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012

第12章 “万岁”起源之谜

“万岁”本为祝贺之辞,可是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却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

“万岁”本意有永远存在之意,本为祝贺之辞。可是在中国封建社会里,“万岁”一词是最高统治者的代名词。臣子口中的“万岁爷”就是皇帝,除了皇帝,谁也不敢将自己与“万岁”联系起来,就连明朝权倾朝野的大宦官魏忠贤,虽然从不把皇帝放在眼中,却也只敢以“九千岁”自居。

那么,“万岁”一词究竟是从何时成为帝王专用的呢?一直以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始于汉高祖刘邦

有人认为,秦汉以后,臣民们才开始直呼至尊无上的皇帝为“万岁”。它始于汉高祖刘邦。如刘邦临朝时,“殿上群臣皆呼万岁”。为了显示出“万岁”这种称呼的至尊地位,与之相辅的一套礼仪在刘邦时形成了。它是由汉初名臣叔孙通草创的,以后经历代帝王的御用礼官不断沿袭、补充、修订,形成了后来朝拜“万岁”的大套繁文缛节。正如唐代魏征所说:“终藉叔孙礼,方知皇帝尊。”叔孙通制订朝仪后,“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无敢欢欢失礼者”,使刘邦因此感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所以,“万岁”成为皇帝的专称,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确立密切相关。

始于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儒家则将“万岁”定于皇帝一人。据《汉书》记载,汉元封元年春正月(公元前110年),武帝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荀悦注说:“万岁,山神称之也。”就是说神灵也向武帝高呼“万岁”,后来人们向皇帝“三呼(山呼)万岁”即源于此。在太始三年二月(公元前94年),武帝“幸琅邪,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呼万岁”。从此,万岁归于皇帝一人。若他人使用,则成了僭越。据《后汉书韩棱传》记载,大将军窦宪挫破匈奴,威震天下,奉诏回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说明此时称万岁之制已经确立了。

源于宋朝

有学者认为,虽然宋之前已有皇帝称“万岁”之制,但尚未牢固。直到宋朝时,“万岁”才真正成为帝王的尊称。《宋史寇准传》中有:北宋大臣寇准出行,途遇一精神病患者“迎马呼万岁”,此事被寇准的政敌所知,立即上书告发,结果寇准被贬为青州知州。可见,到了宋朝,除了皇帝绝不允许任何人称“万岁”。

然而现在还没有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以上任何一种说法是“万岁”的来源,我们也只能从上述说法中看出“万岁”成为帝王专称的演化过程,至于“万岁”的起源之谜仍需进一步探究。

延伸阅读

“万岁”一词最早并不是用于称呼皇帝的

在西周、春秋时,“万年无疆”、“眉寿无疆”等是人们常用的颂词和祝福语。《诗经风

七月》有“脐彼公堂,称彼

,万寿无疆”之句,描写人们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后,举行欢庆仪式的场面。这里的“万寿无疆”,是人们举杯痛饮时发出的欢呼语。西周金文中也有很多这类文字,它并不是对天子的赞颂,而是一种行文款式,凡铸鼎者皆可用。如“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享”。表示的只是传之子孙后代,永远私有之意。而“万岁”一词,是这些颂词、祝福语的发展和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