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66

第66章 画中酒文化

酒能助谈兴,添乐趣,活跃气氛,这是因为在酒的刺激下,内心一些压抑和控制的因素消失了,人的本性被淋漓尽致的发挥了出来。于是,很多画家借着酒兴,以高涨的情致创作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在中国的绘画史上,有数以万计的画家,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喜欢酒后作画。画圣吴道子每次挥毫前,都必须酣饮一番,用酒来活跃思绪。据说皇帝命他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他酣饮后,一日就完成了。时人王洽善画泼墨山水,他为人疯颠,并且是个酒狂,常放纵于江湖之间,每欲画必先饮到醺酣之际,然后以墨泼酒在绢素之上,墨色或淡或浓,随其自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烟,变化万千。

元朝画家中喜欢饮酒的人很多,元初的著名画家高克恭善画山水、竹石,又能饮酒。他不肯轻易动笔,遇有好友在前或酒酣兴发之际,信手挥毫,被誉为元代山水画第一高手。著名的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璜),其中有两人善饮酒。吴镇善画山水、竹石,他作画多在酒后挥酒。王蒙善画山水,酒酣之后往往用秃笔一支就能画出一幅好画。王蒙的画名于时,饮酒也颇出名,向他索画,往往许他以美酒佳酿。

唐伯虎与酒

明代画家唐伯虎也是一个善饮之人,他诗文书画无一不能,曾自雕印章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他的山水、人物、花卉无不臻妙,与文征明、沈周、仇英合称明四家。唐伯虎总是把自己同李白相比,其中包括饮酒的本领,他曾言:“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据说,唐伯虎经常与好友祝允明、张灵等人装扮成乞丐,在雨雪中击节唱着莲花落向人乞讨,讨得银两后,就沽酒到荒郊野寺去痛饮。一次,唐伯虎与朋友外出吃酒,酒尽而兴未阑,大家没带银两,于是就典了衣服当酒钱,又继续豪饮。这时,唐伯虎乘醉涂抹山水数幅,换了不少钱,才赎回衣服。

扬州八怪与酒

清代画坛上,“扬州八怪”是一个重要的流派,他们中大多数人都好饮酒。金农是位朝夕离不开酒的人,他曾自嘲地写道:

醉来荒唐咱梦醒,伴我眠者空酒瓶。

他不但喜欢痛饮,还擅品酒,他的朋友吴瀚、吴潦兄弟常把自己的酒库打开,让他遍尝家藏名酝。郑板桥一生也与酒结缘,他在自己的诗中就说到了饮酒的嗜好:

郑生三十无一营,学书学剑皆不成,

市楼饮酒拉年少,终日击鼓吹竿笙。

郑板桥喝酒有自己常去的酒家,他和酒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还在小店的墙壁上留过醉诗。清末,在画家中数蒲华善饮,他是个嗜酒不顾命的人。他住在嘉兴城的庙里,室内陈设极简陋,绳床断足,他还可以安然而卧。他常与乡邻在酒肆举杯,兴致来了就酣畅淋漓的挥笔酒墨,色墨沾污襟袖亦不顾。因为家贫,蒲华常以卖画自给酒钱。由于他饮酒过多,最后竟醉死了。

延伸阅读

酒徒戏商贾

张灵,字梦晋,吴县人,明代诗人、画家。唐寅好友,家贫嗜酒。人称“酒狂”。一天,张灵见几个商贾在饮酒赋诗,便扮了乞,借“乞食”而向商贾们大谈诗文,他“词辩云涌”,使得商人们大为惊异,不认作乞,反以为遇到了神仙。张灵在显示自己诗才,也戏弄了不懂诗的商贾。他则高兴地跳起了“天魔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