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1)
6178300000045

第45章 焚书坑儒(8)

蔡伦进一步想,麻能造纸,是因为它有纤维,那么破布、破鱼网、树皮、麻头等不值钱的东西,也都含有纤维,是不是也能用来造纸呢?于是他又动手去做试验。他把破布、破鱼网、树皮、麻头等东西收集起来,先泡在水里,洗去污垢,再放在石臼里捣烂成浆,然后压成片,做成了纸。这样用不值钱的东西做原料造纸,纸造成了,成本也降低了。但是先前的缺点还存在,仍有些捣不烂的纤维混在里面,做成的纸还不够光洁,还是不适宜于写字。

为了把纤维捣得更烂,使造出来的纸更加细腻光洁,蔡伦又在造纸用的破布、破鱼网、树皮、麻头等原料中加进了带腐蚀性的石灰等东西,一起放在石臼中舂捣。结果,不但原料捣得更烂了,并且还意外地出现了漂白的作用,使得捣成的纸浆变成了白色。可是用这样的纸浆直接压制成的纸,仍然不能除掉那些实在捣不烂的粗纤维,并且由于放了石灰等东西,做成的纸又出现了许多细小的颗粒。

蔡伦又接着做试验。他把捣烂了的纸浆兑上水调稀,放在一个大木槽里,然后用细帘子去捞那浮在上面较细的纸浆。等细帘子结了一层薄薄而又均匀的纸浆以后,把它晾干,揭下来就成了一张洁白细腻的纸。这样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试验终于成功了,造出了便于写字用的纸。这时候是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

蔡伦把自己改进造纸术的经过上奏汉和帝。汉和帝听了很高兴,叫蔡伦继续改进,扩大造纸的规模,造出更多更好的纸来。蔡伦没有辜负汉安帝的信任,果然造出了更多更好的纸。蔡伦在汉安帝的时候被封为龙亭侯,所以人们就把蔡伦造的纸叫做“蔡侯纸”。

蔡伦改进造纸术时试验成功的那一套操作过程,后来的人又不断地加以改进和完善,造出来的纸越来越精美。造纸用的原料,也因为各地方的出产不同,又有所扩大,如出产藤的地方,用藤皮作造纸原料;出产竹子的地方,用竹子作造纸原料;出产楮树较多的地方,用楮皮造纸;沿海地方,用海苔造纸。

造纸术的改进,对笔、墨、砚的要求提高了,使得笔、墨、砚也不断地有所改进,文房四宝之间形成了十分密切的关系。造纸术的改进,写字容易了,著书写文章的人越来越多,文化更加飞速地发展起来。造纸术的改进,对于中国的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东汉以前,中国已经有了一些书法家和画家。东汉以后,有成就的书法家和画家更多了。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纸的用途也逐渐多起来,它不光是文房四宝之一,并且也能作包装食物和其他物品等用途。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没有文化的人,也是离不了纸的。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最早传到东邻朝鲜,通过朝鲜再传到日本。大约在唐朝的时候,造纸术通过西域传往欧洲。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终于传遍了全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苏武牧羊

苏武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苏武之所以出名,主要是由于他奉命出使匈奴时,表现了坚贞的民族气节。

苏武(公元前140-前60年),字子卿,西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南)人。苏武出身将门家庭,父亲苏建,汉武帝时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封平陵侯,后为代郡太守。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把匈奴打败后,匈奴的势力日趋衰落,但边境上仍然战争不断,关系很紧张。汉武帝三次派使者到匈奴,都被扣留不归。公元前100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即位,他怕汉朝袭击他,便派使臣到长安修好,并把以前扣留的汉朝使臣送还。汉武帝为了表示诚意,派苏武以中郎将身分带着使节(一种凭信物),偕同副使张胜率领使团一百余人出使匈奴。但当苏武一行带着礼品到达单于的王庭时,单于表现得非常傲慢,其态度决非是在汉朝时所期望的。正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事:汉朝降将卫律的部下虞常,因母亲和弟弟都在汉朝,便暗地里联络了一些人,想趁单于外出打猎时,杀掉卫律,同时把单于的母亲劫持到汉朝。虞常和张胜是好友,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了张胜,却不让苏武知道。在举事前夕,因同谋告发,单于马上把虞常抓了起来,并指派卫律来办理这件案子。张胜怕虞常供出自己,不得不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苏武。苏武想:“既然副使张胜与此事有关,就一定会牵连自己,如果我汉朝的使者遭到匈奴的审讯,岂不侮辱了汉朝?”想到此,苏武便拔刀自尽,被张胜等人拦住。果然,在审讯中虞常供出张胜。单于大怒,欲杀汉使者。这时,有人给单于出主意说:“杀掉汉使者未免重了些,不如劝他们投降。”于是,单于派卫律去劝降苏武。苏武说:“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说完,拔刀自刺。卫律大惊,忙召医生抢救。无奈,只好把张胜逮捕入狱,将苏武送回驻地,并派专人精心护理。

苏武伤好后,单于又派卫律去劝说苏武。卫律对苏武说:“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并说:“你如果今天投降过来,明天就会同我一样,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如果白白地死掉,有谁会知道你呢?”卫律见苏武对自己的话不予理睬,仍恬不知耻地劝道:“你如果听我的话,投降过来,我与你结为兄弟;如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到我是不可能的。”苏武忍无可忍,大骂卫律道:“像你这样背叛国家,不顾恩义,投降匈奴的败类,我还见你做什么!”卫律再也无计可施,只好把情况报告给单于。单于听说苏武如此坚贞不屈,对苏武非常敬重,越发想让他投降,可又无法办到,只好把苏武关进一个又湿又暗的地窖里,想用饥饿和寒冷来迫使苏武投降。苏武在饥渴难忍的时候,只好撕些旃毛和雪一起吞下充饥。过了数日,单于见苏武仍然活着,以为是神仙在帮助他。单于见所有的办法都不能使苏武屈服,便把他流放到北海(即西伯利亚贝加尔湖)无人的地方去牧羊,并说:“什么时候公羊生了小羊,什么时候放你回汉朝。”

北海人烟稀少,荒凉寒冷。官方供给的食品经常断绝,苏武便用野菜野草充饥。寒来暑往,虽然“使节”上的节旄(máo)被风霜雪雨吹打光了,但苏武忠于祖国的思想丝毫没有动摇。一天,已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突然来到北海,他是受单于之命来劝降的。他对苏武说,“单于知道我与你关系深厚,故派我前来劝说你。你在这个荒凉寂寞的地方白白吃苦,终究归不了汉朝,信义怎么能表现于世呢?”并告知苏武,他的母亲已死,兄弟自杀,夫人也改嫁了。“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劝诱苏武不要再留恋汉朝了。可苏武却坚如铁石地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对汉朝有功德,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臣对君,犹如儿子对父亲,为其死而在所不惜,请你不要再提投降的事了!”李陵感叹苏武对汉朝的忠诚,喟然长叹:“嗟呼,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之后流泪与苏武告别。

李陵走后,自己羞于送东西给苏武,便让他在匈奴娶的妻子常来看望苏武并送给他牛羊。后来,李陵再一次来到北海,告诉苏武说,据从边寨上俘虏来的人口中得知,汉武帝已在公元前87年驾崩(死亡)。苏武听后,面向南方号啕痛哭,昼夜凭吊。

汉武帝死后,昭帝即位。几年后,匈奴与汉和好。这时,汉朝要求匈奴把苏武放回来,匈奴不愿放人,却谎称苏武已死。汉朝也不知是真是假。后来派使者到匈奴时,才知苏武还在北海牧羊,仍活在世上。

第二天,汉使面见单于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雁时,雁足上拴一帛书,说苏武正在北海牧羊。”单于听了,见无法再隐瞒,只好放回苏武。

公元前81年,苏武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长安。

当年出使匈奴时,只有三十九岁,如今已须发皆白,年近花甲。汉昭帝为了表彰苏武的功绩,封苏武为典属国(负责少数民族和属国事务的官),并赏赐他很多财物。苏武将皇帝赏赐的财物,都毫无保留地分发给了穷人。

公元前60年,苏武病故。汉宣帝非常怀念他,便把苏武等十一位功臣的像,画在未央宫麒麟阁,以此祭祀苏武。千百年来,苏武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的民族气节,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戴和敬仰。

昭君出塞和亲

公元前74年,汉宣帝刘询登基。他强调“霸道”、“王道”杂治,重视吏治,使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当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由于贵族争夺权力,连连发生内战。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南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的哥哥郅支单于打败,死伤了不少人马。为了部落的生存,呼韩邪决心投降汉朝,和汉朝重新修好。次年,呼韩邪亲自到汉朝首都长安朝见汉宣帝。

对于第一个来到汉朝朝见的匈奴单于,汉宣帝给予了极高的礼遇,以贵宾相待。汉宣帝亲自率文武百官到长安郊外去迎接呼韩邪单于,并在临朝大殿为他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

呼韩邪单于对汉宣帝的盛情与真挚十分感动,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为了重振部落,他请求汉宣帝帮助他返回漠南。为了削弱与汉朝敌对的匈奴势力,汉宣帝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将呼韩邪护送到漠南。为了帮助匈奴度过粮荒,还送去了三万四千斛(古时候十斗为一斛)粮食,使呼韩邪部落又强大了起来。西域各国看到此情此景,也都纷纷效仿,争相和汉朝和好。

公元前49年,汉宣帝去世,他的儿子奭即位,称汉元帝。匈奴的郅支单于乘势借机侵犯西域各国,甚至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为了打击郅支单于的嚣张气焰,汉元帝派兵讨伐,在康居打败郅支单于,将他擒拿后处死。

郅支单于一死,呼韩邪单于的地位就稳定了。为了表示匈奴与汉朝永远和好的诚意,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第二次来到长安,提出了同汉朝和亲的请求。汉元帝欣然应允。

按照惯例,汉朝和夷族和亲,都得挑个公主或者皇室的女儿。这回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呼韩邪单于。圣旨传到后宫:“谁愿意到匈奴去皇上就认她当作公主。”

上千的宫女幽囚在宫中,除了半男半女的太监,就仅有一个男人——皇帝。而皇帝“临幸”宫内嫔妃、宫女,机会实在太少了。所以宫女无异于尼姑。因此她们都渴望有一天能离开皇宫,过人的正常生活。但是,当她们听说是去匈奴时,却没一个人乐意去。

家住南郡秭归(今湖北)的宫女王嫱,字昭君,长得姿色秀美,且深明大义,从自身命运着想,也为了汉朝与匈奴的和好,就毅然自请去匈奴和亲。

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日,为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举行了成亲盛典。呼韩邪单于一见到王昭君,便为她的美貌所倾倒,两人互诉衷情,如漆似胶。

这天,呼韩邪单于携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美丽而又大方,惊讶自己的后宫竟有这般仙女而竟然不得知晓,后悔当初怎不先面视一下。有心将王昭君留下,可又不好言而无信。

相传汉元帝回到宫内,越想越懊恼。命人从宫女的画像中将昭君的像拿来再看,虽然模样相似,但和昭君本人实际相差很大。原来,毛延寿是个贪贿小人,哪个宫女给他贿金,他就给她画美一点。否则,一笔带过应付了事。汉元帝一气之下,下令将画师毛延寿斩首。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离开了长安。远离了京城、远离了繁华,远离了亲人,一路朔风刺骨,风沙弥漫,昭君不时回首眺望南方,不知何日再能与亲人团聚,不免落泪。但她仍觉得自己比其他宫女幸运,又觉肩负使命,所以勇往直前。

王昭君到了匈奴,做了呼韩邪单于的“宁胡阏氏”(君主的正妻)。开始语言、生活、饮食各方面都不习惯。昭君处处尊重匈奴的习俗,一方面精心服侍单于,使得夫妻恩爱,一方面,她体贴爱护臣民,以身示范,使得同去的汉人与匈奴人相处得亲如一家。昭君以自己的品德、知识与智慧,博得匈奴人对他的喜爱和尊敬。

王昭君去没多久,汉元帝死,他的儿子刘骜即位,为成帝。昭君肩负着睦邻友好的使命,经常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发动战争,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前阏氏之子代立,汉成帝又命昭君从胡俗,复为后单于的阏氏。打这以后,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有六十余年没有发生战争。

昭君出塞对汉朝和匈奴的和好关系,曾起到了重大作用。她的故事成为后来诗词、戏曲、小说、说唱等流行的题材,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

绿林、赤眉起义

王莽篡权后,内乱不已。临淮人瓜田仪等凭借会稽长洲聚众起事;瑯(láng)琊女子吕母聚集几千人,杀死海曲县令,入海组织武装,很快发展到上万人马;公元17年,湖北中部大旱。饥民在王匡、王凤领导下起义。他们隐在绿林山中因此称作“绿林军”,几个月之间发展到七八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