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50

第50章 法门寺佛骨舍利之谜

佛陀舍利是指佛陀火化后的遗物,其骨舍利,其色白;发舍利,其色黑;肉舍利,其色赤。因为遗教不灭,并具有灵验性,佛陀舍利就成为佛门传世的圣物。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史籍中记载着法门寺塔下有地宫,里面埋有释迦牟尼指骨舍利和无数珍宝,但千年来,这个记载更像一个传说,让后人无从断定真伪。1987年,随着法门寺地宫大门的轰然洞开,佛真骨露出了隐秘千年的真容,虚无缥缈的神话一下子变成了现实。

1981年8月,陕西关中突降暴雨。法门寺塔西南半部在暴雨中轰然倒塌,但另一半塔仍屹然耸立,成为一大奇观。1987年,当人们为了重修佛塔而发掘地宫时,沉睡了千年的一件件唐代珍宝终于重见天日。其中最令人惊叹的,就是数位大唐皇帝六次迎请,随后在地宫中密藏了1113年的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那么究竟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从遥远的印度把佛指舍利迎请到中国的?又为什么要藏在法门寺?数千年来,史料典籍对此并无明确的记载。这,一直是个千古之谜。

大唐皇帝姓李,自称是道教祖师老子的后人,所以一开始,唐朝皇帝对佛教并不推崇。到唐太宗时期,太宗皇帝顺应民间逐渐升温的尊佛,以一种对外来文化吸收的态度,“示存异方之教”。而唐太宗与法门寺的渊源,开始于他在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敕令开示佛舍利”。这是大唐皇帝第一次将法门寺所藏的佛舍利示人。

随后,唐高宗李治在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首次以皇帝身份开启地宫迎请佛指骨舍利到长安、洛阳供养长达两年。等到送舍利回地宫时,皇后武则天出主意,以天子之仪的九重金棺银椁瘗藏,可谓尊崇至极,无以复加。武则天即位后,改国号为周,自称圣神皇帝。公元704年,82岁的武则天再次迎奉佛指骨舍利供奉。

可是,第二年,武则天就死了。唐中宗李显复位后,公元708年,他割下自己以及皇后、子弟等7人的头发“下发入塔”,供养舍利。要知道,自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稍有损伤”,下发供养就是以身供养。唐皇室尊奉佛指骨舍利愈演愈烈。其后,除了唐玄宗李隆基对道教情有独钟,“满三十年未启塔迎奉”外,唐肃宗李亨、唐德宗李适、唐宪宗李纯、唐懿宗李在一百多年间,又四次迎奉佛指骨舍利。咸通十五年(公元874年),唐僖宗李儇送佛指骨舍利回法门寺地宫。佛指骨舍利由此密藏于地下1113年。

1987年佛指舍利重见天日。法门寺共出土了四枚佛指舍利,其中有一枚佛骨呈乳黄色,白色霖点附在佛骨之上,并有一细细的裂纹。这一枚为佛的真身“灵骨”,其余三枚为玉质,为佛的“影骨”。

法门寺佛骨舍利的出土解开了历史上的一个谜团,使虚无缥缈的神话一下子变为现实。但佛真身舍利是如何传到中国的,又是因为什么原因落足法门寺,这些还都是待解之谜。

延伸阅读

唐代把对舍利的崇拜推向极至

把中国佛教的舍利崇拜推向极至的是唐代的诸位皇帝。唐王朝从高祖李渊起共历22代,其中真正临朝执政者,除武宗李炎排斥佛教,多为崇信佛教之君。唐代诸位皇帝曾七迎佛骨,仪式隆重,场面宏大,供奉珍宝数量众多,都是空前绝后的,这就是为什么法门寺除出土佛真身舍利外,还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那些都是历代皇帝诚地供奉给佛祖的礼物。唐宪宗时期,当时任刑部侍郎的大文学家韩愈看到人们狂热的崇佛行为,认为那是铺张浪费、伤风败俗,留下了千古名篇《迎佛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