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中国老年教育学若干问题研究
7546200000038

第38章 老年教育学中课程论问题的研究(6)

由于老年教育本身是一项新崛起的正在探索中前进的教育事业,因此不可能有成熟的、现成的、自成体系的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和配套教材。因此,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老年教育的教材建设,更体现出了迫切性与重要性。

老年教育的课程设置的科学合理结构,尚在摸索中进展。配套的教材对课程设置的发展起着或推动或制约的作用,因此不可忽视它对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影响,尤其对记忆力逐渐衰退和自学的老年人,好的教材更是他们学习的不可缺的助手。因此老年教育的教材建设本身就是一项很具挑战性、创造性、又较为复杂的教学工作,它需要将涉及面广、头绪多的各类知识,通过个人知识素养等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对本课程知识的深入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优秀的高质量学科教材。而新兴的老年教育事业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发展不均衡,许多地方的老年教育事业尚缺乏这样的专业、专职人才去潜心进行教材建设。而课程设置在不断发展,这将会加剧教材建设的滞后。

因此,必须重视推动教材建设的同步发展工作,这是提高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可以同时从多条渠道进行教材建设,引进其他类型教育的相应教材;将有经验与水平的教师的讲义直接作为教材;或将已较为成熟的讲义编制特色校本教材;出版老年人需求量较大、质量较高的成熟的教材。

二、老年教育教材编写的原则

老年教育的特珠性使老年教育的教材建设,应遵循自身的办学目标和发展方向,按各专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老年人求知的特点来确立整体的、系统的教材编写原则。不管是自编教材、自编讲义,还是选用教材,都应突出老年教育的特性,符合老年学员的学习特点,适应老年学员的需求。教材使用和编写还应注意从各地老年教育实际出发,因地、因教学的实际需求而宜。

2004年全国老年大学教材会议(泉州)曾提出老年教育的教材必须坚持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务实性、趣味性等项共性原则,无论是在当时或现在这些都是适用和必要的。

(一)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无论哪个学科的教材都应渗透积极向上的思想,都应有利于激发、鼓励老年人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相关教材既要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也应引导学习者提高对国内外各类知识的鉴别能力,积极向学习者推荐国内外的科技、文化的精华知识。在重视思想性的同时还要坚持科学性。科学性教材应正确阐述本门学科的科学理论和概念。首先,应体现在用科学的思想构建教材。知识有其自身的规律与特点,老年教育的教材编写要依据各学科自身的知识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文化知识水平的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其次,必须尊重知识的科学性。要使教材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又不失所涉及的知识的严谨科学本质。教材应能体现不同阶段的学习特点。基础学科突出基本原则、原理和方法,应用学科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并注意相关学科的界限。

(二)系统性和层次性的统一

强调教材教学内容的组织从老年人已积累的生活经验出发,便于学习者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教材编写应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分层次阶段逐步过渡。表述、措辞避免使用理论性、技术性太强的专业、学术用语,内容阐述循序渐进。符合本门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求恰当,取材合适,老年教材编写应尽可能采用讲解式。老年学员在家里看教材,就像听老师讲课,按分解步骤和图示,同时需有启发性,便于自学操作。

(三)发展性和拓展性的统一

教材应能够恰当地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其内容和形式要有利于学习者的素质提高和长远发展,使学习者能够通过学习和使用教材获得独立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为终身学习创造条件。为此,教材应该尽可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发现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学习者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利于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员拓展性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内容的编排方式要有利于学习者自己进行归纳总结和掌握。

(四)求实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尽可能通过提供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和相应实习、实践,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充分考虑老年人中不同年龄段学员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和心理需求。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教材的老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教材除了包含课程标准规定要求掌握的内容以外,还应该提供一定量的额外内容,供有能力的学生选择学习。实行“多纲多本”,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各地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本地区使用的老年教育的教学大纲,指导编写或选用教材。

三、对编写老年教育教材的建议

老年教育教材具有明显的特点,因为它是编给老年学员看的。为了体现上述编写原则,我们要注意到如下各点:

(一)教材的针对性

我们体会到老年大学教材应针对老年人的求知愿望和需求,这一点很重要。对于老年学员来说,他们上老年大学主要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一种人生高层次的追求,更多为精神上的自主、愉快地享受生活。老年人有各种丰富的阅历和经验、技能,有很强的思维和分析能力,但毕竟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精力、学习能力有所减退。根据这些特点,教材首先不强调像普通教育的多而全,而是针对老年人需求来编写。即使是“系列”“系统”性教材,也是对老年人而言的系列与系统。其次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要紧密联系老年人实际需要,贴近老年人的生活,不搞烦琐,坚持简明实用。基础理论以“必须、够用”为原则。关键知识必须讲清楚。

(二)教材的创新性

就总体编写思路而言,将编写教材的思维视野开放式地投向现实社会,与之建立能动的对话关系。寻求更多适用于老年人的的新知识、新观念,使它们很自然地成为探索性教材编写的创新亮点,从而体现富有学术内涵的创新思维。至于具体编写实践方面的创新,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努力:一是教材整体构架上的创新,另是表达方式上的创新。它们彼此共同体现了我们对富有学术内涵的创新性教材的理解和追求。

(三)扶植具地方特色的教材

教材编写要求我们有一种身在学校而超越学校的、承继地方历史文化精粹的社会意识(地方史、志、地方戏曲等)。学科课程设置的广度、层次、深度,加上向社会传承文化的延伸,就可构成多维立体网状结构的开放式教材体系,既能体现学科教育分类超市式、分层次阶段的特点,也能加强老年教育与社会彼此之间的内在有机的联系。在充分挖掘、利用地方特色教材资源和发挥这类教材的特殊社会作用上,老年教育的特色教材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