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23

第23章 轩辕黄帝陵之由来

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相传黄帝得道升天,故此陵墓为衣冠冢。位于陕西黄陵县城北桥山。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为“古墓葬第一号”,号称“天下第一陵”。

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一位伟大的部落首领,是开创中华民族文明的祖先,《史记》记载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由于轩辕黄帝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文化,后世都尊称轩辕黄帝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黄帝死后,人们选择了“桥山之巅”,将他深深埋进黄土里,希望黄帝灵魂升天,精神永远常在。这就是今天海内外中华儿女拜谒的中华第一陵——黄帝陵。

不管黄帝众多传说的真伪,但黄帝陵却自古以来就有。那么,黄帝陵在哪里呢?

陕西北部桥山

第一种说法是黄帝陵位于陕西北部今黄陵县境内的桥山之巅。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自秦统一六国后,历朝历代每岁祭奠黄帝陵持续不断,因此黄陵县内的黄帝陵有很多各代的遗迹。陵冢在桥山之巅。桥山有流水环绕,群山环抱,古柏参天,有大路可通山顶直至陵前。山顶立一石碑,名为下马石,上有“文武百官到此下马”字样。古代凡祭陵者,均须在此下马,步行至陵前。陵前有一祭亭,亭中立一高大石碑,上有郭沫若题“黄帝陵”三个大字。祭亭后面又有一块石碑,上书“桥山龙驭”四字。黄帝陵冢在山顶平台的中央,陵冢高3.6米,周长48米。四周古柏成林,幽静深邃。历代政府对保护黄陵古柏都很重视,宋、元、明、清都有保护黄陵的指示或通令。据《黄陵县志》记载,桥山柏林约4平方千米,共6.3万余株。历朝历代政府为了表示尊祖,宣扬礼制,都会去祭祀黄帝。又因为陕西黄陵最早由秦始皇祭奠过,于是后来者都到此祭祀。不过很多人并不认同这就是黄陵所在地。

河北涿鹿桥山

也有人认为黄帝陵应在今河北省涿鹿县的桥山。根据《魏土记》的记载:“下洛城东南四十里有桥山,山下有温泉,泉上有祭堂。雕檐华宇被于浦上。”《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谨水篇》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留其民于涿鹿之阿。”涿鹿县的桥山,在今河北省涿鹿城东南20千米,它以山顶上天然形成的一座拱石桥而得名,海拔981米。在桥山附近的一道山梁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四方石桌,传说是祭祀黄帝时在此摆设祭品的。石桌右侧有一峭壁,壁面平整,像一块巨大的石碑,上面布满与象形文字一样的图案。传说这是古人刻石记事而留下来的遗迹。我国古代有许多帝王到桥山举行祭祀活动。

还有一种说法是黄帝陵在北京平谷区,不过据说这个陵是黄帝的衣冠冢。

延伸阅读

黄帝的脚印

有年冬天,黄帝外出回来,脚冻伤了,穿木

不方便。黄帝身边的一位名叫素雀的女子偷偷用麻布给黄帝缝了个布筒。黄帝在脚上试了试,太短小了,根本穿不上。即使如此,黄帝也不见怪,还表扬了素雀的创造精神。素雀却十分难过。有一次她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独自一人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素雀仔细一看,心里亮了。原来黄帝的脚特别大,如果按脚印做下去,就不会再小了。于是素雀担完水,取来石刀,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划了四方格,晒干后,捧回家,放在了石板上,然后按尺寸做成了一双软木作底、麻布作帮的高筒靴子。黄帝试穿后,觉得很满意。人类第一双高筒靴子就这样做成了。黄帝十分珍爱这双靴子,平时舍不得穿它,只是遇到节日或开庆功会时才穿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