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11

第11章 五光十色的酒器

酒器的产生与酒的产生大致相同,在距今约六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便已出现。

火的发现与利用,改变了人类生存的方式,成为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新起点。使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方式,农业的兴起,人们不仅有了赖以生存的粮食,同时还可以用谷物等原料酿酒。

食器酒器混用时期

人们发明陶器后,把它作为汲水、饮食的器具,究竟最早的专门性酒具起源于何时,还很难定论。远古时期的酒,是未经过滤的酒,呈糊状和半流质,这种酒不适于饮用,而是食用,故食用的酒具应是一般的食具,如碗,钵等大口器皿。远古时代的酒器主要有陶器、角器、竹木制品等。

专门性酒器的出现

我们的先人自从发明了制陶术,又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自然物与陶器共用时期,大约在原始社会后期,又发明了青铜冶炼技术。至商周时代,青铜器进入了一个鼎盛期。各种造型奇特、用途不同的器具应运而生,并向专门用化方向发展,并且在上流社会中出现了专门用来饮酒的器具,如爵、觞、觯、角、觚、盂、斝、斗等,这些酒具有的造型奇特,体态生动;有的纹饰精美,模拟鸟兽逼真,而且色彩艳丽,花样繁多;另外还有调和酒浓度大小的专门酒具。

商周以后,青铜酒器逐渐衰落,秦汉之际,在中国的南方,漆制酒具流行起来,漆器成为两汉、魏晋时期的主要类型。

漆制酒具其形制基本上继承了青铜酒器的形制,有盛酒器具,饮酒器具。饮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常见的。汉代,人们饮酒一般是席地而坐,饮酒器具也置于地上,故形体较矮胖。而在魏晋时期,由于开始流行坐床,酒具变得较为瘦长。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瓷虽然与陶一样,都是用高岭土等烧制成的一种器物,但它与陶相比有着质的差异。它的质底不仅坚硬而清脆,而且细密、光亮。

唐代时的酒杯比过去的要小得多,故有人认为唐代出现了蒸馏酒,唐代出现了桌子,也出现了一些适于在桌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人称为“偏提”,其形状类似今日之酒壶,即能盛酒,又能注酒于酒杯中。宋代是陶瓷生产鼎盛时期,有不少精美的酒器,宋代人喜欢将黄酒温热后饮用。故发明了注子和注碗配套组合,使用时,将盛有酒的注子置于注碗中,往注碗中注入热水,可以温酒,瓷制酒器一直沿用至今。明代的瓷制品酒器以香花,斗彩,祭红釉酒器最有特色,清代瓷制酒器具有清代特色的有法琅彩,素三彩,香花瓷及各种仿古瓷。

在我国历史上还有一些贵重材质的酒器,虽然不很普及,但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如金、象牙、玉石、景泰蓝等材料制成的夜光杯、倒流壶、鸳鸯转香壶、九龙公道杯等。

延伸阅读

景泰蓝酒器

景泰蓝是我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明代宣德年间创制出景泰蓝酒器,它是用红铜做胎,在铜胎上用铜丝粘上各种图案,然后在铜丝粘成的各种形式的小格子内填上色彩,经过炼焊、打磨等工序,最后入窑烧制而成的色彩明丽的精美酒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