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考古发现探秘
6103800000103

第103章 南越王国宫殿之谜

南越王宫署遗址,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御苑遗址,对研究古代建筑、古代园林和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为广州历史名城精华所在。遗址已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80年代,广州先后发现了西汉南越王墓、南越王宫署遗址的地下石构建筑、南越国御花园和南越国宫殿遗址,其中南越王宫署遗址具有浓厚的岭南地方特色,被评为国家十大考古发现之一。体现了2000年前南越王国宏大规模的南越王宫署遗址包括约4000平方米用石板以冰裂纹砌筑的水池,一条长达150米设计独特的曲流石渠,以及苑中的回廊等遗迹。其中有两个部分:其一是1995年发现的南越国宫署御花园,另一部分是南越王宫署主宫殿区,南越王宫署主宫殿区的遗址主要在现在的广州儿童公园位置。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争论:“番禺城”究竟存在与否?南越王宫为什么会大量存在着石头建筑?目前南越王宫殿350多平方米的发掘现场只占儿童公园东南一个角,整个宫殿最精华的部分还在2万多平方米的儿童公园下面。宫殿虽找到了,但是人们又在猜测,宫署之外是否还有一个城呢?

据史料记载,秦末汉初时期全国有十多个商都,而岭南就只有“番禺”这一个重要的商都,来这里经商的人不少都财运亨通,发达者众。按照考古专家推测,南越王宫署之外应该还有贸易区(市)、老百姓生活区(坊、里)以及城墙等等,然而这些东西目前却一点出土的迹象都没有。南城王宫署只是番禺的一部分,当时的城在哪里?城墙修建在什么地方?专家们至今仍无法回答。

在南越王宫署的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发现了2000多年前的南越王宫、1600多年前的东晋古井、1000多年前的唐末漫道等珍贵的历史遗迹,但最令专家兴奋的是一枚大约5厘米高、质地坚硬、未完成的象牙印章。这枚象牙印章虽然只有一只核桃大小,但它在考古史上却有重要的意义。首先,这枚象牙印章刚好出土在唐代的漫道上,在它的周围还有一些象牙材料、水晶、外国玻璃珠等文物。同时南越王墓曾出土过五根象牙,明清时期的大新路是有名的象牙作坊,这枚唐代象牙印章也使广州的象牙工艺制造史中间的空白得以填补。其次,该印章虽然没有打磨完成,也没有署名,其上却大有乾坤——上面的头像无论从脸形还是发式上来看,都是一个明显的外国人头像。这枚印章不是中国传统的长方形或正方形,而是椭圆形,而西方印章的形式正是以椭圆形为主。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枚给外国人刻的印章。专家们兴奋地说:“据文献记载,唐代广州聚集了数万外国人,尤其以西亚阿拉伯人为多,但一直以来苦于缺乏具体物证,这枚象牙印章的发现正好证明了这一点。”

一直以来,在考古学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西方古代建筑则是以石结构为主,一木一石,形成中国与西方在建筑文化上的分野。但是在出土的南越王宫殿和以前出土的南越王御花园,都发现了大量的石质材料。有专家认为,整个南越王宫署的石建筑普及程度,可以用“石头城”来形容,甚至有的结构与西方古罗马式建筑有相通之处,这在全国考古界都是罕见的。

随着南越王宫殿的进一步挖掘,南越王宫署的“历史之谜”还会更多,目前专家们又提出“南越王宫署石渠流向图形之谜”、“御花园龟鳖石池上的建筑之谜”、“带刺的瓦当有什么功用”等谜团。这些谜团的揭开依赖于考古专家们的进一步发掘研究。

延伸阅读

南越国的建立者——赵佗

,河北省正定(秦时真定)县人。19岁获赐护驾御剑随秦始皇出巡。公元前219年,被封副帅随主帅任嚣率领50万大军征战岭南。公元前204年,创立南越国,自号“南越武王”。公元前195年,汉高祖正式分封他为南越王。吕后时期,汉越矛盾激化,吕后发兵南下攻打南越。他发兵抵抗,并反攻到湖南一带。最后,即位称帝,号为“武帝”。他重视传入中原汉文化和先进生产技术,并融合越地社会,使岭南生产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创下历史伟业,成为一代伟人。从任嚣、赵开始,岭南有了人类文明的标志——城堡和文字,发展冶铁业,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历史上有许多赞颂赵的诗篇,表明了人民对他的崇敬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