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56

第56章 太平天国窖藏的珠宝在哪里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人数最多、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战争,是中国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它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并对亚非人民的反殖民斗争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体现了时代新特点。

太平天国(公元1851~1864年)是中国清朝后期,由洪秀全所建立的政权,前身为1843年创立之“拜上帝会”。1851年成立太平天国,1853年建都天京(今南京),曾占领长江中下游地区,至1864年天京陷落,存在了14年。太平军在全盛时期的兵力超过一百万人(包括女兵十余万人)。

据说太平天国的天王府窖藏了大量的珠宝。1864年7月天京陷落时,湘军从天京的各个城门蜂拥而入,对整座天京城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搜查,其中天王府被湘军将领曾国荃和萧孚泗率先洗劫,府衙甚至民宅内的一切财物,连同几万名女俘,被一并掠去。但是,历来“洪逆之富,金银如海,百货充盈”的传闻,使他们远不以此为满足,他们认为一定还有更多的财宝被藏在某个未知的地方。

据说曾国荃抓到李秀成后,一直逼问他天京窖藏珠宝的下落,但最终还是一无所获。然而太平天国在天京藏有窖金却确有其事。虽然湘军纪律严明,规定“凡发掘贼馆窖金者,报官充公,违者治罪”,但天京被攻破后,仍有少量窖金被兵丁发现后私吞。在《能静居士日记》及《淞沪随笔》手抄本里都有相关的记载。然而,关于大宗窖金的下落则鲜有著述提及,给后人留下了一个疑团。

据一些当时流传的文本记载,南京从前有个叫蒋园的富丽堂皇的大花园,园主姓蒋,绰号“蒋驴子”。据说他本来只是一个靠毛驴贩运货物的商贩,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的赏识,得了个“驴马车三行总管”的官衔。天京被围后,“宫中顷有急信至,诸王妃等亦聚金银数千箱令载,为了埋藏其物”。《红羊佚闻蒋驴子轶事》的记载则说“有金银数千箱,命驴往,埋于石头山某所”。蒋氏后来成为近代金陵巨富就是凭此起家的。但这显然也只是传说,蒋园并不是靠太平天国的金银建成的。

但也有人相信这个传闻,在南京解放的时候,曾有人放干了蒋园中的湖水,但丝毫不见洪秀全窖金的踪影。一般来说,农民领袖由于阶级本性的原因,出于一种小农心态,是很爱金银财宝的。他们绝不肯轻易将财物送给他人,而是将它们保存起来,这样,窖藏就成了首选。传说翼王石达开在部队被困大渡河时,曾将大批宝物窖藏;阶王谭体元10万将士大败于广州嘉州城南铜鼓嶂、大田等地时,也曾将一批宝物深埋地下,这些都引起了后人对天京窖藏的极大兴趣。

那么,太平天国窖藏的珠宝到底在哪里呢?一种可能如曾国藩向皇帝所奏报的,确实没有窖金;另一种可能是确有窖金,但被湘军掠夺殆尽。但如果天京窖金的数量真如传闻所说之巨,它是不可能被湘军全部挖走的,因此极有可能还有更多的窖金因埋藏巧妙至今没有被人发现。

延伸阅读

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可能是出于反满的需要,孙中山等革命党人是洪秀全等人的崇拜者。湖南的辛亥革命党人常称要洗尽湖南人曾国藩给他们带来的羞耻。不过孙中山也只赞赏太平天国反清的“民族主义”,却直指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根本不值得效法。他在《民权主义》第三讲中说:“中国的革命思潮是发源于欧美,平等自由的学说是由欧美传进来的。”他认为太平天国并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们的领袖还有皇帝,实行的是封建专制。“大家若是有了想做皇帝的心理,一来同志就要打同志,二来本国人更要打本国人,全国长年相争相打,人民的祸害便没有止境。”

辛亥革命及其后一个时期的革命党人大都推崇太平天国争取民族解放的勇气与成就,总体来说对太平天国评价很高,国民政府更就禁止污蔑太平天国一事下达过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