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104

第104章 夜郎古国在哪里

夜郎国的历史,大致起于战国,一直到西汉成帝和平年间,前后约300年。之后古夜郎国神秘消失。这个古老的文明在史籍记载中留下了一团迷雾。

“夜郎自大”这句成语出自《史记

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的是公元前122年,汉武帝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曾遣使者到达今云南的滇国。期间,滇王问汉使:“汉与我谁大?”后来汉使途经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同样问题。因而世人便以此喻指狂妄无知、自负自大的人。“自大”的名声也就落在夜郎的头上,一戴就是2000多年。

其实古夜郎确实非常大。《史记

西南夷列传》称:“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这表明夜郎确实是当年中国西南最大的国家。大约在战国时代,夜郎已是雄踞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君长国。“夜郎”的本名应该是“耶朗”(林河《中国巫傩史》),“耶朗”即唱诵,是在祭祀活动中以半朗诵半咏唱的形式,宣读氏族盟誓。因而“耶朗”是一种口头立法。凡是参加“耶朗”的氏族都是“耶朗”大团体的成员,相当于今天的欧盟成员国。“夜郎国”实行的这种“耶朗制”,形成了一个以经济与文化为纽带的庞大社会组织,整个“夜郎国”就是由大大小小的“耶朗”组成。由于翻译的原因,汉人让“大耶朗”变成了“大夜郎”。古夜郎文化波及范围甚广,《后汉书南蛮传》说“永初初年,九真徼外夜蛮夷,举土内属,开境千八百四十里”。当时的夜郎甚至包括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古夜郎的核心虽在今贵州黔西南一带,但它东至湖广,西及黔滇,北抵川鄂,南达东南亚各国,地广数千里,与西汉初期的版图不相上下,可谓泱泱大国。故“汉孰与我大?”并非“夜郎自大”。

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夜郎作为一个古老文明的国度,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它的人文价值正在为世人看重。夜郎国的疆域究竟有多大?夜郎王为了扩展地域,先后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区多处建立城池,由于夜郎王在这些城池都有过短时间居住,便成了后人争夜郎古国的理由。一段时间以来,湖南、云南、贵州、四川等地都在抢“夜郎”。然而,夜郎古国究竟在哪里呢?

安顺一带

关于夜郎国及其国都,一种看法是沿袭清人郑珍在他的一篇文章里提出的“今安顺府地即汉夜郎县”这一观点而稍作发挥,或说在安顺北部,或说在安顺、镇宁、六枝一带,或说在安顺县东南广顺。

黔西南州及六盘水地区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夜郎国及其中心区应在今黔西南州及六盘水地区,其东南境到贞丰、望谟、册亨一带。有人还依据《安顺府志》和《威宁县志夜郎县考》上的推断:西汉成帝河平中,有一个太守叫陈立的斩夜郎王时所到的且同亭,就是夜郎国的政治、军事机构所在地,它约在今贞丰、望谟一带,甚而指称“与北盘江会于贞丰之者香,即夜郎国都也”。

不过,围绕古代典籍有限记载进行考证的传统方法,已经难有新的突破。即如上述几种观点,大都只是沿袭明清学者的说法而已,且其中多有难以自圆其说之处。解放以来,贵州、云南等地的考古发现,则为探索夜郎故地打开了新的局面。几十年来,在贵州清镇、平坝、安顺、赫章、光义等10个县内,已经发现了不少汉代遗址和汉墓。如安顺县东南宁谷公社汉墓就有百座以上,众多的考古发现,不仅证实了夜郎古国的存在,而且还印证了夜郎国中心在贵州西部偏南地区的文献考证。尤其令人振奋的是,《史记》、《汉书》都提到过的“滇王金印”,早在1956年已经从云南晋宁石寨山六号墓中发掘出来。我们可以期待,随着贵州地区考古工作的全面展开,会为我们提供更多更有说服力的材料。

延伸阅读

“夜郎国”国富兵强

据《史记

西南夷列传》记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余万”。夜郎能拥有精兵十余万,可见其国力之强盛。长年养十余万精兵,给养、武器装备便是一笔巨额开支。《史记》上还提到“独蜀出酱,多持窃出,市夜郎。”

酱是当年蜀地出产的驰名商品,蜀人不顾禁令,偷偷走私到夜郎高价销售。由此可见夜郎人很富裕,消费水平很高。有史书说在夜郎“居其官者,皆富其十世”,这夜郎国对官员实行的是“超级高薪制”,一人做官,居然能保其十代子孙的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