时也是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更是就业信息的收集发布者,毕业生就业的推荐者。所以,建立一支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丰富的就业经验与专业知识,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具有较高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的专业化就业指导队伍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萧鸣政.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教育部部长周济在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蔡玉梅.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2):10~11

[4]李进.试论我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内容与形式[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