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46

第46章 老年教育学中学习论问题的研究(2)

(二)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知识寿命大为缩短。个人用十几年所学习的知识,会很快过时,如果不再学习更新,马上就进入所谓的“知识半衰期”。据统计,当今世界90%的知识是近30年产生的,知识半衰期只有五至七年。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赶上科学技术的发展,适应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人的能力就像电池一样,会随着时间和使用而逐渐流失。因此,要适应变化的世界,人们的知识需要不断“加油”“充电”。而且人们也感到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和信息,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丰富。这就必须努力做到活到老、学到老,要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当前,许多国家和地方已经注意到学习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新加坡提出要建成“学习型政府”,美国也提出要成为“人人学习之国”。在我国,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明确指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鲜明地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任务。可见,建设学习型社会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老同志来说,“活到老,学到老”应成为座右铭。

(三)读书学习可以促进老有所为

老有所为是老年人新的奋进目标,而老有所学是老有所为的“加油机”。老年人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既可以丰富晚年生活,更能体现老年人的社会价值。现在世界各国都认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对保证老龄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提高老年群体生活质量是必不可少的。老年人参与社会实质是老年人继续社会化的问题,即老年人向社会继续学习的问题。只有不停地“加油”,老有所为才能有成效,才会有成果。

此外,老年人继续学习有益于健康,可以延年益寿。关于这一点,本章第一节已有论述,不再赘述。

二、自主学习的理念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理念,是以学员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员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理念。

现代老年教育是承认并尊重学习者的学习主体地位、不断实现和提升其学习主体地位的教育,它的最重要的特征是高扬学习者的主体性。接受老年教育,明确自己的学习主体地位,是老年人跟上老年教育改革的步伐、适应现代社会的根本对策,也是要在现代社会中生存好的一条根本出路。

我们的学习活动,主要是通过发挥学习主体的作用——通过在学习活动中的视听、思维,通过生理上和感情上的反应等获得成效的。从系统工程理论的视角上看,老年人学习主体地位的构成要素是一个符合课程要求的学习活动系统,是一个由基本活动方面的“言语和学习”、课程内容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心理效能方面的“智力和非智力”等要素构成的系统。可以说,符合这个系统要求的人,例如在学习中具有相应水平的思维力、具有相应的情感活动、具有学习课程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等等,就是学习的主体。不符合这个系统的要求,例如在学习上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或者在学习中不能按要求进行学习活动等,这样的学员,可以说还算不上是真正取得了学习的主体地位。

一般认为,老年人成为学习主体的主要条件:一是要有成为学习主体的意识,二是要有成为学习主体的能力。成为学习主体的意识,是有效发挥心理效能的意识,这是学习活动的能源因素、内部诱因、内在动机,是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要有学习主体意识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形成能动的学习自律,有相应的求知欲望等。如果不是在这个前提下,一个人的学习主体地位就会失落,学习质量就没有保证。成为学习主体的能力,主要是以驾驭学习方法为重点的能力。这是成为学习主体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不具备这个条件,构成学习主体地位的其他要素的作用就得不到良好的发挥,系统内部各要素的最佳组合也就失去了现实的基础,学习质量也就难以提高。

三、生活学习的理念

学习是伴随我们成长过程中的许多环节和事件的始终,是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学习的对象、学习的行动体现在生活的各个方面。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变化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来讲,学习是生活进行的根本内容和方式。生活和学习本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甚至是“你既是我,我亦是你”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任何将生活和学习割裂开来的观念,都是对生活目标物质化和对学习目的功利化的错误认识。因而,要塑造优秀的学习品质,就必须从生活入手。有教育专家曾经作过学生生活品质与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结果发现大多数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生活品质评价也很低,学习表现良好的学生在生活品质上表现要明显高出别的学生。由此可见,老年人如果在接受老年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起良好的学习品质,对其生活品质的提高必然会大有益处。但学习活动只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对学习品质产生根本影响的是生活品质。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也将对形成什么样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态度起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所以老年教育不仅要向老年人传授知识和技能,更要强调生活品质的学习。现在党和国家提出要建立学习型社会,不少地方提出建立学习型家庭,这都为老年人培养良好的生活品质和学习品质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如果生活学习化、学习生活化能够成为广大老年人的自觉行动和生活时尚,老年人的综合素质和生活、生命质量必然会大大提高。

四、情趣学习的理念

所谓情趣,据《现代汉语词典》其义有二:一曰“性情志趣”,二曰“情调趣味”。因而所谓“情趣学习”,就是老年人学习要根据自己的性情和志趣(志向、兴趣),选择自己所需要、所喜好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在老年人的学习生活中,最好的老师是老年人内心里那股对知识、技能的强烈渴望和热爱。我们应该帮助老年人去寻找各种有情趣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让他们始终怀揣一颗快乐之心,心中常有情趣和热爱!

现代教育提倡愉快教育和快乐教育。所谓“愉快教育”,是教师乐于教学,并善于创造民主和谐的情景气氛,运用教学技巧,采用多种适当的教育形式,激发学员积极努力地学习,使学员不断地获得需要与兴趣的满足,创造与成功的快乐,整体素质的提高,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快乐教育”,是充分调动师生两方面积极性,使教师善教,学员乐学,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全体师生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全面发展。这两种教育方法,完全适用于老年教育,它有利于激发和培养学员的学习情趣。

要使学员真正实现“情趣学习”和“快乐学习”,老年大学要在尊重学员的主体地位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其主体能动性,特别注意培养学员的认知兴趣。现在,许多老年大学因需设课就是充分尊重学员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尤其要善于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吸引和启发学员乐学,引导学员会学,使学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第三节老年教育中老年人的学习规律

老年教育中老年人的学习规律,是学习活动诸要素与学习过程各阶段之间的本质联系或本质之间的联系。一般认为,老年教育中老年人的学习规律是:记忆遗忘与循序积累规律、学思结合与知行统一规律、情感主宰与环境制约规律。

一、记忆遗忘与循序积累规律

在老年人中,记忆力逐步衰退是一种自然必然性,不可阻挡;同时,循序积累又是经过人的努力能够实现的一种相对必然性。这两种必然性的共存构成这里所说的“记忆遗忘与循序积累的规律。

(一)记忆遗忘的规律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经验的保持和提取。它是人脑积累知识经验的功能,是“智慧的仓库”。“记”是搬进仓库里保存,“忆”是从仓库里提取。有“记”才有“忆”,“记”与“忆”都很重要。学习离不开记忆,没有记忆就算不上学习。学习科学的研究表明,遗忘几乎是和学习同时发生的。学习的程度越高,遗忘也就越少,取得优异学习效果的可能性就越大。德国的H.艾宾浩斯通过记忆的实验研究,从中发现了保持和遗忘的一般规律(见下表,用表内数字制成一条曲线,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时间间隔记忆量刚刚记忆完毕100%20分钟之后58.2%1小时之后44.2%8~9个小时后35.8%1天后33.7%2天后27.8%6天后25.4%1个月后21.1%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因其纵坐标代表保持量,也称艾宾浩斯保持曲线。该曲线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般规律: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遗忘很快,后来逐渐缓慢,而一段时间过后,几乎不再遗忘了。即遗忘的发展是“先快后慢”。也就是说,遗忘是在学习之后急速发生的,要想防止和减少遗忘,就必须及早地加以复习。

实验研究表明,在学习后的9小时之内复习1次(一般来说,在9小时内用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5天或10天之后花1个小时复习的效果还好),在第2天、第3天、第5天各安排一定的时间复习,学习效果就好。实验也证明,在学习之后的3─7天里忘得最快。所以,人们都能体会到:及时复习有事半功倍的记忆效果,如果延缓复习,就只有事倍功半的记忆成效了。一般的学习操作步骤是日日清、周周清、段段清:每天学习的内容,一定在当天晚上——决不拖到第2天复习;每周的学习内容,一定在周末归纳复习,决不拖到下一周复习;每个单元的学习内容,一定在单元学完后进行小结归纳复习,决不拖到学习下一个单元的时候复习。

既然“学习的程度越高,遗忘也就越少,取得优异学习效果的可能性就越大”,那么怎样才能强化记忆效果,使学习的程度更高呢?就识记材料的性质而言,一般来说,熟练的动作遗忘得最慢。其次,熟记了的形象材料也容易长久保持。有意义的文字材料,特别是诗歌要比无意义的材料保持得多,遗忘得慢。

不同性质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就识记材料的数量而言,识记材料的数量越大,识记后遗忘的越多。有实验证明:识记5个材料的保持率为100%,1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70%,100个材料的保持率为25%。即使有意义的材料,当识记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遗忘率也会近于无意义材料的遗忘曲线。就识记材料的意义而言,凡不引起兴趣,不符合需要,在生活中不占有重要地位的材料,往往遗忘得快,而有意义的材料就遗忘得慢。就记忆方式而言,协同记忆比单一种感官的识记效果好。在学习的时候,如果只是听,能记住学习内容的60%,只是看,能记住70%,要是既听又看,则能记住80.3%。实验也表明,过度学习达150%,保持的效果最佳。所谓过度学习是指学习的巩固程度超过刚能背诵的程度。根据我国心理学家的实验证明:33%的学习程度,遗忘率为57.3%;100%的学习程度,遗忘率为35.2%;150%的学习程度,遗忘率为18.1%。低于或超过150%的过度学习的限度,记忆效果不会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