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66

第66章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2)

在国家《教育规划纲要》发布之后,全国各地也相应出台了地方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上海出台的《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满足社会个体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建立广覆盖、多形式、更便捷的社会教育体系,并提出加强老年教育建设,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丰富个体的精神文化生活,适应老龄化社会发展需要,推进市、区(县)老年教育机构建设,为老年人提供便捷和更好的学习交流环境,改善市老年大学教育设施,提高学校信息化水平,探索建设若干所养教结合的老年教育中心。

老年人自发组织的各种学习活动形式多样,自主、自助、全程参与的老年教育不仅成为老年人教育参与的重要形式,还充分开发了老年人的潜能,有力地推进了老年人素质的全面提升。目前全国许多地方已初步建立了覆盖市、区(县)、街道(镇)的老年教育四级办学网络。

随着老年教育事业日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老年教育已不再局限于学校教育形式。老年人利用居住地附近的公园、操场、活动中心等公共场所和设施自发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活动。企事业单位、民间组织开展的老年教育和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种非盈利性公共文化机构提供的老年教育服务,越来越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二、中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状况

(一)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正在不断发展完善

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网络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省市老年大学已经从最初的山东济南第一所省级老年大学辐射到了全国的各个城市及部分农村;区县老年大学在省市老年大学的指导下纷纷组建,发挥了优质老年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街道社区老年学校,成为社区老人读书学习的重要载体;社区教学点成为社区老人就近入学、开展活动的乐园。

上海的老年教育事业在各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支持和参与下,初步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老年教育体系。上海市共有老年教育办学机构278个,其中,市级老年大学5所,市级老年大学分校36所,区县老年大学56所,街镇老年学校216所,覆盖面达100%。居(村)委会老年学校办学点4032个,覆盖率为76%。其中,徐汇区、静安区、闸北区、卢湾区、虹口区等覆盖率较高,达到95%以上,远郊区老年学校办学点覆盖率较低,最低的是15%。

(二)老年群体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已具规模,所占比例逐年提高

老年群体参与社区老年教育已具规模,比例逐步上升。调查显示,城市老年群体参与社会社区老年教育的意识在逐步增强,参加学习的面不断扩大。如2009年上海市老年学校等办学机构全年共有学员514712人次,其中60岁及以上学员376275人次,占学员总数的73%。从学员分布情况来看,街镇老年学校有学员426097人次,占全市学员总数的83%。

而参加老年学校教育的60岁及以上的人数为37.6万人次,占上海市老年人口总数的12.5%;参加老年远程教育的人数为26万人次,占上海市老年人口总数的9%;参加老年社会教育的人数为90多万人次,占上海市老年人口总数的30%。

(三)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形式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

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方式呈现多样化形式,包括学校教育,远程教育和社会教育。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包括老年电视大学、老年人自主学习、社区老年短期培训班、广播大学、老年网上大学,普通高校为老年人开办的校内外函授、面授班以及社区各种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学习活动和文化体育活动等多种形式。

老年电视大学是一种远程教育形式,是运用电视这一媒体,由一定部门主管,根据老年人的需求,以系列讲课形式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如各地电视台开播的“老年电视课堂”等节目。社区相关部门组织老年人收看,或者老年人足不出户在家收视节目。

老年人自主学习是指老年人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爱好的专业或课程自学,这种自主学习其特点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年人自由选择学习手段和学习方式,如查阅文献、阅读报刊、书籍等。

社区老年短期培训班是指老年人并不一定要成为社区老年学校的学员,但可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种专题报告、讲座。主办单位是社区内相关职能部门例如老龄委,也有社区内关心老年教育事业的有关单位。

广播大学是指老年人收听广播电台开办的老年人喜欢的诸如“老年保健”“老年婚姻”“老年病防治”等栏目的一种“空中课堂”学习形式。

老年网络大学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因特网上向老年人传递教育资源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形式主要是通过网络技术平台,老年人借助计算机上网进行学习与交流。这种教育形式从时间和空间看,都可以由老年人自由安排,既可以在家中上网学习,也可以在社区老年学校上网学习。

普通高校为老年人开办的校内外函授、面授班主要是指,在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学习终身化的理念下,普通高校资源与社区共享、与老年人共享的一种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的特点是高校教育资源一般在特定的社区区域内,在高校教育资源服务社区的教育观念的指导下,高校对社区老年人开设的学历或非学历的教育形式。

在老年人生活的社区还有一些其他的教育形式,如根据老年人的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为老年人举办的各种专题讲座,以团队学习小组的形式开展的老年教育活动,如歌唱小组、舞蹈小组等。

目前已经基本形成的社区老年教育形式正向“多样化”方向发展。教育资源的供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年人在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和学习手段上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

第三节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形式、内容与社会价值

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是实施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载体,它的社会价值日益显着。

一、中国城市人口老龄化的趋势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人类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攀升,人口老龄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国际社会通常认为,年满60岁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人口总数的7%,即可称为老龄化社会。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约1.3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45%,65岁以上老年人约8827万,占总人口的7.09%。这两个指标都达到了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2010年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亿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4亿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2.93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有了巨大改善,人口生育率持续保持较低水平,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北京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170.9万人,占北京市总人口的8.7%。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增加56.6万人,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另外,60岁及以上人口24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2.5%,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5.9万人。

上海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329840人,占10.1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1.34个百分点,但仍然超过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天津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02346人,占8.52%。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07个百分点。

南京市常住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736051人,占9.2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8个百分点。

二、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城市社区老年教育主要包括城市社区老年学校教育,城市社区老年远程教育,城市社区老年社会教育和城市社区老年自主教育等。

(一)城市社区老年社会教育

城市社区老年社会教育,主要是指社区老年群体参加的除了城市社区老年学校教育与城市社区老年远程教育之外的教育活动。各地社区老年社会教育开展活跃。

例:上海静安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27.1%,结合进入老龄化的实际,他们高度重视老年教育,通过开展课程教学、公益讲座、院线电影、戏剧沙龙、歌舞演出、艺术展览等“六进社区”活动,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学习内容配送服务。

在推进老年学校教育、老年远程教育的同时,还积极扩大老年社会教育的服务面,首创了常年制、系列化、综合性讲坛式社会教育——静安乐龄讲坛的新模式。讲坛设置了时事政治热点、文学历史长廊、投资理财顾问、老年健康快车和百科知识园地等五大板块,在每个街道老年学校分别设立了报告点,方便老年人就近听讲。讲坛坚持既要立足高品位、兴趣性,又要根据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经常捕捉新的信息,丰富、充实讲坛内容,请最好的演讲者来讲坛讲课,深受老年人欢迎。自2007年到2010年这3年来,乐龄讲坛共开设了300讲,居住在本区的老年人和曾经居住本区现搬到外区的老人都来参加讲座,听众达4万多人次,赢得老年朋友良好的口碑。

(二)城市社区老年远程教育

城市社区老年远程教育,狭义上是指学校老年远程教育或机构老年远程教育,如不少地方都有远程老年大学、教育电视台来播放的老年教育节目等。广义的城市社区老年远程教育是指既包括学校老年远程教育或机构老年远程教育,还包括传统老年学校校园教育中的远程教育和其他社会生活中的远程老年教育在内的各种情景下的教育,如老年人学习网上提供的网络课程资源等。

这些老年人学习网都有完整课程。按内容分为生活、休养、工作三大类课程;从学习形式上分为“三分屏”课件、视频课件、动画类课件、文本课件。随着课程的不断更新和拓展,老年人学习网已成为市民终身学习随时随地的课堂,随叫随到的老师。

(三)城市社区老年学校教育

城市社区老年学校教育的内容丰富多彩,科目繁多,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文学历史,语言,信息技术,医学,保健,美术,书法,音乐,舞蹈,生活,环保等。

根据教学内容,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科目可以粗略地分成文史类、技能类,休闲类和保健类。文史类课程主要包括哲学、时事政治、文学、历史等;技能类课程主要包括书画类、家政类、信息技术类、器乐类等;休闲类课程主要包括音乐、舞蹈、旅游等;保健类课程主要包括与老年人身心健康、养生、疾病预防等有关的内容。

三、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社会价值

在老龄化趋势日益显着的今天,应当充分认识社区老年教育的社会价值。只有充分发挥社区老年教育的作用,提高老年群体素质及生存质量,才能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进而实现个体的终身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使老年群体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社会凝聚力得到显着提升,使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品位得到明显提高。更为重要的是,社区老年教育为老年群体时时、处处、人人学习提供了保障。

(一)社区老年教育有助于提升老年人的综合素质

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老年人要适应社会、活出生命的意义来,必须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生活掌控能力、提高变化适应能力、提高社会参与能力。近年来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不断发展,老年人终身学习的氛围日益浓厚。广大老年人根据自身条件,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进行自学的人日渐增多。有的自购书籍和相关资料,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决策,学习科学技术和法律知识;有的经常到图书馆借书、进阅览室看报;有的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百家讲坛、科技探索等节目。所有这些,都为老年人自主教育搭建了学习平台,提供了学习机会,从而提升了老年人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了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