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22

第22章 高校助学贷款任重而道远

助学贷款与诚信教育的关系探讨

赵彬褚华东

(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大学生助学贷款工作对保证贫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学生信用问题,必须强化学生信用意识,采取相应的对策,即多渠道地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健全人格、加快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规范等。

关键词高校助学贷款信用诚信

1.高校贫困生现状及助学贷款工作现状

近年来,大学生学费上升较快,很多专业收费已将近5000元,民办高校专业更是高达上万元,于是靠传统的资助方式已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生的学费问题。原有的奖学金、助学金、特困补助等临时资助方式也满足不了现有贫困生的要求,国家助学贷款的适时推出,正好能比较彻底地解决贫困生学费这一老大难问题。

根据教育管理部门的统计,在全国普通高校中,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在校生总数的20%,人数在240万左右;其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人数约占在校生总数的5%~10%,人数在60~120万之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贫困学生的数量也在相应增加,申请助学贷款成了他们圆“大学梦”的重要途径。自1999年发放第一笔国家助学贷款以来,高等教育部门的一项专项调查显示,96%的公众认为助学贷款为贫困学生缓解了燃眉之急,减轻了生活压力,消除了后顾之忧,使学生在学习上更投入;74%的被访者认为学校及教育部门解决了难题;54%的人认为贷款行为增强了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体现人民享受平等教育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国家助学贷款是由政府主导,财政贴息,银行、教育行政部门与高校共同操作的专门帮助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银行贷款。借贷学生不需要办理贷款担保或抵押,但需要信用承诺按期还款,并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借贷学生通过学校向银行申请贷款,用于弥补在校学习期间学费、住宿费和生活费的不足,毕业后分期偿还。

可见国家助学贷款是惠及面最广、平等教育含义最深刻、操作性最强的资助方式,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国家助学贷款成为了整个贫困生资助体系的主流。

2.现行助学贷款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2.1学生在信用意识上存在着错误

许多学生和家长认为,向亲戚朋友借钱才是真正的“借款”,这个贷方很明确,还款也就成为一种不可逃避的必然。而向银行贷款,在受贷者眼里,银行就变成了一个大而空的虚体,还款的指向性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模糊。他们误将商业银行这一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看成国家金融机构,认为由国家政策发起的教育贷款,国家在贴息以及拖欠款项中自然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借了国家的钱是否还以后再说”便成为这部分人的共同心理。

2.2部分学生助学贷款的动机不纯,思想觉悟不够高

第一,部分学生盲从借款。由于新规定政策优惠、手续简便让一些学生产生了“先贷了再说”的想法,而很少考虑自己是否需要这些款。第二,助学贷款被挪作他用。部分学生已交了学费,却还在申请学费贷款,其中大多数是瞒着父母私自申请助学贷款的,而且主要用于个人消费,甚至有个别学生用借款炒股票、搞经营。这部分学生往往处事懒散,组织纪律观念淡薄,很少考虑自己今后是否具备偿还能力,由于这些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强,信用素质低下,因此很容易产生信用问题,这将严重影响助学贷款的顺利开展。

2.3高校对信用知识的教育和宣传力度不够

学校在进行正常的教学以外,忽视了信用教育的课堂内容。同时对于大多数学校而言,没有开设过有关信用教育的课程,这在客观上形成了国家助学贷款推行的观念障碍,银行在与没有信用观念的学生接触时感到危机。

2.4我国尚未建立起健全的个人信用制度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所有银行在贷款前,都会对其信用进行审查。大学生毕业后还贷就很少有“忘记”或说“没有时间”。很重要的原因是,毕业生如果在个人资料中留下恶意欠贷的不良记录,就可能在一生中都面临由诚信问题带来的恶果:找工作碰壁,贷款买车买房碰壁,甚至闹得身败名裂。所以国外的银行就可以非常放心地给大学生发放信用贷款。而在中国,这一点还没有起步。对个人信用的考察和制约也就无从谈起,即使对学生有所谓的“信用考察”,也只不过是“道德评价”,仅凭对借贷者的道德评价是无法保证信用的。而在《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操作规程(试行)》中对申请贷款的学生的条件定为“遵纪守法,无违法乱纪行为;学习成绩较好;诚实守信”——只有定性,没有定量。仅仅依此就不可能对申贷者本人的信用情况进行切实的判断。正是缺乏一套有效的个人信用制度,从而使一些学生认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次性的,能不能及时还款,对本人在以后的其他信用领域似乎不构成影响。

3.建立助学贷款体系的实践

3.1贷款前的广泛宣传

在新生入学时就收到国家助学贷款的申请办法、程序、条件等有关事项的入学指南,并在学生手册、校园网上向学生发布国家助学贷款的相关信息。在新生报到入学当天,在校区内专门设点,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现场咨询,并有专门负责助学事项的老师为学生进行答疑,使学生对国家助学贷款有较充分的了解。另外,利用宣传工具,如广播、报刊宣传助学贷款是国家对贫困生重视关怀的一项政策,贫困生申请助学贷款,是向银行贷款,毕业后要归还的一种借贷方式。使学生懂得助学贷款的实质,懂得银行贷款是有借有还的信用关系。

3.2学校与银行的真诚合作

学校应该起到一个认真组织和积极引导的中介作用,把握申请助学贷款贫困生的真实经济状况。助学贷款是一种信用关系,借款必须归还,它不是扶贫政策,能要则要,多多益善。学校除了与经办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银校合作协议外,还应主动为银行提供详细的相关信息,积极配合银行对贷款人进行教育和监测,平时学校和银行之间要相互沟通、密切联系、互相支持,真诚的银校合作是顺利开展国家助学贷款的关键。

3.3学生诚信教育贯穿始终

3.3.1培养学生诚信还款意识

学校在组织学生签订国家助学贷款合同时,要先组织学生签定贷款承诺书,让学生明白在贷款中自己的责任,必须按时还款,绝不违约,有能力者提前还款。组织贷款学生毕业离校前签订还款确认书,并教育学生要维护母校声誉和自己的尊严,让学生清楚只有健全的人格和提高个人信誉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国家助学贷款才能为更多的贫困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3.3.2加强学生思想教育

学校应把诚信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毕业环节教育体系中,教育广大学生从国家发放财政贴息的信用贷款中,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特殊信任和期望,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道德规范,树立遵纪守法观念,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对贷款学生的家长和家人进行宣传和教育,以利于树立良好的还贷意识。

3.4加快建立大学生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信用是一个人在社会中生存的“通行证”,每位公民一般都有完善的个人信用记录,所有银行在贷款前,都会对其信用进行审查。一旦某人发生信用危机,将没有任何银行贷款,就无法生存。所以我国政府要尽快建立起面对大学生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信用评估是贷款实现与否的基础。银行对大学生的信用评估,一方面要考察学生本人以往的品德表现;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学生本人及家庭、所在学校密切配合下,收集整理申贷人的家庭收入及申贷人自身的消费信息、已有的学术成就,以这两方面的内容为基础,核定申贷人的还款信用,减少不良贷款的发生。各银行之间应共同建立互惠的个人资信评估网,以便及时掌握和沟通贷款人的情况。所以,只有尽快把我国的个人信用体系建立起来,才能让信用作用落到实处,使风险得以化解。

4.学生助学贷款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

4.1刻不容缓建立银行信用体系

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建立,加之大学生毕业后社会流动性大,因此需要社会大力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加快全国个人资信征询系统建设,并尽快建立健全有效的诚信保障体系和机制,健全银行风险防范机制。学校应大力宣传失信后果,用信用约束机制促进诚信素质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失信追究制度,构建信用体系。

4.2延长贷款年限

学生普遍认为现在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期限有点短。据了解,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贷款偿还期在十年左右。在我国,毕业生就业一般都有3~6个月的试用期,在此期间收入相对较低;在毕业后的两年内,学生每个月都必须拿出约2000元来偿还贷款,这对一个刚毕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负担。从中国现在的国情可以看到,不少参加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家庭经济困难,他们毕业后,短时间内家庭负担也较重。四年的还款期确实太短,容易给学生带来较大的还款心理压力。这也是一部分学生不愿贷款的重要原因。笔者认为,对一些提前偿还贷款的学生也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发学生还款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黄映芳,王幼芳,杜琳.强化学生信用意识推进助学贷款发展

[2]唐伟,吴烈.浅析高校助学贷款

[3]程振东,任丽.切实做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