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18

第18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需要正确(2)

无疑《纲要》涉及的范围更广泛,时间跨度更长、内容更丰富。与《概论》课不同,《纲要》课不是要去展开地论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而是要用事实去阐明中国近现代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的理论观点,做到于叙事中寓论。《纲要》与《概论》的叙事进行是各有特点的,《毛概》是理论的充分阐述,而《纲要》则是历史的叙述,史论结合,寓论于史,即“纲要”课的阐述与结论是建立在历史的阐述与事实的基础上的,是丰富深动的历史事实与逻辑的统一,是依照历史学的逻辑方法来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的,否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就失去了它的学术依托。

从神话角度看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异

王磊韩丽

(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远古神话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是由古及今、广泛而深刻的。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的精神渊源及其发展轨迹。本文从中国和古希腊神话的比较中,探究导致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原因。

关键词神话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式。远古的人们在生产、斗争中,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产生幻想,产生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不同的思维传统与方法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刻的,因此,对于远古神话的理解有利于探究民族文化的精神渊源及其发展轨迹。

当今,中西方的思维形式和思维方式有相当普遍和明显的反差,东方擅长于艺术思维、直觉思维、形象思维等,西方则长于理性思维、逻辑思维、抽象思维等。可以说,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后来中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的巨大差异。本文试从神话的角度,探究导致中西方思维模式差异的原因。

西方文化毫无疑问是以昌盛的古希腊科学文化为特征的,因为在西方文化研究中,唯有古希腊的科学文化显示出了世界性、普遍性的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尽管古希腊科学文明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高峰后,在中世纪沉寂近千年,但是,当意大利在文艺复兴运动中重拾古希腊科学精神后,西方的自然科学伴随着近代科学革命、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远古神话对于民族文化精神的影响是由古及今、广泛而深刻的。不仅整个古希腊罗马文学为深厚的神话所滋育,而且,古希腊哲学的发展也同样始于对神话的理性再思和思维方式的批判。可以说,西方文化思想的基本观念以及所体现出的理论思维模式皆发源于这一神话系统。因此,对中西方神话进行比较,就是对中国和古希腊神话的比较。

大凡神话中总是说神创造了人,无论是在中国神话中还是古希腊神话,人均是神用泥土塑成的。但神按什么标准造人,怎样造人,以及造出怎样的人,却并不相同。从各民族神话中神创造人的目的、方式、过程的不同中,又可以追寻、探访到民族文化精神的不同。

在中国神话里,“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故高贵者,黄土人也;贫贱凡庸者,人也”。女娲照什么样子造人,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不是按照女娲自己的样子来造人,因为女蜗自己是“人首蛇身”。既然受人顶礼膜拜的女娲还保留着动物的形貌,那么,由女娲创造的人类,其地位就不可能高于女神自己,也不可能高于其他的动物和生物。同时,女娲造人,灵肉一体,并不分离,这就为人类同大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发展提供了神话的依据,因此,在中国神话中我们看到的常常是人与自然、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它也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精神提供了某种依据,这一辨证思维方式在以后便成了中国文化精神的主要内容。

在希腊神话里,“一个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在大地上。他撮起一些泥土,用河水使它湿润,这样那样地捏塑着,使它成为神氏——世界之支配者的形象。为了给予泥土构成的人以生命,他从各种动物的心摄取善和恶,将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腔里。在神氏中他有一个朋友,即智慧的女神雅典娜;她惊异于这提坦之子的创造物,因把灵魂和神圣的狐疑吹送给这仅仅有着半生命的生物”。天地初创,大地上充斥着动物,但还没有灵魂可以支配周围世界的生物,于是神是按照自己的样子或形象造出了人,而且,神是先造人之肉身,然后再将灵魂或生气送入人体。仅有肉身之人还只能算是半生命的生物,有了灵魂和生气的肉体,才是有灵的活人。这样,人便成了这个世界的支配者,而世界成了被人支配的对象。人与世界、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此分离、对立,成为管理与被管理、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认识主体与客体分离是科学认识的基础,也是科学研究的前提。在中国,把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合二为一的思想,取消了科学认识对象,其结果是,取消了科学本身。“天人合一”的思想使得中国人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总是有所节制、有所保留,这就妨碍、制约了自然科学尤其是近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西方,由于自然哲学始终关注自然,主客二分,强调客体是不依赖于主体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它导致和产生了科学发展所必需的两大思维方式:逻辑和理性。

从现存的一些神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神大都具有一种务实的精神,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英雄,几乎都与劳动有关,像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发现药草的神农,等等。而在希腊神话中,除了普罗米修斯因盗火被罚外,似乎再没有哪个神比中国的神更愿做扎实工作了。诸神的集会、宴乐、歌舞、游艺、体育竞技和文化社交之频繁也是中国神话中所少见的。希腊的神是“力”的象征,是以“力”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的。中国地处内陆这样一种封闭性结构,因而形成了相对封闭、稳定、单一的文化传统。以农耕为主的生产方式使中华民族产生了重实际、轻幻想的崇实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今天谈到中国的科学传统时,人们更多地谈论中国的技术传统、工匠传统,而不是像古希腊那样的自然哲学体系。在尚无能力克服地理障碍的原始社会,既然外求无指望,那就只有“内求”了。长期的“内求”形成了人的相对封闭的性格;由于崇实,不求扩张,讲求稳定,长此以往则形成了人的不易变化的心理定势。因此,在面对前人的思想和成果时尤其是传统和权威时,中国人总是惯于用赞同和默认的态度,尽管有时可能是违心的。这虽然对继承先哲们的思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对科学的进步、学术的繁荣却是非常不利的。

希腊神话中以很大篇幅夸张着神的力量,崇力的现象较为普遍。而崇力又与求知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因为热衷于探讨如何使自己变得强大有力,很自然就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希腊地处沿海,其文化传统是一种开放性的海洋文化,种种海上的冒险活动又进一步刺激了求知欲。求知构成了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由于求知,希腊民族很不安分,总是追求新鲜刺激,追求多变。因此,就不难理解在西方科学中占主导地位的重科学、追求真理的传统思想,以及科学的怀疑精神和批判态度。古希腊著名的自然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曾说过自己“宁肯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不愿意获得一个波斯王位”;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得也有过这样一句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这在习惯于依附于权势和权威的东方人看来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了。

“要了解一个国家过民族,首先应该了解它的神话。”中西方世界如今的巨大差异,从中西方远古神话的不同中可窥得一斑。

参考文献

[1]周聪贤.论希腊神话与中国神话的文化异同.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4

[2]谢彤,余莉.中国与希腊古代神话异同比较及地理原因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3]赵新林.从同质到异质——中西创世神话的比较研究.重庆师范大学学报,2004(3)

[4]梁工.中外神话差异性概论.中州学刊,1997(2)

[5]鲍健强.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6]谢彤.中国与希腊古代神话异同比较及地理原因分析.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

[7]鲍健强.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

[8]陈秋红.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与中国神话之比较.东方论坛,2001年第2期

[9]陈秋红.远古神话与民族文化精神——希腊神话、希伯莱神话与中国神话之比较.东方论坛,2001年第2期

[10]鲍健强.科学思维与科学方法.贵州科技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