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29

第29章 虞姬身葬何处

灵璧县城东、宿泗公路南侧,有一片终年常绿的树林,树林中沉睡着一座古墓。墓基隆起,碑石林立,静穆凝重。这就是安徽省重点保护文物——虞姬墓。

虞姬,秦末人,一说姓虞,今沭阳县颜集乡人。为西楚霸王项羽爱姬。据史料记载,虞姬是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不仅长得美丽,舞姿也是楚楚动人,还有她的剑,也同样舞得轻盈如水。

在安徽省的灵璧县城东有一座千年古墓,相传就是虞姬墓。虞姬墓历尽千年,时坏时修。墓侧曾建有虞姬庙,庙内塑有项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极为生动。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齿;项羽气宇轩昂,刚强剽悍。塑像四周,诗词歌赋的石刻林立。在唐宋年间,灵璧作为京师通往东南地区的必经之道,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凭吊览胜,然后吟诗填词以发思古之幽情。

园内有陈列室,陈列室采用砖木结构,粉墙小窗,青灰色小瓦,内进雕梁画栋,结构巧妙。室内陈列着垓下和虞姬墓中出土的文物、有关的史料和诗词歌赋。园内还有一幅对联,颇为伤感:

虞兮奈何,自古红颜多薄命;

姬耶安在,独留青冢向黄昏。

虞姬的身世传奇

公元前209年,项羽帮助叔父项梁起义反秦,虞子期是项羽军中的一名战将,虞子期的妹妹虞姬不仅貌美,而且好武。她十分爱慕年轻勇猛的项羽,愿嫁给他为妾,随项羽出征。后来项梁战死,项羽升为上将军,经过巨鹿一战,项羽声名远播。不久项羽便进入关中,自立为西楚霸王。在连年的征战中,虞姬始终与项羽形影不离。

虞姬常随项羽出征。楚汉相争后期,项羽趋于败局,于公元前202年,被汉军围困垓下,兵少粮尽,夜闻四面楚歌,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酌酒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苍凉悲壮,情思缱绻悱恻,史称《垓下歌》。

此际,这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竟也流露出儿女情长、英雄气短的哀叹。随侍在侧的虞姬,怆然拔剑起舞,并以歌和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之斗志,希冀胜利突围。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霸王别姬”。

相传,虞姬自刎后,项羽带着她的尸体,向南驰走,不料汉兵追至,项羽无可奈何地丢下了虞姬的尸体。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霸离铺”,意指霸王别姬之处。项羽突围后,虞姬的尸体被来不及突围的楚兵移葬于“霸离铺”东2.5公里处,后来这里出现的村庄就叫“虞姬村”,两处自得名以来,至今沿袭不变。

相传苏轼曾经游历到此凭吊,闻孤坟残阳,微草星花,却不见当年霸王盛气,只独留美人孤魂,有感于怀,写下了:

《濠州七绝

虞姬墓》

帐下佳人拭泪痕,门前壮士气如云。

仓黄不负君王意,独有虞姬与郑君。

延伸阅读

“破釜沉舟”的典故

有一年,秦国的三十万人马包围了赵国的巨鹿,赵王连夜向楚怀王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带领二十万人马去救赵国。谁知宋义听说秦军势力强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来,不再前进。军中没有粮食,士兵用蔬菜和杂豆煮了当饭吃,他也不管,只顾自己举行宴会,大吃大喝。项羽气愤,杀了宋义,自己当了“假上将军”,带着部队去救赵国。他先派出一支部队,切断了秦军运粮的道路,并亲自率领主力过漳河,解救巨鹿。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羽让士兵们饱饱地吃了一顿饭,每人再带三天干粮,然后传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凿穿沉入河里,把做饭用的锅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统统烧毁。这就叫破釜沉舟。项羽用这个办法来表示他有进无退、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心。

楚军士兵见主帅的决心这么大,就谁也不打算再活着回去。在项羽亲自指挥下,他们以一当十,以十当百,死地向秦军冲杀过去。经过连续九次冲锋,把秦军打得大败。秦军的几个主将,有的被杀,有的当了俘虏,有的投了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