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35

第35章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需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冯雯施湘君姚鹏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校园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位置。作为大学生党员如何应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崭新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是亟待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本文就大学生党员该如何正确定位角色,并结合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新途径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和谐高校学生党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崭新执政理念和战略构想,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在新的国内外形势下提高党的执政能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对于维护社会的长治久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尤其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校园和谐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作为大学生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如何应对构建和谐校园的崭新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有所作为,是亟待认真思考的现实课题。笔者就结合如何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构建和谐校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高素质建设者,他们是否具备和谐社会价值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直接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建设前景。首先,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大学生树立和谐社会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观,理解“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的含义,并使自身理性、稳健、和谐地发展,这是和谐校园能够赋予未来社会建设群体的重要理念。其次,构建和谐校园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要求建设者拥有丰富的相关知识储备,拥有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社会建设。管理与协调等工作实践的能力,以及根据情况的发展,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进行知识和技能的自我更新的能力,和谐校园正是煅造这些能力的基地。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一项重要的引导工程和未来工程,从构建和谐社会到构建和谐校园是高校党组织当前应该认真思索和解决好的重大问题。只有把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真正做好了,才能为国家和社会输送更多的合格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在各高校稳步有序进行着,据调查,我校大学生党员已占在校生总人数的20%左右,毕业班则近50%的学生是党员。发挥学生党员在构建和谐校园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各级党组织和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学生党员,面临的紧迫任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挥高校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1.正确定位角色,确立先锋模范的新观念

目前,大学生党员中一部分表现为“党员意识淡化”,对自身要求不够严格,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和党性修养,不重视理论学习,没有充分意识到自己在学生群体中应具备的示范性与影响力,往往将自己的党员身份置于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之外,只是在党内生活中才意识到自己是一名学生党员,入党前后反差较大;甚至少数学生党员的表现还不如普通同学。有相当一部分党员可谓是“泯然众人矣”,忽视了作为一名党员应发挥的先锋模范作用和从事党的工作的重要性,在学生党员中没有形成先锋模范作用的规模效应,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

因此,要教育学生党员要充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学生党员在学生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宪法赋予我们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决定的。同时,党员必须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国家经济建设。广大党员要以强烈的执政意识和占领阵地意识,理直气壮地高举党的旗帜,公开、鲜明地开展党的活动和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同时,学生党员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也是党员应尽的义务。虽然在学校中有校纪校规等管理制度,但它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生党员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分忧的责任没有变。“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要求没有变。每个党员要自觉地将个人的命运和学校的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以党员自身的良好形象影响带动全体学生。

2.提高政治素质,掌握先锋模范的新本领

当前,部分学生党员在政治素质上存在着差距。在学校建设和发展中,学生中的党员要体现先锋模范作用,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政治素质:

2.1注重政治学习,加强信仰教育

首先,要加强党性锻炼,端正入党动机。通过党性修养以坚强理想信念,经受各种风险考验,为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其次,要坚持以自学为主,集中为辅,对党的“十六”大精神、新党章以及“三个代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重要思想开展系统学习,特别是要自觉阅读辩证唯物主义、马列主义相关理论原著,加强政治敏锐性和坚持信仰的坚定决心,并开展讨论和交流心得,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做群众思想工作的能力。

2.2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成为学习楷模

学校中有些党员不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认为通过各种学生活动、社会实践能锻炼活动能力是最关键的;或者对当前求职择业强烈的竞争观念不强,缺乏优胜劣汰的起码的心理准备,不认真钻研本专业,只求过得去。长此以往,偏废学业或缺乏竞争的激情怎么能面对激烈竞争的求职择业市场、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骨干呢?因此,自觉的钻研专业学习,树立良好的学风是每个学生党员必须做到的。此外,每个学生党员应该尽可能地全面锻炼自己的能力,做到一专多能。

3.加强责任意识,探索先锋模范的新途径

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大学生党员在发挥和体现先锋模范作用方面,除了不断加强文化课学习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外,还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党性修养,在新的形势下更要在以下几方面探索先锋模范的新途径:

3.1突出思想政治工作,发挥团结凝聚作用

一是及时了解掌握同学们的思想动态,以过细的党建考察、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广大同学;二是帮助同学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三是以组织健康活泼的有益的活动团结广大同学,创造积极向上的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共同构建和谐的校园。

3.2强化维权意识,发挥引导协调作用

学生党员同样要着眼于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规的贯彻执行,以积极的态度保证学院、党委文件精神贯彻执行,自觉维护遵守校纪校规。同时,对于确实存在且与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要及时通过正规途径向上反映。力求问题早日解决,维护学生权益,化解不和谐因素。

3.3推动学院健康发展,发挥参与决策作用

积极参与或发动广大同学,参与本学院教学建设和发展问题。献计献策,当好参谋,协助学院做好提高改进学生培养等工作,同时也提高了自身参政议政的能力。

俗话说,有作为才有地位。高校学生党员只有明确角色定位,树立党员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成为同学中“学习上的标兵,生活中的知己,品行上的楷模”,才能体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只有这样,广大学生党员才能真正成为和谐校园建设中的生力军!

参考文献

[1]陈玉君.高校学生党员角色意识现状及其对策思考.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12)

[2]涂艳.建立健全共产党先进性长效机制加强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共贵州省党校学报,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