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92

第92章 “赤壁之战”曹操兵败之谜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且军中出现瘟疫,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也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的日期是在公元208年7月12日。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一向用兵如神的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打了败仗呢?

遭遇火攻

一般人认为曹军失败的致命原因是遭遇火攻。《三国志蜀书

先主传》载:“权遣周瑜、程普等水军数万与先主并力,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说,黄盖“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纱于其尾。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展,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曹军败在火攻上,证据确凿。

遭遇疾病瘟疫

可是,近些年来,有人提出了许多关于火攻论的质疑。他们认为曹操之所以会失败,是因为军队遭遇疾病瘟疫,导致战斗力丧失,而不是由火攻造成的。更为详尽的是,他们说是血吸虫病造成曹军赤壁战败的。

血吸虫论者也是根据史籍提出这一论点的。如陈寿在《三国志魏书

武帝纪》中叙述赤壁之战时,并未提及“火攻”这件事。他说,曹公到了赤壁,与刘军大战,不占上风。后来发生瘟疫,士兵大部分都死了,于是带领部队回去。从曹军主帅曹操在战后写给孙权的一封信中可看出,他不承认失败是因为遭到火攻,其中写道:“赤壁之战,有疾病侵袭,我烧船而退,使周瑜白捡了这个好名声。”而曹操所说并不是惟一凭证,《吴书吴主传》中也有曹操自己烧掉战船一说:“曹公烧剩余船而退败。”所以说火攻一说不足以取信。

血吸虫是我国一种古老的疾病。出土于1973年的长沙马王堆一号墓中的女尸肠壁及肝脏组织中也发现了大量血吸虫卵。由此可以看出,早在汉代,血吸虫病之患就在长沙附近存在着。大量调查资料表明,与赤壁之战有关的地区为血吸虫病高发区,尤其是湖南湖北一带。从时间上来看,血吸虫病的流行季节正好是曹军迁徙、训练水军的秋季。曹军从陆地转战水中,是最容易染上此病的。所以曹军在训练时期已经染上此病,个把月后,进入冬季决战时期,此病也已进入急性期,致使曹军遭受此痛折磨,不堪一击。

血吸虫病说并不可信

《新医学》和《文汇报》曾就这个问题相继载文展开争论,他们认为:第一,曹操在邺而不是在疫区江陵训练水军,那里不是血吸虫病疫区,感染的可能性不是很大。第二,史书确实记载曹操烧船退军一事,但烧船的地点不在赤壁而在巴丘,时间不在赤壁大战时,而在曹军兵败退到巴丘时。第三,血吸虫病的潜伏期一般在一个月左右,少数在两个月以上,潜伏期越长,发病的症状也就越轻,所以即使曹军在秋季患上了血吸虫病,到大战爆发时才发病,曹军的身体状况也不会很糟糕。第四,曹操的水军大部分是居于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北人,跟孙刘联军的免疫力没有什么差别。除此之外,补充给曹操的刘璋军队也是来自疫区四川的士卒。所以,孙刘联军在免疫能力上与曹军没有高低强弱的分别。

火攻论不可尽信,血吸虫病说也有缺陷,那么,曹操在赤壁战败的原因,只能作为一个千古之谜留存于人们心中了。

延伸阅读

“说曹操,曹操到”的典故

汉献帝在李

与郭

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然而李郭二人合兵一处后继续追拿汉献帝。有人献计推荐曹操,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前来“保驾”,后将李郭联军击溃,曹操被加封官爵。故有“说曹操,曹操到”之说。

民间说法是曹操主动前来护驾,与三国演义稍有不同(见《三国演义》第十四回“曹孟德移驾幸许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