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22

第22章 中国古代的“纳妾”之谜

纳妾是中国古代极为普遍的一种现象,上至帝王将相、达官贵人,下至平民百姓,只要经济条件许可,都可以娶个三妻四妾。

中国古代的纳妾制度,是典型的一夫多妻制。夫妻之间不平等,妻妾之间也不平等,妾往往处于家庭的最底层。在《释名》中有对妾的解释:“妾,接也,以贱见接幸也。”妾也被称之为:“次妻”、“旁妻”、“副妻、“侧室”、“外室、“小妻”、“小妇”等。那么,古代的男人又是怎样纳妾的呢?

皇帝“后宫佳丽三千人”

中国有句古话:“三宫、六院、七十二妃”。说的就是中国皇帝的纳妾现象。传说周文王就有后妃24人。秦始皇灭六国后,曾将原六国宫中与各地挑选出来的佳丽上千人,全部收入阿房宫中。到了汉朝,汉元帝宠幸3000,东汉桓帝蓄美5000,难怪一代美女王昭君进宫三年亦无人得识。到了晋炎帝时,后宫美女竟然超过了1万。隋炀帝的后宫虽然只有5000人,加上各地的行宫,宫女人数也超过1万。最高记录的保持者还要数唐明皇李隆基,当时从都城皇宫到各地行宫的宫女人数竟达4万之众。一年只有365天,一个人活上100岁,生命也只能有36500天。这4万宫女李隆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全部宠幸一遍的。

宋代以后,帝王们的后宫妃妾开始减少,再也没有一个帝王挑战“万人”的记录。据纪晓岚记载:明代熹宗在天启元年派人到天下各地选拨了5000名年少美女进京面试,第一关为检验形体,只有1000人过关,有4000名佳丽被淘汰,第二关检验“私处”,结果只有300人过关,第三关进宫“实习”,一个月后,只有50人被封妃嫔。

民间纳妾成风

除了帝王广纳天下美色之外,中国古代的民间也是纳妾成风。就连以刚正不阿著称的海瑞,也在年过花甲之时,买了两个年轻的小妾,以至妻妾争宠,导致两妾同时自杀。唐代大诗人李白也是一位一夫多妻制度的执行者。李白性情豪放,风流倜傥,洒脱不群,酒色二品最为钟情。据考证,李白不仅娶妻四次,而且小妾多得难以计算。李白也在自己的诗句中充分表现过,如“余亦如流萍,随波乐休明。自有两少妾,双骑骏马行”等。

在明代的法律上还明文规定:凡男子年满40而无后嗣者得纳妾。这是因为中国有所谓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古训,娶上几个小老婆,都是为了给祖宗延续香火。这也给中国古代男子纳妾找到了一个很好的注脚,使纳妾变成了一种堂而皇之的行为。难怪当大清军队兵临扬州城下时,大将军史可法的夫人还极力劝说丈夫临阵纳妾,以免因膝下无子,断了史家的香火。在史夫人的大义凛然被天下传为美谈的同时,更助长了男人们纳妾的合理性。

当然,纳妾现象只在富裕人家及官宦人家,贫苦百姓一日三餐尚无着落,又何谈三妻四妾,“双骑骏马行”?在封建统治时代,一边是“朱门酒肉臭”,妻妾成群;而另一边则是“路有冻死骨”,一生无力娶妻,孤独而亡。说到底,纳妾制度是君主专制制度的附庸品而已。

延伸阅读

“娶妻”与“纳妾”的不同

娶妻是明媒正娶,大正门抬进大红花轿,新娘着红腰裙,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新娘称为少奶奶和夫人。娘家是平起平坐的亲家,岳父母称女婿为:贤婿。纳就不同了,一顶青布小轿从后门抬进,新娘着绿腰裙,天地和高堂就免了,应该拜的是丈夫和正室妻子,称呼叫新姑娘,生了孩子有了一定地位后,才改称姨太太。娘家连亲戚都算不上,岳父母见了女婿还得称呼:老爷。来喝喜酒的宾客,也是清一色的男宾,那些正室夫人不屑于参加,丈夫携应酬,客人朋友为表尊敬,喊声“夫人”,面子就很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