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65

第65章 诗中酒文化

酒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诗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它们之间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酒和诗在诞生后,彼此就产生了不解之缘。可以说,酒中有诗歌,诗中有美酒。

美酒佳酿和诗有着不解之缘。酒起源于远古时期,而诗也产生于此时。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有三百零五篇,其中有近五十篇都涉及到了酒,这可以说是首开酒为诗侣的先河。后来,荆轲在谋刺秦王前,酒酣辞行时唱《易水》歌;刘邦宴饮大醉时唱《大风》歌;曹操也曾酾酒临江写了不少有关酒的歌行。

魏晋诗人与酒

魏晋时代,陶渊明超越了前人在诗与酒上的关系,在诗中赋予酒以独特象征。陶渊明中古清高,性嗜酒。家贫不能常饮酒,亲朋知道他这个嗜好后,就常置酒来招待他。他一饮辄尽,而且每饮必醉。他常在酣饮后赋诗,他有几十首诗都写到了饮酒。他的饮酒诗主要表现自己远离污浊官场,归隐田园的乐趣。陶渊明的时代,政治黑暗,官场腐败,因此他痛感世道险恶,很早就弃官归隐了。陶渊明在自己的《饮酒诗》之十四中写到: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唐代诗人与酒

唐代,造酒业很繁盛,诗歌文学也达到了全盛时期,这时候出现了人人皆知的大诗人李白,他的很多诗歌和酒有关,如《山中与幽人对酌》: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唐朝另一位善饮的诗人是杜甫,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著称善饮酒了。天宝六年(747年),杜甫赴长安应试,因为权臣李林甫从中作梗,他没有被录取。这时,他认识了一位酒友郑虔,郑虔对诗、画、书法、音乐乃至星历、医药、兵法无所不通。他和杜甫一样,生活困顿,常向朋友讨钱买酒,也正因为酒使他俩结为好友。杜甫在《醉时歌》中回忆他俩喝酒的情形:

得钱即相觅,沽酒不复疑。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他们两个只要彼此有钱,就买酒找对方痛饮,毫不迟疑。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任左拾遗,这时候他不因居官而停杯,反而喝得更厉害。他在《曲江二首》中写到: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向江头尽醉归。酒债建党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每天都要喝的烂醉,没有衣服典当便赊酒,弄得到处是酒债。杜甫嗜酒的习性,从少年到老年,甚至临终,都没有改变。他在《绝句漫兴》中说: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宋代词人与酒

宋代词人苏东坡也好饮酒,在他们的诗中不但有破愁解闷之意,而且还富有野趣和友情。苏轼是个诗、词、文、书法、绘画全能的人,他并不擅饮,但喜好置酒招客,他自己曾说:

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余下者;天下之好饮,亦无在予上者。

而且他还知酒、酿酒,著有《东坡酒经》。他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朝曦迎客艳重岗,晚雨留人入醉乡。此意自佳君不会,不杯当属水仙王。

此诗不但写了酒,而且又具有自然的趣味。

在古代,饮酒在诗人的情感世界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促使创作灵感产生,而且它还是想象丰富的奇妙载体。

延伸阅读

吴沃尧郁郁酒中亡

吴沃尧是清代文学家。字小允,广东南海人,自号我佛山人,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一书。吴沃尧习惯于深夜中写东西,常一月不吃一顿饭,而以酒为粮。他曾经到北京等地,但是郁郁不得志,最终纵酒成性,而且因此引起了肺病。他在上海的几年里,每天都要从事写作,肺病也变得更加严重,可是他依然喜欢醉饮。一天,他在街上遇到好友,就对他说:“我将要死了?前天饮汾酒,还感觉香醇有味;今天早上再饮时,就感觉棘喉刺舌,这是为什么啊?我恐怕活不久了!”好友听了之后,就安慰他。吴沃尧回住处后,坐在床上,小声的吟陶渊明的诗:“浮沉大化中,不恋亦不惧。”刚吟完,就死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