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24

第24章 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

汤蓓蓓徐喆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310024)

摘要本文从入党动机、组织生活、模范带头、理论学习、党群关系作用等方面调查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分析发现当前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较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但部分党员在入党动机、组织观念、政治学习、党员形象等方面也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教育对策建议。

关键字独立学院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状况和谐校园

1.调查背景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之后,全国各省在普通高等院校内设立的民办二级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随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学生党员队伍正在逐步壮大,独立学院也不例外。独立学院的学生作为大学生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其特质有别于公办学院的学生。独立学院的党员作为校园里一个综合素质较高的特殊骨干群体,其学生党员的精神风貌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所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状况,而且影响着全体同学的思想政治状况,对和谐校园的建设有着非凡的意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状况,我们对学生党员及其周围的非党员同学共120人分别进行了调查。从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宁波理工学院、杭州师范学院钱江学院等独立学院中的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党员及非党员学生中各抽取60人构成本次调查的样本,将党员的“自我评价”及“他人评价”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由此了解其思想政治状况的全貌。

2.调查结果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认为,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综合素质较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是一支政治可靠、作风过硬、战斗力强的骨干队伍,但在部分学生党员身上也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调查的基本结论如下。

2.1入党动机比较端正,但仍需要进一步纯化

绝大部分的学生党员在单项选择中把“有坚定的政治信仰”、“群众基础好,道德品质好”作为入党的首要条件,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入党已成为大多数学生党员的共识。对于入党动机,党员自己选择“信仰型”的占近50%,多数党员同学也认为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是比较端正和积极的,但23.3%的学生党员选择了“投机型”动机;而在非党员同学看来,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属于“信仰型”的只占11.7%,属于“投机型”的却达到了35.0%。可见,少数学生党员对入党的首要问题并没有解决好,入党动机尚需进一步纯化升华。

2.2组织生活比较重视,但组织观念仍需进一步强化

81.6%的学生党员很重视党的组织生活并持较高评价,认为它“很有意义,能促进党内交流,加强党内团结”,“对促进党内民主,改进党的作风能起到作用”。据观察分析,这种重视可能与党支部的组织约束和制度约束有关,学生党员组织观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亟待加强。因为60.0%的学生党员只“偶尔”进行思想汇报,在思想上与组织处于半隔离状态。定期的、经常性的思想交流是保持党员与组织联系,保证组织对党员管理的重要渠道。如果在思想上不能保持及时沟通,组织对党员的思想领导就会落空。

2.3政治学习热情较高,但理论武装仍需进一步深化

学生党员表示看过政治理论书籍的比例很高,对党的现期理论成果(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时事政治的学习相当重视。但他们对理论原著的学习却明显不足,还有46.7%的人表示平时最缺乏的就是“系统深入地学习政治理论知识”,这说明学生党员的理论学习还具有被动性、肤浅性和零散性的特点,需要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2.4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但党员形象仍需进一步优化

调查发现,93.3%的学生党员认为自己能在学习和生活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显示出较高的自我评价。多数非党员同学也认为学生党员能自始至终都积极或更积极地投入到集体活动中去。这与我们平时在工作中观察到的结果是基本吻合的,学生党员确已成了学生学习、社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先锋队。尽管如此,仍有部分学生党员在各类活动中的实际表现尚与普通同学对他们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有41.6%的非党员同学认为党员对集体活动是“入党前积极投入,入党后漠不关心”或入党前后都表现一般,只有23.3%的人承认学生党员在各类重大活动中实际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出现如此悬殊的反差,一方面可能与不同主体站在不同的评价视角,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不少学生党员的现实表现与党员标准还不太相符,他们的先锋模范形象在非党员同学心目中还没有很好地树立起来,大学生党员形象还需要大力优化。

2.5党群关系比较良好,但仍需要进一步紧密化

在高校,学生党员与普通同学的关系是衡量党员思想素质、群众基础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准之一。从调查结果来看,85.0%的非党员同学认为两者关系在党员入党前后没有区别或更亲密了,这说明目前学生中的党群关系是比较好的。但有15.0%的同学认为党群关系“疏远了”;与此同时,表示有困难首先想到党员的仅占16.7%,表明非党员同学对学生党员的信任度并不高。可见,党员如何摆正自己与非党员同学的位置,密切党群关系,做同学的知心朋友,真正为同学服务,仍是每个党员应当认真思考的重要问题。

3.教育管理对策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独立学院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我们根据以上结论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3.1严把发展质量关,从源头上优化党员素质

首先,加强入党积极分子选拔培养工作。要营造一种追求进步的氛围,选拔一批好苗子,培养一支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要分层选拔,滚动培养,抓住低年级这个关键。其次,健全入党积极分子考核的指标体系,逐步使发展党员的考核工作走上客观化和标准化的轨道。要将入党的基本条件和兼顾大学生特点的具体要求加以量化,以制度化的客观标准代替主观标准。再次,加快推行入党“公示制”,增加发展党员的透明度和监督力度。最后,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把好入口关。发展党员一定要对照党员条件,合格一个发展一个,绝不能片面追求学生入党的数量。要严格发展程序,使党员发展的每一个环节都成为一道过滤器。

3.2加强政治学习引导,用科学理论武装党员头脑

首先,加强党校、邓读会、党章学习小组、理论教育网站等理论学习阵地的建设,切实发挥它们的组织引导作用。其次,学生支部必须对每个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拟计划、提要求、定任务,提高他们对政治理论学习的自觉性。再次,理论学习要始终同个人的学习、工作、生活联系起来,确保政治理论学习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学习的档次和实效。教育学生党员把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学习科学理论培养创新精神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确立报效祖国人民的人生价值取向同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实践“三个代表”作为自己的成才方向。

3.3完善教育管理制度,用目标规范引导党员行动

首先,建立一套完整的党员教育管理制度,用以规范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和学生党员的行动。其次,实行学生党员目标管理模式,建立一套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考核指标体系,将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作为总目标,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工作要求,在总目标下设若干子目标,每个子目标下又设若干具体目标,以目标为中心,层层落实,层层考查。

3.4加强学生党支部自身建设,为学生党员健康成长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全面加强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思想和作风建设是学生党员健康成长的组织保证

首先要严明纪律,切实提高组织生活质量。每次党组织生活会都要做到主题鲜明、组织到位、目标明确、效果明显,要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这个场所加强党内交流和民主,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党员的战斗力。要达到这个目的,一必须完善组织生活会制度,突出规范性和严肃性;二必须不断创新组织生活会的形式,突出新颖性和针对性;三必须切实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突出思想性和实效性。其次,加强支部班子建设,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素质。要选好一个支委班子,支委尤其是支部书记应积极参加党务工作学习培训,不断探索学生党建工作规律,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提高党务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参考文献

[1]应尧刚,徐杏根.试论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标准及其构建.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04)

[2]卓越.谈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形象.党员之友,1999,(04)

[3]钱芳莉.浅论新时期的大学生党员教育.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

[4]管秋玲.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与群体示范效应.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3)

[5]高飞.试析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的意义.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