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12

第12章 造型讲究的陶酒器

华夏先人自从发明了制陶术后,陶制酒器也应运而生,陶器是最早出现的酒器,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物质的不断观察,对自然规律的不断发现和运用的结果。

陶器是最早的酒器,从新石器时代和夏代一直流行到商代,商代后期便退居次要位置,但始终未曾绝迹。在新石器时代,陶酒器已打上阶级的烙印,成为不同阶级、不同身份的象征。那个时期,有酒器的大都是富有的权贵,在这些人的墓中,往往随葬酒礼器。在浙江余杭的良渚文化大墓中,均葬有精美的陶质酒器,这些陶制品即使在今天看来仍不失为珍贵的工艺品。

陶酒器的文化影响

考古发现,最早的陶酒器出现在大汶口时期,距今已有六七千年。

陶酒器是陶土烧制的酒器,以鬶、盉、杯、壶、罍、爵为代表。陶鬶,流行于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至夏商之际。高柄陶杯,从五千多年前流行到夏代早期。陶觚从五千多年前流行到商代晚期。陶爵主要流行于夏、商时期。此外,新石器时代较常见的陶酒器还有尊、罍、壶、瓶等。

陶酒器在中国大量出现,影响了中国数千年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造就出独树一帜的华夏酒器文化。陶酒器自问世就与艺术完美结合,无论从用料、造型还是装饰、美工,都非常讲究。早在新石器时代,便有了肖形酒器,如鹰形陶尊、猪形陶盉、狗形陶觚、人形陶瓶、鱼形陶壶、鸟形陶壶等,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陶酒器具有可靠的史料价值。据文献记载,商代有个孤竹国,其都城在今河北户龙县一带。商代末年,孤竹君的两个儿子伯夷、叔齐互相谦让王位,双双辞别家乡投奔周文王。后来因劝阻武王伐纣未遂,兄弟二人隐入首阳山中。在辽宁喀左县北洞村出土的商代晚期铜罍上,铭文赫然是“孤竹”二字,证明商代确有孤竹国。

从陶酒器,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也可以体现华夏酒文化的源远流长,自华夏祖先有陶至今,陶酒器出土的数量之多,酒器类型之丰富,制作工艺之精湛,酒器文化内涵之深远,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认识中国从陶器开始,中国走向世界也是从陶器开始。

考古发现的陶酒器

1953年首次发现于陕西西安市半坡村的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是仰韶文化的代表酒器,以卷唇盆和圆底的盆、钵及小口细颈大腹壶、直口鼓腹尖底瓶为典型器物,造型比较简约。

出土于山东省胶州市三里河遗址的黑陶罍是山东龙山文化的代表,里外皆黑,器腹皆经抛光,亮可照人,俗称“黑又亮”陶器。这件黑陶器制作精致,造型优美,是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中的精品。

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的“水鸟啄鱼蒜头壶”,称得上是陶酒器中的佼佼者。该壶口呈花苞状,并绘有黑彩花瓣图案。在肩腹部用黑彩绘一组寓意深刻的水鸟啄鱼图,构图线条简练,而形态逼真。一只水鸟用嘴紧叼一条大鱼尾巴,大鱼身体扭曲,昂首张望,呈负痛难忍、欲逃不得之痛苦状,此陶酒器堪称华夏酒器文化的精品。

位于距陕西西凤酒厂仅几十里的眉县杨家村的一组古朴的陶酒器,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早期偏晚的遗物,是中国目前最古老的酒器,有五只小酒杯、四只高脚杯及一只酒葫芦。据考古专家鉴定后确认,这批古陶酒器至少有六千年的历史,堪称中华酒文化的瑰宝。

延伸阅读

陶器

陶器是指以粘土为胎,经过手捏、轮制、模塑等方法加工成型后,在800—1000℃高温下焙烧而成的物品,坯体不透明,有微孔,具有吸水性,之声音不清。陶器可区分为细陶和粗陶,白色或有色,无釉或有釉。品种有灰陶、红陶、白陶、彩陶和黑陶等。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中国早在商代,就已出现釉陶和初具瓷器性质的硬釉陶。陶器的表现内容多种多样,动物、楼阁以及日常生活用器无不涉及。陶器的发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进程——是人类第一次利用天然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出来的一种崭新的器物。从河北省阳原县泥河湾地区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晚期的陶片来看,中国陶器的产生距今已有11700多年的悠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