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酒文化
6102600000013

第13章 肃穆庄重的青铜酒器

进入奴隶社会后,社会生产水平有所提高,酿酒技术也逐渐趋于成熟,这个时候的青铜文化也比较发达,青铜酒器应运而生。这一时期的青铜酒器数量多、品种全、纹饰美,它们多被奴隶主做为祭祀和宴饮时使用的礼器。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十分盛行,青铜酒器在饮食器具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当时的酒器主要有:斝、角、爵、觚、觯、觥、尊、彝、卣、壶等,它们的造型和用途都有一些差别。

斝为饮酒器,《礼记

礼器》云:

尊者献以爵,卑者献以散。

文中的散就是斝,斝为圆口,口上有二柱、边沿加厚、钉帽状柱、束腰鼓腹圜底,一般的腰饰为乳钉纹和弦纹,腹饰五个鼓面纹,它是身份卑下者所用的酒器。

角因为饮酒器,《礼记

礼器》中写到:

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

它为凹弧形敞口,两端尖锐上翘,器身长而扁,三棱形足,外鼓假腹上有圆孔,腹部饰有弦纹、乳钉纹,斜置的管形流上有三曲尺形饰。角是当时有社会地位的人所用的器具,华贵的角也是显现他们身份地位的一种象征。

爵为饮酒器具,整个器具的形状颇似雀之曳尾翘立。他的形状为口颈浑一、口侈而狭长,前为倒酒的流槽;后为较细长的尾,在流折处有二短柱,柱顶圆帽。中间为杯,腹侧有,下有三足。《说文解字》中认为:

爵,礼器也,像爵之形……所以饮器像爵者,取其鸣节节足足也。

觯一般较为华美,为尊贵者所用。《礼记礼器》中云:尊者举觯。

它的形状大多为椭扁体,也有圆体的,侈口、束颈、深腹、圈足,大多有盖。觥为饮酒器具,它作为酒具出现比较早,在《诗经周南

卷耳》中就曾提到了它:

我姑酌彼兕觥。

觥的形状大多仿兽类等动物造型,如虎牛羊等,其中以兕牛最具代表性,故称兕觥。它的器体上饰有兽面纹、龙纹、虎纹、雷纹等图案,盖上大多有铭文。

尊彝

尊一般是做为储酒器来使用的,它的造型比较多,但大体可分为三类:有肩大口尊,觚形尊和鸟兽尊。

彝,在青铜器铭文中常作为青铜礼器的统称,它常与“尊”连称为“尊彝”。它的形状为方口、方盖、方腹、方圆足,带有扉棱,盖有四面坡的屋顶。

卣是一种储酒器,专用盛放祭祀时使用的香酒,它的形状通常是椭圆口,深腹,圈足,有盖和提梁,腹部圆或椭圆,也有方形,也有做成怪兽食人状的。卣的体积比尊少,并有提梁。

盉是用来调酒的器具,即用水之类来调和酒浓淡的酒具。盉为袋足,流在顶上,圈足,部分还有提梁。壶作为酒器出现比较早,《诗经大雅韩奕》就写到:显父饯之,清酒百壶。

《孟子 梁惠王下》中也提到了壶: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一般的壶是小口、大腹,还有的有提梁,有盖或无盖。

在我国古代有“无酒不成礼”之说,酒是祭神享祖、礼仪交往等活动的必备之物,盛酒的青铜器也就自然成为礼器。从夏朝的青铜器来看,大多为小件的工具和兵器,酒器之中只有爵被作为青铜礼器来使用。商代的礼器酒具则出现了组合,通常的是一爵一觚,用以斟饮。尊、卣、方彝、瓿、罍、壶等储酒器则作为套礼器,被用作奴隶主的陪葬品。周朝建立后,统治者对国政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从政治经济到文化艺术,都有整套典章制度。在这些制度中,以法令的形式明确了君臣、父子、贵贱、尊卑的等级。酒器的使用种类和数量的多少,因等级不同而各有区别。

延伸阅读“”与“”是一种盛酒器和盛水器,主要用途是盛水以调酒。这种器形出现在商代早期,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有自铭的出现于西周。

是一种盛酒或盛水的大容器,这种器形见于商代晚期,数量并不很多,流行时间至春秋中期。因为这两件青铜器的主人名克,所以被称作“克”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