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21

第21章 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

现状剖析与关系思考

詹勤红

摘要本文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了之江学院这所三本院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调查了相应的身体素质水平,研究分析了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之间的关系,得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之间是正相关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思路。

关键词独立学院心理健康心理障碍身体素质

1.研究目的

增强大学生体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身心健康关系着全球化竞争背景下国家的发展。为此,国家教育部非常重视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了相应措施以强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如开设心理咨询室、进行军事化教育等。本研究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调查了之江学院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同时调查了对应学生的身体素质,将两者进行相关分析,以探求独立学院学校体育教育中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身体素质的途径,为独立学院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2.研究方法

2.1研究工具

采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编辑部组织编写的《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症状自评量表(Symaptom checklist 90.SCL-90),该量表是心理专家公认的一种内容全面,能准确测验一个人某段时间心理症状程度的心理测量方法。共包含9个因子90个项目,9个因子分别是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该表评分采用5级评分制,若有某项因子分≥2分,表明被试存在中度的不良心理反应;若某项因子分≥3分,表明存在重度的不良心理反应。

身体素质根据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进行测量,主要采用项目为立定跳远(爆发力、弹跳力)、坐位体前屈(柔韧性)、男1000m跑(速度、耐力)、女800m跑(速度、耐力)等。

2.2研究对象

以之江学院全日制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以一、二年级为主的实测人数为381人,其中男生91名,女生290名。测后将有一项得分≥2分(含≥3分)的学生归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分为症状组,其余为无心理障碍的正常组。

2.3测试时间

2006年6月,期末考试前夕。

3.结果与分析

3.1心理健康水平

经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有166名学生至少有一项因子得分≥2分,占总人数的43.57%,38名至少有一项因子得分≥3分,占总人数的9.97%。由此看出,之江学院在期末阶段有较大比例的学生存在中度和重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如表1所示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等,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存在上述心理障碍的个体在集体生活中容易出现交际范围狭窄、自卑、不自信等问题,在体育教学中的主要表现方式为:对团体活动缺乏主动性,无论游戏还是专项活动兴趣不高,甚至逃避集体活动。

3.2身体素质

从身体素质测试表中可以发现,每个测试项目具有显著性差异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症状组大学生在身体素质,或者说运动能力方面明显低于正常组的大学生。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是症状组的学生因人际障碍等方面的原因容易出现逃避体育活动行为,参与锻炼性的体育活动机会较少,由此导致身体素质缺乏运动而难以提高。

3.3相关讨论

从两组数据对比结果可知,之江学院这样的独立学院的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身体素质之间存在正相关,心理健康水平高的个体身体素质表现高。主要原因为:心理健康水平高的学生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较好。身体表象指头脑中形成的身体图像,如自我感觉身体匀称者要比自我感觉肥胖者具有更强的自信心。身体自尊包括个人对自己运动能力的评价,身体外貌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对自己身体抵抗力和健康状况的评价。无论男生还是女生,对身体表象的不满意会使个体自尊变低,从而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在现实中的表现症状为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身体素质是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好坏的主要参考条件,因此,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较多。反之,心理障碍较多的学生拒绝与他人交往,不敢展现自己,疏于参加体育锻炼,会严重影响身体素质的提高。所以,身体素质的提高能改善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进而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两者密切相关。此外,独立学院的特性和其他因素对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产生也有一定影响。主要有1)独立学院高昂学费背景下的两极分化导致部分经济富裕学生自傲、养尊处优,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部分因学费贫困的学生则自卑不敢与他人交往。2)与一本、二本学生相比,处于三本位置的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存有一定自卑感,直接导致心理上的彷徨、沮丧和不自信。3)期末考试前的紧张复习及家庭压力会造成负面心理应激。

4.结论和建议

4.1结论

期末阶段,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心理障碍妨碍了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样,身体素质的好坏也影响到心理状况的好坏,两者呈正相关。目前在大学生中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

4.2建议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身体素质相辅相成,身体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建议高校体育教育中在着力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中产生的愉快、兴奋等情绪进行内化,加速学生自觉提高身体表象和身体自尊的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使学校体育从传统的身体式教育成为综合式发展教育,以不断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准。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葛吉生,高全,孙海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身体素质的关系及应对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