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63

第63章 中国农村老年教育发展问题的研究(4)

第四节农村老年教育的推进战略

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总的思路是列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工程之中,与农村的四个文明建设紧密结合,由党委、政府统一规划,加强领导,与涉老涉教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并按照“学、乐、为”三结合的方针,把老年人组织到社会主义新的农村建设的伟大洪流中去。

一、要解决好对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认识问题,抓住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机遇

在创办农村老年教育的实践中,不少干部对老年教育还不够重视,重庆市大足县在6个乡镇189个村(社区)干部群众座谈对“要不要办农村老年教育”进行了调查。

有57.14%的人认为可办可不办或没有必要办农村老年教育。农村老年教育工作者应借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东风,加强宣传,提高认识,既要看到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工作的压力和投入,又要看到农村老年教育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所形成的动力。当前,要抓住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机遇,制定相关政策,将老年教育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一)要抓住新农村建设的机遇

从2006年年初开始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任务以来,农村已步入发展质量好、发展速度快的新轨道。新农村建设必须以居住相对集中化为突破口,而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加强了老年人之间的联系,为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事业创造了条件。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要抓住当前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事业的契机,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当成普惠型和体现教育公平的事业来抓,统筹规划,纳入基层管理,逐步加大投入比例,扩大老年教育的惠及面和影响力,强化政府责任。

(二)要抓住构建和谐社会的机遇

农村老年教育为广大老年朋友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帮助了老年朋友们拓展了知识领域,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思想道德修养。依托于老年学校学员群体的巨大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农村全民素质整体的提升,推动农村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老年教育融入和谐社会建设之中是极好的发展机遇。

(三)要抓住中央进行城乡统筹发展试验的机遇

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重庆市、成都市作为城乡统筹发展试验区,为提高农民素质,必然在发展乡村文化教育事业上创造条件进行投入,增加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

(四)要抓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贯彻落实的机遇

2010年7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第八章第二十三条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它标志着中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纲要》的贯彻实施,必将促进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正如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张文范会长在第九次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明确指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老年教育要‘大重视’‘大发展’‘大繁荣’;老年教育发展方向,就要向社区和农村延伸、向院校延伸、向大中型企业延伸。”

二、解决好农村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农村老年教育要制定发展长远规划。从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轨迹来看,经历由威信支撑(靠退下来的老领导办学)——政策支撑(靠地方政府制定的政策)——法律支撑(靠国家立法)的过程。农村老年教育不仅在当前要有政策支持,更要立足长远,制定法规,使农村老年教育持续发展有法律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重视老年教育”,这不仅是我国3亿老年人的福音,对广大老年教育工作者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它标志着中国的老年教育事业开始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纲要》的贯彻实施,必将促进我国的老年教育事业有一个更好更快的发展。按照《纲要》精神,将老年教育包括农村老年教育进一步加以定位,通过立法,保障老年人终身教育的合法权益,保障老年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在国家层面上没有专门针对老年教育发展的法律法规,但在天津、福建、上海、山东等省、市已经通过人大常委会制定了这方面的地方性法规;江苏省徐州市制定的关于老年教育的《条例》,也已报请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批准,公布施行。

各级党政领导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真正意识到发展农村老年教育是德政、义举、责任和善事,把发展农村老年教育作为造福农村老年人的一项民心工程,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坚持政府主导,倡导社会各界关心农村老年教育,同时要通过不同的方式加强舆论宣传。

发展农村老年教育的谋划和策动在县,具体落实行动在镇乡,协助管理在村(社区)。只有形成上下良性互动的格局,才能推动农村老年教育的快速发展。要本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见》中要求的“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从攀比;要民主协商,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发扶持,不包办代替。”“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从各地的实践来看,在解决领导体制、办学模式、教学经费、教学场地、课程设置、师资来源、教材教法等方面,各地都有不同的做法和经验。都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注重实效。例如贵州省遵义县在解决农村老年教育中难点时,提出了“政府推动、社会联动、形成合力”思路。在教学经费筹款上“四个一点”即:政府拨一点、办学挣一点、社会力量支持一点、学员交一点,是科学而实用的。

帮助镇乡抓好教学的实施工作。如果说县一级对农村老年教育的责任在于组织领导,那么镇乡一级则要办好本级老年学校,帮助各村(社区)做好教学的实施工作。县里在这方面的任务是就普遍性的问题给以研究和指导。这方面,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的经验是比较完整的。他们的做法是:一是解决教学场地问题“实行资源共享”。全区22所镇级老年学校有18所建立在成人教育中心,其办学基地、设备及办学人员都是通过资源共享得到解决的。二是解决办学人才问题“依靠组织起来”。他们把当地的人才组织起来,成立街道的“老年教育讲师团”。其职责,帮助各个村(社区)制定教学计划,派出教师登门讲课。三是解决办学质量问题“依靠按需施教”。农村老年人的学习目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开设他们所喜爱的课程,这是农村老年学校生命力常青的关键。四是解决对老年学员的吸引力问题“依靠激励机制”。通过表彰先进,办学生证、发误餐补贴、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把农村老年人吸引到老年学校来。五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依靠学、乐、为结合”。“学”与“乐”结合是把学员吸引和稳定在学校的好方法,“学”与“为”结合则是农村老年教育发挥社会功能,得到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重视支持的有力措施。

三、解决好农村老年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于建立发展、巩固、提高的长效机制

农村老年教育采取“三步走”的发展策略:一是根据各地条件,先把老年学校办起来;二是巩固已办校,建成合格校(规范校);三是通过开展创建示范校活动,促进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高,创建示范校。目前,农村老年教育发展还没有上升到国家法制层面,应先把农村老年教育的发展纳入各地规划之中,省级和地市级的规划中要明确中长期发展目标、任务,县级还要明确落实发展任务和措施,并相应出台一些推动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从农村老年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方经验来看,一般都采取“四纳入”的有效办法:一是将农村老年教育发展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二是将农村老年教育办学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将农村老年教育发展重大事项纳入党政议事日程;四是将农村老年教育发展实施效果纳入干部政绩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