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44

第44章 老年教育学中教学论问题的研究(6)

3.它是适应老年人“永远学习”要求的可持续办学形式

如:福建老年大学就是这样认识和作为的。该校为老年学员设立两个系统:一个是由教务处协调的班级系统;一个是由社团处协调的社团系统。老年学员修满一定期限,可转到社团去学习和活动。福建把这种做法称为“两个轮子一起滚”。

(二)社团组织的构成及其活动目的

社团具备了构成社会组织的三个要素:特定的目标,运转的体制机构,以及为保证结构和领导管理体系的相对稳定性与有效性而形成的价值、规范、章程。

社团的活动以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有利于学校各项工作的进行为原则;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者自我管理的能力,丰富其课余生活。社团成员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老年学员参与社团的目的已如上述。

(三)社团组织的特点

1.社团组建的自愿性、运转的自主性

社团组织在本质上不是由外力控制下强行组成的,而是建立在学生共同的爱好、兴趣、志向基础上,自发组织产生、延续的。所以成员完全有自愿加入或自愿退出某社团的自由。社团的内部管理、活动策划等一般均由该社团成员自主决定,学校只负责作宏观的原则性指导,较少对社团内部具体事务干预。老年学校很多时候需要为社团活动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并对社团活动的安全负责。自主性是社团组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学习者既是社团的主人,又是社团的服务对象,学习者的意愿及利益也成为社团整体的意愿及利益。独立自主的社团文化有利于社团成员更好地履行权利与义务,更好地自主管理,并形成民主氛围。

2.成员兴趣和目标的一致性

学习者参与社团的初衷和目的主要是为了与他人分享兴趣、爱好,发挥自己的特长,在活动中结交朋友,增强学习能力和社交能力。学生社团组织为成员提供了施展才能、以兴趣会友的必要条件。社团成员在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等方面具有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因而社团内部的个体成员通过经常的聚会交流,逐渐形成共同语言、达成共识,社团组织的成员在彼此交往和共处中也逐渐形成统一的群体目标。

3.活动开展的灵活性

学生社团活动是灵活多样的:时间上可以定期也可以不定期,参与人数上可多可少。参与活动的社团成员往往能集思广益,大家都积极为某一项活动的举办出谋划策。在老年学校,社团经常举办活动,有的社团还与其他社团、或社区合作,将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促进了老年学校校园精神文明的建设。

五、老年教育管理中的教学质量评估

老年教育是老年人的“积极休闲”的教育,不实行考试和计分的制度。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是必须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一)一般教育中的质量评估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心。教学管理是对教师、学习者、师生关系等教学过程基本要素的组织、协调、监控和评估,其目的是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它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保证,也关系到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学管理是学校教育管理的核心内容,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管理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上的教学管理指的是“教育行政机关对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教学的组织、管理与指导”;狭义上的教学管理是指“教学管理者按照教学和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对教与学双方交往活动进行决策与计划、组织与实施、指挥与协调、监督与检查以及控制与评估,使其达到既定目标的活动或过程”。本节所讨论的是狭义教学管理中的教学质量评估问题。

(二)老年教育中的教学质量评估

老年教育是教育,应按教育规律办学。但是,老年教育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老年教学管理中不应该片面追求正规学校的所谓“规范”,也不应该先有个“正规”的框框,运用在老年教学管理中。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应该积极探索自身的特色,从老年教育的实际出发,创造自己的“规范”出来。

教学评估,是教学管理过程中的基本步骤之一,对于保证学校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其中对教学质量的评估是“重中之重”。我国老年教育虽然已有20多年的发展,但相关的理论研究仍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地“因地制宜”地开展实践和理论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很多老年大学在探索教学质量评估标准及指标体系过程中形成了重要共识,即,教学质量评估是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的统一,其具体含义是:其一,以办学宗旨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总体标准;其二,以教学准备和实施的各环节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度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其三,以广大老年学员的学习体验作为教学质量的评判依据;其四,以广大老年学员的学习成果作为教学质量的重要表现;其五,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是客观、正确评估教学质量的前提;其六,采用尽可能简便的方法来评估教学质量。

(三)教学质量评估的案例

本节主要对老年教育“先行地区”的教学质量评估作一点粗略的介绍。

1.金陵老年大学的教学质量评估

金陵老年大学对于教学管理作了长期的研究和探索,他们在最近总结出教学管理的四句话,即:实行“人本教学”“创新教学”“和谐教学”“爱心教学”。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提出了“和谐教学”的原则,把师生和谐、生生和谐作为处理各项管理问题的准则。金陵老年大学对教学质量评估实行了“学分制”。其特点:一是在“学分标准”中,区分“选修课学分”和“必修课学分”,后者主要是政治课、德育课,由此引导和促进思想教育和德育的展开。二是对学员的注册、出勤、守纪的情况实施跟踪考查。三是建立毕业制度。修满规定学分即可毕业。学员毕业时举办毕业典礼,授予毕业证书,由此激发老年学员的自豪感。

2.靖江老年大学教学质量评估

教学质量评估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有对教师授业的评估,也有对学习者学业的评估,还有对师生关系的评估。各地的老年学校以“过程性评估与结果性评估相结合”的观念,对教学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考察,并逐渐从中探索适应本校发展的评估方法。如:江苏靖江老年大学在探索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建设过程中作了一些尝试:其一是课程设置的评估——开设广大老年人迫切需要的课程,从老年人的学习行为强度和满意度中考察教学质量;其二是师资水平和授课质量的评估——考察教师的教学态度、讲解和练习的结合程度,考察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程度;其三是教学效果的评估——老年学员在参加学习过程中以及学习后心情是否舒畅,是否达到了一定程度的知识更新和观念更新,是否达到了学有所用的目的;其四是教学管理的评估——考察教学计划的执行程度,以及教学管理者深入课堂、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情况。在评估方法上,靖江老年大学采用“技能演示法”“成果展示法”“实用体验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来评估教学质量。

3.上海老年大学的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评估

该校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们的做法:

(1)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是老年大学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的优劣是老年人衡量学校满意度的主要标准,也是老年大学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从2009年9月开始,学校发动各系主任、任课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在原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起草、补充、修改、完善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教材,采用适合老年人的教学形式和方法。在2010年5月完成了97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制定。教学大纲的公布实施,为规范教学管理,建立符合老年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探索适合老年人特点的教学方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开展教学评估

为了实施教学大纲,加强教学管理,学校制定了《教学质量评估暂行规定》。2010年,先后对49名教师、102门课程进行了教学评估。在评估表上共设10项指标,分三个等级(“好”“较好”“一般”)。考核结果:被评为“好”“较好”的教师占95%以上。同时,在“意见和建议”一栏中,不少学员对教师提出许多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对评估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后,由教务处向每位教师反馈,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使教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信任,提高了做好老年教学工作的信心。

(3)建立学分制

创新老年教学管理体系。为建立学分制,学校对学员的学历进行了分析,看看有无可能实施学分制。据调查:高中学历占25.44%、中专学历占11.79%,在这部分学员中有的希望圆“大学梦”;大专学历25.77%、本科学历26.93%、硕士以上学历0.46%,在这部分学员中有的愿意再谋第二学历。2010年,学校与上海市开放大学共同向700名学员发放调查问卷,征询对通过学分的积累获取上海市开放大学毕业文凭的需求。结果有200多名学员作了肯定的回答。在学分的积累中,除了考核专业知识外,学校还设立社会实践学分和思想素质教育学分,借此提高老年学员的自身素质。

建立学分制,可以引导老年学员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对于自己选定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他们大多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获取新的知识,发挥自身的潜能。同时,还可解决在老年大学长期存在的“老学员出不去”“新学员进不来”的问题,使老年教育的有限资源能有更多一些的老年人得以分享。

过去的20多年,老年教育的教学管理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正在不断地发展,虽然管理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但这也恰恰是今后老年教育领域中值得考虑研究的内容。通过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尝试与检验,问题和矛盾将逐步得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