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23

第23章 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

庞旭方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310024)

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的基础,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和谐校园的建设。本文阐述了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了构建当代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人际关系和谐校园大学生

良好的人际关系既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也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构建和谐校园必须以宽松、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为前提。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的主体,他们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将直接影响着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人际关系将成为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主要部分,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且充分了解当代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

1.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1.1人际交往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

人际交往是评价一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指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得到思想的交流,分享情感及对理想、未来的感受。大学生可以在人际交往中取长补短,不断完善人格从而促进其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1.2人际交往为大学生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前必须学会的一门技术,它是人类思想交流、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将面对各种类型的人,需要应对和处理复杂烦琐的问题,如果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大学生便无法很好地融入到社会中,从而在工作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和谐的人际关系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大学生需要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学会合作,提高和别人的沟通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为大学生步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1.3人际交往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大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不断认识自我、认识他人,客观评价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和自我认识水平。大学生往往能够在和同学、老师及社会人员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事物的认识水平,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且不断改进,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周围的环境。通过自我的认识和调整,有效帮助大学生自身的发展。

2.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人际交往技巧,不懂交往

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导致平时和同学、老师及家人缺乏交流,在人际交往方面缺乏足够的经验和交往技巧。许多大学生对于人际交往缺乏足够的认识,把人际交往理想化,用单纯的友谊和友情去衡量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对人际交往具有较高的期望值。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关心和帮助,而自己却没有主动地去关心别人,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际交往方式。学生在交往中不懂得与人分享与合作,缺乏理解和宽容,这些导致了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无法和别人相处、同学关系紧张等问题。

2.2自我认识的偏差

大学生能够认识到自我的存在,但是往往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我。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自我认识,在人际交往中缺乏目的性,不知道自己应该跟什么样的人交往。大学生当中存在经济、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别,学生在新的群体中无法正确地认识自我或是在自我认识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偏差,同时也缺乏对别人的认同和了解。比如有些学生觉得自己的交往能力比较强,感觉自己人际关系也不错,但是事实上其他同学并不认同,觉得他的交往不够真诚和理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偏差,给他们的人际交往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成为大学生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之一。

2.3不良人际交往观念

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交往动机不纯。由于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和观念的影响,有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如只和那些对自己有利的人交往,或是只在需要帮助的时候才和别人交往。这种错误的人际交往观念必将影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阻碍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和谐健康发展。

2.4缺乏优良的品格和素质

由于大学生的素质和性格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有些大学生在性格上比较内向,如孤僻、自卑、胆小等性格引起学生在交往过程中不主动、缺乏自信,对别人缺乏信任感等问题,从而造成人际关系的不和谐。部分大学生还存在嫉妒、自我、狭隘等不良的品格,这类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缺乏真诚,以自我为中心,容不下别人的观点,缺乏理解,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甚至破裂。

2.5对于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

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恐惧的心理,部分大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得比较强烈。由于缺乏良好的心理素质,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比较敏感,害怕与他人直接交往。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往往会感到紧张,无法正确表达意思,情绪难以控制,达不到预期的社交效果。为此,他们感到苦恼、焦虑,对人际交往缺乏信心和勇气,甚至产生对人际交往的恐惧心理。

3.构建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措施

3.1引导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是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水平。学校应该在思想认识上提高大学生对人际关系的认识水平,营造宽松、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如充分利用广播、宣传册、宣传栏及主题活动等形式,主动向大学生宣传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学校还可以开设人际关系学、人际交往学等方面的选修课;举行人际交往专题讲座等,促使学生正确认识人际关系,纠正学生对人际关系认识方面的误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人际交往,让学生在自身的经历和实践中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2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校园文化活动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舞台,它可以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结交更多的朋友。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互相理解和尊重,从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校园活动,如交友舞会、社团联谊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一个友好、活泼、和谐的人际交往氛围,为大学生人际交往创造有利条件,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3帮助学生完善人格,优化个性

人格和个性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全的人格能够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现在多数大学生个性突出,呈现出个性的多样化并且差异性比较大,如有些学生能团结同学、热情、责任感强、真诚、自信,但有些学生则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责任心、心胸狭隘、不尊重他人。具有良好个性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容易被别人接受,人际关系融洽;而那些带有不良个性的学生往往在人际交往中让其他人反感,不易被别人接受,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的不理想。学校应该在平时的思想教育、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积极培养和发展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德,帮助他们完善人格,优化个性,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

3.4教会学生人际交往技巧,提高交往技能

多数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缺乏交往技巧和足够的经验,从而导致人际交往效果的不理想。要想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技巧和经验。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关于人际交往技巧方面的指导,使学生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人际交往的成功率。学生也应该自觉学习掌握人际交往方面的基本技巧,如提高自身的表达能力、学会倾听、适当地赞美他人、注意与人交往时候的态度、把握好交往的尺度等。学生通过实践和学习不断积累人际交往经验和技巧,并且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真正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改善人际关系。

大学生是大学的主体,只有建立大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氛围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和谐发展,从而促进大学校园的和谐发展。学校在德育工作中要充分重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为构建和谐校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段建国.构建大学和谐校园.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

[2]董秀玲.和谐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中国政治青年学院学报,2006(4)

[3]黄巧香.论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邵阳学院学报,2004(6)

[4]曲长海,郑雷.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特点及和谐氛围的营造.绥化学院学报,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