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45

第45章 老年教育学中学习论问题的研究(1)

老年教育特别是老年学校教育的广泛开展,为老年人搭建了很好的学习平台,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契机。老年人只要确立起正确的学习理念,按照老年人学习的特有规律,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充实自己,促进身心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生命质量,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而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确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是根本,掌握客观的学习规律是关键,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是途径。

第一节老年人学习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老年人还需不需要学习?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老年人对新事物兴趣始终不减,他们那种积极参与的热情不亚于年轻人,尤其是上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他们在老年大学择其所好,学而不倦,丰富了晚年生活,使身心得到了愉悦。但我们也看到有的老年朋友则不然,表现在对任何事物都不感兴趣,对老年学校教育更是不了解,对老年人参加文化知识学习感到不理解,认为自己都已一大把年纪了,再学习没有什么用处,因而也就认为老年人没有必要再学习。于是他们心灰意懒,反应迟钝,常感疲惫乏力,人也显得老态。两相对照说明,停止学习之日,即是衰老之时。因此,老年人继续学习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大有益处。

一、现代教育学中的“学习论”

为了讨论老年教育学中的学习论,首先要了解现代教育学中的学习论。

(一)学习论在现代教育学中的单列趋势

在传统的教育学中,学习论是作为教学论的一侧面而存在的,而且,传统的教学论又是以如何教为主要内容,很少论述如何学的问题。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学习的相对独立性大为增强。这主要是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和学习的终身开展。终身的教育和终身的学习,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外进行的,自己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比重大为增多,这就使学习从教学中分离出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的报告中写道:“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修补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化社会的境界。”这个论断证明:在现代社会中,学习已变成相对独立的活动,而学习论也相应地成为教育学中的分支学科。

(二)当代学习的变化和特征

学习论在现代教育学中的相对独立,反映了在信息裂变、知识爆炸的今天,学习较之过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新的特征。

1.当代学习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多方面的:在学习时空上,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场所得到极大地拓展,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界限日渐融合,随时随地都是学习机会,整个社会成为一所“大学校”。在学习内容上,现在的学习不仅要学习谋生的知识技能,更要学习创造性的思维方法,强调科学与人文内容并重,注重构建自己全面的素质,特别是生活素质和心理素质,注重成功素质潜能的开发训练。在学习方式和途径上,今天的媒体,特别是电子媒体,都可能是“老师”。学习材料更多的是文字、图像、声音相互结合的“超媒体”形式,使多种感觉通道参与学习,左右脑并用,特别重视开发右脑的学习潜能,能自主地选择自己最有效的学习方式。

2.当代学习的特征

在瞬息万变的21世纪,我们正在步入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特点与传统社会的学习截然不同。今天的学习实质、目的和重心与以往有所不同。教育专家比较一致地认为,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学习社会化。学习在各种环境与机构中进行,学校只是学习的场所之一;各种形态的学习与学校教育相互统整,人生的学习是形成经验、满足需要的创意过程;每一阶段的学习成败只具有相对意义,不能作为区分社会组成分子的指标。

学习终身化。强调以终身教育的方式,协助个人接受现代思潮,建立历史观、科学态度与相关意识;学习是终身的,无法分为教育阶段与工作阶段。

学习个性化。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与创意,重视个人的自由发展与社会成员的不同思维方式。学习型社会中,个体完全可以针对自身的切实需求,选择和决定学习什么、从何处学习、怎样学习、学习的进度,等等。

学习本体化。所谓学习本体化,就是要学会学习。今天的学习主要不是记忆大量的知识,而是掌握学习的方法——知道为何学习?从哪里学习?怎样学习?如果一个人在学校没有掌握学习方法,即使门门功课都很优异,仍然是一个失败的学习者。因为这对于处在终身学习时代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命的缺陷。

二、学习是现代老年人良好生活方式的基础

学习对于老年人的意义与对于青少年和中年人的意义有所不同。

(一)老年人应当把学习当做一种生活方式

青少年和中年,因为生活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有着谋生、立足、争胜的持续压力,他们把学习主要看做是生存的手段。而老年人已经离开职场、商场,他们基本摆脱了生存压力和生存竞争,他们把学习安排为自己的生活方式。社会的发展最终是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进步自然应当以人的进化即文明进步和健康长寿为标志。古代先贤教诲我们“活到老,学到老”,就是为了让一代更比一代强。当代的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理应把先贤的教诲变为实际行动。在老年人的心中,学习可以使人生更完美,通过学习,尽量把一生的缺失和遗憾减少到最低水平;学习能充实生活内涵,是生命动力不可缺少的加油站;学习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好处。仅此三点,足以说明老年人的学习有利于实现完美人生、长寿人生和健康人生。因此,学习是老年人一种极好的生活方式。

(二)学会学习是老年教育达成目的的保证

总起来说,学习有两种方式:一是“学会”,即获得已有的知识、经验,用以解决眼前的问题;一是“会学”,即“会学习”,是解决怎样学习的问题,包括学习的态度、法则(原则)、程序、途径、手段、技能,等等。也就是说,不仅要“学会”,还要通过学习,提高发现、吸收新知识、新信息和提出新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准备条件,解决以后学习中的问题。“会学习”的目标,是一个综合的整体系统,具体包括非智力目标、智力目标和操作目标。

老年人的学习活动,是“非智力”和“智力”以及“操作技能”协调统一的活动。具体地说包括学习的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态度、习惯、个性等学习的非智力活动,这些是学习的先决因素,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些最活跃的成分;同时,也包括观察、记忆、思维、想象、注意等以内部言语形式进行的智力活动,这是学习活动的核心要素,是科学认知的基础;还包括操作技能(内部的智力操作技能——主要指认识活动方式、外部动作技能——主要指依靠训练形成的外显的技法操作能力,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往往配合使用),这是学习的操作因素,是学习的稳定成果和反馈形式,是会学习的物化形式,是学习能力的具体表现,是衡量学习能力是否形成、学习水平高低的标志,也牵动着学习活动的调控。

三、老年人仍具学习能力的生理心理论证

提到老年人的学习问题,可能不少老年人往往会心存疑虑:人到老年,精力不够用了,学习会很困难,因而会信心不足。那么,老年人究竟能否坚持继续学习和接受教育呢?其实,无论是从生理方面还是从心理方面看,老年人完全有能力参与学习。当然,首先要有一种奋发向上的“不服老”的精神和坚定的信心。

(一)从生理机能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法则,因而,人到老年,与青壮年期相比,会明显地感觉到体力、精力不如从前,其生理机能也会自然衰退,其外在表现为:皮肤松弛褶皱、毛发逐渐灰白稀少、身体高度下降弯曲等。人的身体也容易出现种种障碍,诸如视力、听力减退,反应迟钝、行动迟缓、适应能力降低,记忆力、思维能力逐渐减退等。这些障碍,对老年人的学习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老年人生理上的某些衰退和疾病,是不是说老年人就不能参加学习活动呢?当然不是。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健康老人的大脑细胞并不随着年龄的不断递增而递减,只是在大脑某一部分的脑细胞稍有减少。人类从20~70岁,脑容量只缩小10%,但脑体积的减小并不表示人类思维能力的衰退,只不过在认识能力上稍微有所不同而已,大脑的整体功能仍能完善保存。所以,老年人仍然拥有调动大脑各部分的能力去完成青年人所能胜任的劳动。

老年人积极参加学习活动还能延缓机体的衰老进程。某一方面的智力经常使用,这种智力便难以衰退,会较长时间地保持较高的水平。“用进废退”是生物有机体发展和抗衰老的一条普遍规律。“脑子越用越灵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相反,有些老年人,退休在家,深居简出,生活单调,无所事事,缺乏兴趣,反而会加速智力衰退,甚至容易得老年痴呆症,不利于延年益寿。

(二)从心理机能看

老年人随着生理机能的逐渐衰退,其心理机能也会有所衰退。主要是:感知觉的衰退,主要是视力、听力的衰退;记忆力的衰退,记忆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而记忆衰退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理现象;从总体上来看,随着人的年老,智力会有所衰退。但是,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材料表明,对正常的老年人来说,仍然具有一定的视力和听力、一定的智力和记忆力。

总之,无论是从生理机能方面分析,还是从心理机能方面分析,老年人都具有参与学习和接受教育的能力。科学家研究认为,人的大脑受到信息的刺激越少,衰老也就越快;信息刺激越多,脑细胞就越发达,细胞的老化过程也就越慢,这就是勤奋用脑得高寿的机理。大量科学实验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同时,学习能涉及全身活动,特别对视觉、听觉及其他感觉都有良好影响。学习能增长知识,充实生活,使人精神振奋,情绪乐观,思路开阔,朝气蓬勃,积极向上,从而使人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防止心理老化,推迟大脑的衰老过程,并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具有延年益寿的功效。所以,老年人应加强继续学习,使身心处于良好的状态之中,这样就更有益于健康长寿。

第二节老年教育中的学习理念

确立正确的学习理念,是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学习目的的根本。那么,什么是“学习理念”?所谓学习理念,就是关于学习的正确的观念和态度。那么,在老年教育中,老年人应该确立怎样的学习理念呢?

一、终身学习的理念

在我们这个时代,学习活动首先是生存理念,对于一些具备良好生存条件的人,它也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因而,学习不是几天几年的事情,一个人要想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就必须自觉学习、终身学习。什么是终身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6年11月召开的第19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中,强调学习者自身的进取心和努力,提出了终身学习概念。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提出,并经1994年11月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采纳的终身学习的定义是:终身学习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发并使人们有权力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性和愉快地应用它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9次全体会议《关于成人教育发展的报告》)这个定义强调了这样一些词:“不断的”意味着可经常提供学习的机会;“支持”包括对学习者和对满足学习需要的基础设施发展的支持;“激励”意味着给予积极的鼓励。欧洲终身学习促进会为会议准备的报告中提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的生存概念。”认为人们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就将难以在21世纪生存。其实,所谓“终身学习”,套用我们中国的一句俗语就是“活到老,学到老。”

终身学习观点的提出,至少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

(一)终身学习是我们国家民族的光荣传统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人类几千年积累下来的文化知识,岂是只用短短几十年的一生能学得完的呢?所以,我国自古就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和“活到老,学到老”的优良传统,孔子说:“发愤忘食,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荀子则强调说:“学不可以已”。(《劝学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