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52

第52章 汉委奴国王印是真的吗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何时往来至今尚无定论,一颗“汉委奴国王”金印的出土曾经引起日本轰动,人们据此认为在汉代的时候,中国与日本即有交往。

1784年的一天,在日本北九州地区博多湾志贺岛,两位佃农在耕地时发现了一枚刻有“汉委奴国王”五个字的金印。金印为纯金铸成,长宽各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纽,通体高约2.2厘米。金印出土以后辗转百年,直至1979年一个家族的后人把它捐献给了福冈市博物馆。这一发现震惊中日两国,因为如果是真的,它将证明中日远在汉代就有密切交流。而这对日本的意义更大,因为当时日本是相当落后的荒蛮之地,社会还处于奴隶制早期,他们的历史还没有专门的史官记录,几乎不可考。这次发现可以说明他们在很早的时候就有能力出海到达大汉国。

因为在《后汉书

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

东夷传》中,记有汉光武帝“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绶”,这一枚金印作为中日两国最早交往的证明,成了日本国宝。但是,一直以来日本的中国史专家对此存有疑惑。他们首先怀疑的是这枚金印的真伪。在金印发现的那个时代,已经有伪造这一枚小小金印的技术,因此,金印到底是不是中国之物让人怀疑,或者这印章本就是时人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伪造。

也有人认为此印应为东汉光武帝所赐之印,即真印说。史书记载有此事应该不假。在1956年,云南一座滇王墓中出土的一枚金印“滇王之印”让“汉委奴国王”有了一名“兄弟”,仿佛佐证了这枚金印的真实。

西汉时,夜郎古国及滇国均为西南夷中的强国,汉武帝为打通通向西域的商路,派使臣去滇国。滇王臣服汉室,汉武帝赐其“滇王之印”。这个金印亦为纯金铸成,印体方形,长宽各2.3厘米,高2.2厘米,蛇纽,阴刻篆体字。除上刻“滇王之印”四字与日本出土的“汉委奴国王”不同外,其它无论从外观、尺寸、字体形状以及质地等均同于日本的那一枚。

对于这枚“汉委奴国王”印,有人认为是日本人自己所刻,即假印说;还有人认为是日本人仿刻,即伪印说。这些看法,起始之因就在金印上所刻的是“委”而不是“倭”字。据《三国志魏志

倭人传》对倭奴国的记载:“旧百余国,汉朝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30国。”这就是说,日本有100余个部落国,到三国时,已逐步合并为三十国,由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统治。据日本学者考证,这个“倭奴国”应读为“倭”的“奴国”,它就是《魏志倭人传》所述女王治下约三十国之一的“奴国”,位于今九州福冈市附近。那么,为何印章上却是“委”字?而且要说明当时日本使者是否来过中国还要有更多的证据,不能仅凭史书上的一句话和一枚难辨真伪的印章。

目前,由这枚金印引起的争论仍在继续。

延伸阅读

广陵王玺

文革期间,江苏扬州市的汉墓附近又出土了一颗金印,这就是“广陵王”。“广陵王

”与“汉委奴国王”金印形制相似,字体以及文字的雕刻法与“汉委奴国王”金印几乎同出一辙。稍微有点不同的是“汉委奴国王”印是蛇纽,而广陵王是龟纽,不过,两印的高度、边长和重量都差不多。因为玄武神就是一条蛇缠绕着龟,人们推测这两颗金印有亲戚关系。

两枚金印的出土大大增加了“汉委奴国王”印的真实度。因为经专家考证,汉制赐给太子及诸侯王的金印,一般是龟纽,赐给臣服国国王的印纽则多用蛇、骆驼等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