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7598300000016

第16章 “三贴近”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根本途径

刘玲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党院办浙江宁波315100)

摘要“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的根本途径,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落实“三贴近”要求既要讲适应又要讲引导。

关键词“三贴近”思想政治工作

“三贴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历史经验,是思想政治工作所应遵循的一个基本方针,也是思想政治工作增强针对性、实效性的根本保证。

“三贴近”有着最丰富而深刻的含义:(1)贴近实际,就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回答和解决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按实际需要推进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2)贴近生活,就是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反映客观现实、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焦丰富多彩的生活场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汲取新鲜营养,展示未来生活的美好前景,激励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发图强,使思想政治工作入情入理、充满生活色彩、富有生活气息。(3)贴近群众,把握群众脉博,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反映群众的切身感受、多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思想政治工作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三贴近”是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要求,是思想政治工作实现自身价值的根本途径:(1)坚持贴近实际是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客观前提:在“四个多样化”的环境中,社会环境这个最大的实际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和方式;要贴近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思想实际,必须从他们所思、所想、所盼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着手,做好引导、教育、转化工作,注重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用疏导方法、群众参与的方法、发扬民主的方法,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2)坚持贴近群众是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物质载体:思想政治工作价值是通过教育对象思想认识的提高、行为的改善等来体现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只有心里装着群众,才能深入群众的实际和生活、与群众同甘共苦、掌握群众的全面情况,把话说到群众的心头上、把事做到群众的心坎上。(3)坚持贴近生活是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实现的不竭源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价值,必须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以现实生活中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为教材,来实打实地搞好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需要端正思想方法,坚持两点论、克服片面性:(1)贴近实际,既要立足实际又要影响实际。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紧追时代,服从服务于大局,积极配合中心工作,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这里需要强调的还是“真”和“实”,需要反对的是“假”与“空”——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的“假”与“空”和背离实际、背离时代、背离大局的“假”与“空”,后者更值得我们注意。(2)贴近生活,既要反映生活又要引领生活。贴近生活不能只是简单地复述生活,而应当在能动地反映生活、引领生活上有所作为,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抓住生活本质、解决生活难题、丰富生活内容,而不是停留在社会表象和简单的说教。(3)贴近群众,既要服务群众又要引导群众。贴近群众必须虚事实做、虚实结合,注意把思想政治教育转化为对群众切身利益的关心,但这绝不是意味着意识形态上的迁就和放弃,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既当好“服务员”又当好“指导员”,不做“蠢人”也不做“罪人”。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定阶级或政治集团为实现一定的政治目标,有意识地对人们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以转变人们的思想,进而指导人们行动的社会活动。

但是,以“三贴近”的视角来观察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或任务就不仅仅是“单向地”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前已论述,贴近实际,是要贴近人民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创造性实践;贴近生活,是要贴近人民群众火热的现实生活;贴近群众,我们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充分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从这一视角来观察,思想政治工作应当注重其工作对象的“反应”,也就是说,应当将工作对象是否满意、是否高兴、是否赞同引入工作标准,即应当把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人们的内在积极性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换句话说,调动人们内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无疑,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理应如此,所不同的只是根据高校的特点我们可以把这一任务具体化为调动高校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重视调动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仅是“三贴近”的要求和表现,而且在实践中也具有特殊意义:在一定意义上讲,一个学校的学风取决于教风,教师作为一个教育者具有榜样示范的作用,他们钻研业务的精神如何、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如何,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成才的积极性。另外,这一提法还有助于克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科研工作“两张皮”的问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是一个人的政治态度、政治观点、思想观念、理论素养和道德品质等思想政治品质的总称,它虽然具有抽象性,但又绝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而应有实在的内容。讲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提高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绝不是要搞“空头政治”。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在实践中的外在表现,它在本质上反映了人们在思想政治上的精神状态、劳动工作中的基本态度以及社会活动中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然同人的利益有着密切关联(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为如此),但又绝不仅仅靠物质刺激或某种单纯的个人动机所能充分调动的,它还同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关系紧密。我们把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归结为既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可以很好地避免只讲“空头政治”或只看表象、不看实质的两种偏向,从而完整地体现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与作用。

参考文献

[1]从“三贴近”入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J].贵州党的生活,2003(5):15~16

[2]刘格文.“三个代表”与“三贴近”[J].军事记者,2003(10):8~9

[3]陈蔷.“三贴近”与”四突破[J].新长征,2003(10):8~10

[4]陈立思.当代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118

[5]陈杰.“三个代表”与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1):8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