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86

第86章 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问题的研究(1)

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在首提“重视老年教育”的基础上,这三大目标涵盖了中国老年教育科学发展的战略追求,指明了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历史性趋向。站在这样的新起点上,老年教育学的构建必须适应老年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体现现代化教育发展的时代风貌和特征。完全可以这样说,离开老年教育的现代化,整个国家教育就不是完整的现代化教育,离开现代化的老年教育学,它也就不是有价值意义的学科。我们在构建老年教育学科时,探索老年教育自身走向现代化的规律,总结和升华老年教育现代化实践的经验,明确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各项原则和要求,探索实现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战略,不仅对老年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老年教育学学科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社会现代化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为重要的发展步骤,社会现代化的过程是综合的立体式的。当今时代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支撑下,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在以日新月异的姿态向前发展。现代科技以及其带动的社会繁荣,不但能够有力地改变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而且随时积极地渗透到教育的所有环节中,在教育的任何细枝末节中体现出来,影响教育对象个人及教育事业本身,教育现代化不可避免。老年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部分,同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一、老年教育现代化是全球现象

纵观欧洲的老年教育新动态,无不透出现代化的气息和趋向。1996年,欧盟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当年为欧洲终身学习年。在此基础上,2000年,欧盟委员会在里斯本召开的峰会上,特别强调了欧盟在2010年前教育要达到的目标,即“改善教育和培训,增加人力资本投资”,把其与欧盟的政治进程与发展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同时,欧盟执委会于同年发表了《终身学习备忘录》,确立了终身教育的六大目标。2002年,为了支持称之为“里斯本进程”的目标实现,欧盟确立了行动的六大要素,即所谓的“基石”,并将之纳入了各国制定的具体战略当中。这六大教育“基石”分别是:任一教育体系中所有参与者进行团队合作;找到个人与组织的教育需求;正确分配和高效使用资金;扩大受教育机会;创造全民学习型文化;追求卓越质量。这六大教育块“基石”在终身教育内涵中注入了浓厚的现代化因素。

我国一些老年教育界人士通过对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韩国等国家老年教育现状的考察后认为,尽管各国都有不同形式的老年组织和老年教育机构,但总体上是老年教育大多是依托普通大学而开展,或与国民教育并无严格的区分而是完全融为一体。老年教育与国民教育在技术层面上并无明显的特殊区分与年龄划界,在操作层面上并非独立的体系,而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它们无论是教育理念、教育目标,还是具体的教育组织过程,都体现了西方国家现代化教育的鲜明特点,与国家的政治经济现代化发展密不可分,老年教育现代化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显着成果。

美、英、日等国推进老年教育来应对人口老龄化时,虽然各具鲜明现代化国家特色,但都是以适应社会现代化历史进程为基调,以立法和政策为老年教育发展奠定保障,印证了老年教育走向现代化必须走法制化道路的通则。

被称之为第三年龄教育的世界老年教育普遍走向现代化,在人口老龄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成为世界现代化潮流的一个分支。

总之,老年教育现代化在当今世界上不是个别国家的现象,而是一个全球的现象。

二、老年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老年教育现代化属于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以相对独立的形态对教育现代化产生相互影响和促进。老年教育无论从哪一方面来看,都应是大教育的一部分。教育现代化是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以及相应民族心理相适应的、具有现代社会先进特征的水平状态,是传统教育在现代社会的转化。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本质也是对传统的超越和转化,建立超越型的老年教育机制。从本质上看,两个现代化完全类同,只不过老年教育现代化从属于教育现代化。因此,教育现代化的客观规律一般都适用于老年教育,所以,老年教育完全可以从国民教育现代化推进中汲取大量有益的经验、理论、策略、方法等。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战略目标,这里面如果没有老年教育现代化,整个目标也无从真正实现。

同时,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提出、推进,必然会反过来影响和促进整个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区别于传统教育的鲜明特点之一就是教育的全民化和终身化,具体体现在老年教育方面,即以老年大学为主要载体的老年教育的崛起。老年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教育,它具有教育的基本内涵和特点,它们的关系可示意如下:

老年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件有:一是硬件设施的现代化,包括教学场地、设施和教育技术、手段,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的现代化;二是软件的现代化,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现代办学理念,以老年人本身为基本的关注点、着眼点和最基本的落脚点,提高老年人现代意识,提高其参与和适应现代生活的基本能力等,并基于这样的基本目标,然后全面提升老年教育机构和教育工作者的现代化水平。

老年教育现代化本质的、核心的因素是老年人的自身现代化。通过教育,首先让老年人具备基本的民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具备高度的法治精神、开放的头脑,合作的观念和竞争的精神,具有积极融入现实生活的能力和强烈意愿。

老年教育除了对老年群体本身具有积极意义,对教育普及化也是一种推进,有助于不断提高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把更多的老年人纳入教育体系,推进了教育终身制和建设学习型社会;培养老年人各种兴趣爱好,充分发挥其潜在才智,符合教育个性化的基本要求和目的;老年教育也要加强与各国的教育交流,具备教育国际交流的基本能力。

信息化是当今时代乃至以后社会的基本特质,信息化不但是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基本前提,更是对于受教育者素质本身的追求,是教育的终极目的之一。

老年教育与教育现代化之间的关系如下:

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与老年大学教育现代化的基本特点可见,教育现代化涵盖和包容了老年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以建立、完善、发展和优化老年教育为衡量指标之一,老年教育现代化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追求目标,两者之间形成互为依存、互为促进、互为目的的完整体系。

三、我国老年教育的前现代化状态

呼唤老年教育现代化全国各类老年大学无疑是当下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终身教育和积极老龄化的最重要载体和主要阵地。现阶段我国老年教育总体上说仍处于前现代化现状中,存在诸多问题,与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老年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日益显现。

(一)覆盖面小,距离人人受教育的目标遥远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据我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R].2011.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达到1.78亿,占到总人口的13.26%。根据预测,到2014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亿人,2050年将达到4.37亿人。而截至目前,我国在册的由各级政府、党委部门、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科研机构主办各级各类老年大学(学校)有4万多所,入学注册学员578多万人。其比重仅占老年人口总数的3%。无论是从社会福利的性质看,还是从应对社会人口老龄化、发掘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积极角度看,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仍仅仅处于初级阶段,距老龄化社会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距老年教育现代化内涵的教育覆盖面指标(毛入学率)更为遥远。

(二)两个基本反差:城乡差异和东西差异太大

目前,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全国60%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绝大多数的老年大学和社区学习中心,都集中在城市。

同样的差距还存在于“东、西”部这样一个物理的地域概念中。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无论在经济基础导致的投入和保障上,还是思想解放和理念的转变上,都存在巨大的差异。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尤其是一些中心城市内,老年教育事业在软硬件方面、办学规模和办学经验方面,都基本上达到甚至超越了国际先进水平。但很可惜,这仅仅只是一条“飘带”和附着于其上的几颗“明珠”,对于庞大的中国版图和将近2亿的老年人口而言,这些不能真正反映我国老年教育现代化应有的走向和全貌。

(三)两个不均衡:招收学员不均衡、校际发展不均衡

截至目前,除了企业校和高校老年大学外,更多的由党委、政府主导的老年大学,仍然冠之以“XX老干部大学”的名称。这个限定的先天不足显而易见,目前的老年大学教育,不少是党政部门对相对而言知识面广、素质较高的离退休干部的一种独享福利,而并非惠及所有老年人的社会公共福利。同样的问题还存在于不同的学校之间。办学较早,经济较发达的一些地区,诸如武汉、南京、天津、上海、广州,以及山东、江浙一带,部分学校单就教学软硬件设施而言,基本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相比之下,不少欠发达地区以及非中心城市、县乡老年大学,基本上仍然停留在低层次,存在经济投入不足、硬件设施建设滞后和教育观念贫乏落后等问题。校际之间的差异与经济投入有着必然的联系,但与老年大学的教育体制、管理、人才等也不无关联。

(四)理念上缺乏参与意识

在教育理念上,尽管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已经确立了“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20字办学方针,但在许多的办学者理念的表述和论证中,共同点都在于关注老年人自身的以性情陶冶、身心健康为主题的自我修养,而对培养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和现代生活、挖掘和发挥老年人力资源等几乎是一笔带过,甚至不予以认同。真正符合现代老年教育的科学的理念体系还有待于深化探索,逐步形成。

“参与社会”是老年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点。根据相关资料,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韩国、台湾地区等,都把老年人力资源的挖掘与培养,作为老年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应对高龄社会的有效手段。就我国老年群体的基本现状而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均寿命的延长,五六十岁退休的老年人,无论是在体力还是在精力上,仍然有足够的挖掘空间,完全有再次参与社会发展的可能。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基本是老年人在家种地务农。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科技素质,提高生产收益,让他们有效改善现实生活,对于老年教育而言,是机遇也是必要。

(五)法律化、制度化建设步伐迟滞

法制化是老年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向正规化、现代化迈进的基本保证,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现代化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尽管近年不断有人发出老年教育立法的请求和呼吁,但正式成文并能提交政府有关部门的仍然鲜见。无论是对老年教育事业的规划、管理,还是办学具体事务的规范,除了一些老年教育事业发展较早、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出台了一些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外,全国性的专项法律法规几乎空白。截至目前,连老年大学的归属仍然缺乏统一的意见,有些地区属于组织部门,有些地区属于教育部门,有的地区属于老龄部门,等等。对于全国而言,老年教育没有专门的宏观管理组织机构和管理部门,导致老年教育事业缺乏科学的统一规划与规范,完全是各地各部门之间的各自为战,从而严重阻滞了老年教育事业的整体推进步伐。有关部门近年不断发出人口老龄化的警告,但老年教育的国家战略没有形成,老年教育仍未完全地、真正地进入决策层的视线和思考范畴。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年教育法制化建设仍然需要相当长的过程,因而其现代化的法制之路也相当迟滞而漫长。

第二节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

2011年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胡锦涛的讲话,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其内涵丰富深刻,涉猎广泛,对于分属社会建设之一的老年教育有很强的理论导向和指南作用。“七一”讲话对我国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意义是现实的,有针对性和新颖性。“七一”讲话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系列新成果统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无疑,中国老年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这个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