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65

第65章 中国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1)

社区开展老年教育是在社区开展的多样化教育的集合体,是实现老年教育以人为本、面向全体老年人的重要途径,是老年学员数量最大的学习园地。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教育社会学的重大课题,是老年教育学不可或缺的研究内容。在本章中,主要对社区老年教育的概念、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意义与社会价值、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经验,制约当前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瓶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第一节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内涵与定位

社区老年教育广义地说来包括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和农村社区老年教育。关于后者,已在上一章中作了论述,本章专论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各项有关问题,像本书其他各章一样,本章也从“正名”开始。

一、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概念的界定

(一)社区

一般认为,“社区”的概念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来的。他把社区分为三种类型:第一,地理的或空间的社区。它以共同的居住区及对周围(或附近)财产的共同所有权为基础。邻里、村庄、城镇等都属这种社区。第二,精神社区。这种社区是为了一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合作和协调行动,与地理区位没有关系。它包括宗教团体和某种职业群体等。第三,亲属社区,也称血缘社区,是由具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成员构成的社区。

人们一般是从地域角度来看,社区是一个地区内共同生活的有组织的人群。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社区概念的内涵,逐步固定在“地域性社会共同体”范围内。

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0]23号)中提出“社区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城区社区的范围,一般是指经过社区体制改革后作了规模调整的居民委员会辖区。”

所以,社区是指一定数量居民组成的、具有内在互动关系与文化维系力的地域性的生活共同体。地域、人口、组织结构和文化是社区构成的基本因素。

(二)社区教育

社区教育在中国的开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它是随着社区服务的深入而开展起来的,是依托社区举办的各类教育,具有教育性、地域性、群众性和灵活性等特性,既有“全员、全面、全程”的特征,又有鲜明的区域性、终身性、开放性及多样性的特征,是面向社区内全体成员的、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教育活动。

(三)社区老年教育

社区老年教育是在社区范围内开展的,以老年群体为主体的、旨在满足其学习需求、保障其受教育权利、增强其生存发展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推进其社会参与能力的教育服务活动,主要包括社区学校教育、社区远程教育、社区社会教育等内容。例如,社区学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有组织的社团活动、社区“乐龄讲坛”、辖区内的市(区、街道)老年大学(学校)、远程教育(空中老年大学)收视点,各级各类老年学校课堂教育和各种形式、内容的老年社会教育活动。社区老年教育是一个多元的、立体的教育架构,对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学习环境和浓重的社会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

二、城市社区老年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和国家社会建设中的地位

首先要说的是社区老年教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地位。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其第八章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部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不仅实现了对老年教育的“定位”“定性”,也是对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定责”。它标志着中国的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城市社区老年教育作为老年教育与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老年教育的发展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必定会更好地推进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稳步、健康、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认识社区老年教育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在2010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通过社区老年教育,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的目标。

第三,我们还要讨论社区老年教育对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与形成学习型社会中的地位。从建构终身教育体系方面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作为“确保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在终身教育体系中,老年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没有发达的老年教育,就不可能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

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学习型社会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参与学习的普遍性,教育面向每个社会成员,建设人人皆学之邦;二是学习者的终身性,学习贯穿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命始终。因此,广大老年人积极参与学习,是学习型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如果缺少城市社区老年教育这一环节,就不是一个和谐完善的学习型社会。

三、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是发展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在动力

老年群体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人到老年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社会角色和生活目标发生了变化,他的学习需求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它包括老年人社会角色转换的需求、健康长寿的需求、丰富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学习生活技能的需求。人类社会发展到老龄化阶段,为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必然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城市社区老年教育适应了老年群体的学习需求,形成了活到老、学到老的良好的社会氛围,体现了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时代要求。

老年教育学创始人麦克拉斯基(H.Y.Mcclusky,1900-1982)提出了五种老年教育需求:应付需求,贡献需求,表现需求,影响需求和超越需求。根据老年人的实际,应该开展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老年教育,同时还必须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使更多的老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尤其是使年老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开展老年教育,需要有多种形式,老年远程教育、老年电视大学、老年网上学校、多种形式的社区老年教育等,使老年教育能在老年人身边开展,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学习需求。

四、社区老年教育有力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都提出了“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重要战略决策。学习型社会包括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型农村。要建设好学习型城市必须要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尤其是城市中离退休后的人员,他们脱离了原来单位和组织,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任务必然转移到他们所生活的社区。如果没有发达的社区老年教育,大多数老年人就会被排除在社区教育之外,学习型城市也就无从谈起。同时,我们要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要求,而和谐社会的基础是社区建设。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社区教育,而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对于和谐社区建设和整个和谐社会建设都是不可忽视的。

创建学习型城市,必须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纳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统筹框架之内,挖掘社区老年教育的潜力。以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来促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而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要求和实施,又能带动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

建设一个学习型城市,需要拥有终身教育体系、确立终身教育制度;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需要有群体与个体均可以广泛参与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使学习行为具有全员性、全程性,学习和教育体系具有社会性,人际环境具有和谐性。而社区老年教育正是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小团队的学习和各种各样老年人的教育活动等途径来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进而推动学习型城市的构建。具体而言,社区老年教育为学习型城市建设服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机会上的开放性。通过社区老年教育营造学习型城市的学习环境,建立与学习型城市相适应的开放的学习场所和开放的学习模式。社区经常开展各项有关老年人的学习活动,广泛地开展关于终身学习的宣传和教育,使社区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第二,学习上的终身性。通过社区老年教育营造学习型城市的学习氛围,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画廊、板报等宣传阵地,组织社区老年人学习模范的巡回演讲活动,宣传老年人学习的重要性,培养老年人的学习热情,确立“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从而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和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形成学习型城市人人皆学的学习氛围。

第三,内容上的多样性。通过社区老年教育营造学习型城市的开放学习环境。每个社区经常开展多种老年人的学习活动、经常举办社区老年人讲座、提供交流平台,组织老年人观看有关视频等形式,广泛地开展各种教育,内容有文史类、时政类、文艺类、外语类、家政类、琴棋书画、家用电器使用等,使社区老年人适应现代生活节奏、以及拥有相关的必备知识。社区老年教育所建立的开放的学习场所和多元的学习模式,成为学习型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方法上的灵活性。通过社区老年教育组织各类学习活动。这是社区老年教育对于建设学习型城市很重要的贡献。在社区广泛深入地开展多种形式的适合社区老年人特点的读书学习和各类文体活动,包括座谈互动、交流学习感悟、到社区当“小先生”等真正体现了学习型城市的本质和功能,张扬了学习型城市的学习特征。

社区老年教育为提高老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社区老年教育有利于建设完整的、全面的、真正的学习型城市。当然在建设“学习型城市”过程中,老年教育,特别是社区老年教育还是薄弱环节。由此,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能加强这个薄弱环节的工作,能有力地推进“学习型城市”的建设。

总之,老年人作为社会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作为人生的终极阶段,如果继续教育剥离了老年教育,就谈不上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城市)。社区老年教育是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既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学习,又能将老年人的“教、学、乐、为”更好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又提高了老年人整体素质、生活质量。因此,社区老年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无疑是老年人实现完美人生、升华人生价值,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完善全民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必然选择。

第二节城市社区老年教育状况与类型

研究中国老年教育学的发展课题,必须坚持从中国的国情和中国老年教育的现状出发。具有强烈实践性的发展社区老年教育课题更需如此。

一、发展社区老年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基础工程和新的趋势

1999年10月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由中央22个部委组成的高层议事协调机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北京成立。200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同年8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第一次全国老龄工作会议”。2001年8月国务院印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年),老龄工作正式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提出了丰富老年人闲暇生活,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大力发展老年教育的任务。2001年10月“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开始实施,民政部在全国城乡社区新建和改建老年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文化娱乐、图书阅览、体育健身、医疗康复和老年课堂等基本服务。一些地方运用现代传媒的手段,开办面向老年人的网络学校,扩大了老年教育的覆盖面。2000年,上海创办了上海空中老年大学与上海网上老年大学,现代传媒手段与信息网络技术被运用到老年教育中。

在2010年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注重发挥家庭和社区功能,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培育壮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2010年7月正式发布的《教育规划纲要》,在第八章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部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