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097

第97章 拔得头筹

宣布登第名次的典礼称传胪, 典礼隆重,由礼部统筹, 皇帝亲视, 朝中文武百官皆会出席。

景天对此只是听半夏说了只言片语, 而后读书读到相关细节,倒是不慌,与一众贡士候在皇宫正门前等待传唤。

所有贡士都穿了统一的公服,头戴三枝九叶顶冠,立得整齐。

穿上同一样式的衣裳,戴同样的发冠,人靠衣装这句话便瞬间失去道理。

分明是相同的衣裳,穿在不同的人身上, 就是不同的感觉。

景天常年保持运动,与其他终年埋身书海的人差异巨大。

这三百余人, 许多身形都称不上好看,或含胸佝偻, 或略有臃肿。

如陈君然等挺拔清润之列, 又显得干瘦。

景天身姿颀长挺拔,一身简单朴素的公服似量身定制,腰封一束,便是宽肩窄臀, 健美身形显山露水。

面如冠玉剑眉星目, 端是器宇不凡。

站在景天身侧的一个贡士, 看到景天时不禁低头自审, 有一瞬间怀疑自己穿的,与眼前之人穿的,不是同一套公服。

候了两刻,有礼部鸿胪官员前来引路,领至清和殿前。

殿前台基上,身穿朝服的文武百官已就位,按品级依次排列,王公侯爵站于台阶上,文武百官站于台阶之间的平台上。

一众贡士在引领下,顺着台阶直上,按会试名次排列,立于百官之末。

清和门内两旁与殿檐下置有乐队,适时奏响制式大乐。

整个殿前近乎上千人,这场面堪称壮观,让人不由得穆然起敬。

一众新科贡士头次见这般大场面,均正襟肃立。

景天站在贡士第四的位置,身处数百博学官高当中,微微垂首,没有多余的动作,力求与旁人无二。

礼部鸿胪官在清和殿内东侧放了一张黄色案桌,由内阁学士将填好的黄榜置于黄案上。

至此,传胪大典就算准备妥当,后差了人去紫薇宫奏请华元帝。

台基上站了数百人,却寂静无声,静待华元帝御驾清和升坐。

金乌缓升,华元帝身穿礼服,升坐台基之上。

华元帝坐定,礼官唱礼,公侯与文武百官带头行三跪九叩大礼。

景天跟着上前一步,跪下磕头三个,起身,再上前一步,又跪一次。

如此三次,便行完三跪九叩礼。

礼成众人起身,礼部鸿胪寺卿开始宣制。

“华元十五年,春,三月十二,策试天下贡士,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

宣制完毕,对照黄榜唱一甲姓名。

“一甲头名,李全!”

“一甲头名,李全!”

“一甲头名,李全!”

第一甲三名每次唱名三声,响彻清和上空,传入众人之耳。

下有鸿胪寺丞引导状元出班,景天跟随鸿胪寺丞的指引,从众人当中出列,跪在了御道左侧。

虽然是跪,景天却跪得豪情万丈,在此大典之下,当着举国公侯百官与新科贡士,被唱名三次公布头名,实在意气风发。

看来他的策问文章与华元帝观念相合,若是不出意外,接下来的两年,将会实行他列出的政策。

景天跪下后,鸿胪官又唱一甲二名。

“一甲二名,张士谦!”

“一甲二名,张士谦!”

“一甲二名,张士谦!”

三声之后,张士谦被引出班,跪于御道右侧,位置比头名靠后。

“一甲三名,于连居!”

“一甲三名,于连居!”

“一甲三名,于连居!”

于连居出班后跪于御道左侧,与景天在同一侧,位置又比二名稍后。

一甲三名出炉,而后依次唱名第二甲三甲排名。

二甲三甲姓名只唱一次,且不用引导出班。

景天跪在御道旁满头疑问,所以他得了头名,要跪在这里等大典结束?

感受炙热的日头晒着脊背头顶,又无人让他起来,景天只得认命。

看来风光无限也是要付出代价的,还好传胪大典也快结束了。

终于唱完二甲三甲,等候多时的乐队奏响乐章,诸位进士又行三跪九叩礼。

景天长舒一口气,这下算是结束了,可惜陈君然与李言卿只是同进士出身,日后不知授官何处,只怕不能常见了。

大典完毕,华元帝起驾还宫,礼部侍郎捧起黄榜,放在云盘之上,宫人打了黄伞在前引导,出得清和门,穿过皇宫东侧门,将黄榜张贴于东门街。

王宫侯爵文武百官与进士跟随黄榜出宫。

景天身为一甲头名,一众进士自觉将他让至最前,一同前去观榜。

景天自然拿出头名状元该有的气魄,器宇轩昂行于所有进士之前,率领诸进士游街观榜。

——

景天和李言卿陈君然去了清和殿参加大典,半夏就老早来到放榜的东门街,站在街道一旁,等候放榜。

此前无论乡试或是会试放榜,半夏都不甚在意,因她见过景天的刻苦与聪慧,不担心落榜。

此时殿试放榜,半夏倒还有些许忐忑。

这次,是科举考试的尽头,出身排名代表着在官场上的起点。

只要与第三差了一个名次,便会落到二甲进士出身,而二甲与一甲的差距,却不是一个名次那么简单。

差的,是一个等级。

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并称三鼎甲,在放榜后直接授官入翰林。

剩下二甲三甲需再经由朝考选拔,优者方能入翰林为庶吉士。

成为庶吉士,只是入翰林学习,并不能算真正入了翰林,还需进行考核,合格者才能留在翰林授官。

半夏心里盼着景天能直接留名一甲。

殿试发榜算是三年一度的大事,不止半夏前来等候放榜,晋安城内几乎所有人都来观榜。

举国上下,只有国都居民有此殊荣,能够在放榜时一睹盛况。

众人夹道观望。

到了时辰,有侍卫开道,礼部堂官手捧黄榜,身后跟着百官与进士,从人潮中分道而过。

敲锣鸣炮,张榜官将金榜悬挂于席棚内,金榜只挂三天,三天后收入内阁封存。

半夏站在人群里,踮脚往百官之后张望。

脚尖都踮酸了,终于看到进士队列。

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就是景天。

景天一眼就在密密麻麻的人堆中看到半夏,视线交汇,顿时展颜一笑,眉目生辉。

按照惯例,走在最前面的,都是头名状元。

围观众人看到新科状元生得俊朗端庄,这一笑,实在赏心悦目,不由得在心里感叹此子好生俊俏!

半夏放下踮着的脚,满心欣慰,对景天回以笑意。

她的景郎,从未让她失望过。

与半夏站在一起的,有数个妇人和姑娘。

姑娘家脸皮薄,看景天对着这边笑,一时满面红霞。

一个妇人打趣道:“状元郎往这边看哩!不知道是不是相中了哪个大闺女!”

闻言,半夏转脸看了看几个娇羞的姑娘,心里生出自得。

这些姑娘只怕要失望了,这状元郎,早已是她的丈夫。

按习俗,一甲三名要打马游街,途经奎星堂观音庙与关帝庙行香,张榜后,礼部便差人牵来枣红大马三匹。

晋安府尹领人给状元、榜眼、探花三人插金披红,递交马鞭。

景天看着眼前的马,心里莫名瘆得慌。

只是在旧戏文里听说中状元会打马游过御前街,风光无限。

但他从未骑过马,若是御马无术,把他这个状元抖落下来,那就没有风光一说,不仅是丢人的事,还疼。

却不能露怯,好在这马不算十分高大,看上去很是温顺。

毕竟是给三个读书人骑的,而且是为了行完礼程,都有平民百姓夹道观看,想来礼部也不可能找凶悍野性的的马匹过来,马匹惊了将会伤及无辜。

任由府尹给他插了金花,十字披红,踩着马镫跨上马背,动作不至于惊了马匹,却也十分坚定潇洒。

围观百姓不禁一阵欢呼,今年的状元比探花郎还要俊俏,这翻身上马的动作,着实英姿飒爽。

榜眼张士谦出身世家,骑射有所涉猎,平日里骑的马,比这高大许多,倒不如景天那般忐忑,轻松跨上马背。

后面的探花郎于连居与景天相同,从未骑过马,但前面两人都如此行云流水的坐上马背,他又怎能落后?

能得进士及第,心性本就比常人强不少,当下有样学样,接过缰绳骑上马鞍。

有人递上马鞭,景天接在手里,也只是接个意思,前面有人牵马,不会走得太快,马鞭根本用不上。

三人上马后,有人举了状元及第旗和绿扇一对,红伞一把,前面有锣鼓喇叭排列。

开始行走后乐队一路大吹大擂,分别去三个庙堂进香。

半夏随人流跟着队伍前行,视线留在景天身上移不开。

在庙堂礼毕,今日的事才算完。

景天迫不及待想与半夏一起,从关帝庙出来,就在人群中找寻半夏的身影。

陈君然和李言卿已经与半夏寻到一起,等景天出来给他道贺。

中了状元后祖制习俗太多,自传胪大典开始,就未曾与景天说过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