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098

第98章 平步青云

“全哥!”

陈君然十分兴奋,老远就叫了景天。

景天身上还披着红,很是惹眼,就先把身上的东西拆下捏在手里,才快步走到三人跟前。

“久等了吧,繁文缛节太多,我也无可奈何。”

陈君然立刻摇头,“没有没有,巴不得游遍晋安城,这是万分荣耀之事,何来久等一说?”

李言卿附和陈君然,后道了恭喜,“恭喜李兄,不知李兄都答了些什么?”

总有一种感觉,景天以超别人数倍的速度进步。

县试时,在一个县的读书人中排得案首。

乡试时,在一州学子中斩获亚元。

会试时,面对全国举子,排名第四。

待到了殿试,竟能得皇帝御批,中了头名状元。

这让李言卿特别好奇,景天的答卷都写了什么。

除了景天当时县试时的时务策文章,李言卿就没见过景天其他文章。

不过想来,县试就能写出那等论述精道的文章,后面一路直上也在意料之中。

景天不知道自己要如何回答李言卿的问题,他总不能说自己其实算变相的作弊。

若他原本生在此间,从没受过前生的教育,而是从小跟着先生之乎者也,读烂了一本又一本的儒家经典,也许他的策问文章就不存在什么论述精道,不过是老生常谈毫无新意。

能得这个状元,不是因为他文采出众,而是他字里行间对华元帝投其所好。

华元帝是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实行抑商政策的皇帝,登基以来,商人的地位与处境都好上许多,就能看出其的想法。

这样的人一般自傲,景天在文章里很委婉的一边捧一边论证,说的又全是实话,并非无脑夸,让华元帝相信,黎国将会在他手里成为空前绝后的盛世。

想来是马屁拍对了,才让华元帝钦点他为状元。

“我在文章里,就是写了一些见解而已,或许是我运气好,就中了这个状元。”

陈君然面露羡慕,“啧啧运气好能中状元?那得多好的运气?”

半夏道:“都在说景郎,你们二人呢?”

此前注意力一直在景天身上,现在才想起问李言卿与陈君然如何。

李言卿叹息,“唉……我等运气不如李兄那般好,文采见解也不够,排名直落到末尾,不知能不能谋个差事。”

“莫慌,四月还有朝考点翰林,争取被点上,也能入翰林学习,无论日后能不能留馆,晋升都比其他来得容易。”

陈君然哭笑不得,“话是这么说,但我与言卿此前的成绩都算不得上乘,还是不要奢望的好,只想争取分配一个官职。”

“唉……如此也好,想想那些落榜之人,我等已经万分幸运了。”李言卿自我安慰一番。

当初他可是想在明山镇做个土财主的,若不是偶然遇到景天在街上念书,他可能现在还在明山镇待着,根本不可能成为进士。

心中的郁闷,只是因为自己与景天的落差太大,一时有些失落。

无论如何,读了十数年的书,如今也算给自己给家人一个交代了,无憾。

半夏提议去找家酒楼吃饭,庆祝十年寒窗终得愿。

陈君然听闻此话,总觉得有些不对,“十年寒窗终得愿,只怕不合适,我前后拢共读了十二年,言卿更是三岁识字。对全哥来说就更加的不合适了,他前后就读了两年,与十年寒窗根本不搭边。”

半夏轻一跺脚,“找打,咬文嚼字钻牛角尖好玩吗?”

“哈哈哈我就这么一说,不管它寒窗几年,先吃酒再说!”

一行四人就约着去了一家酒楼。

无论在什么地方,半夏都能很快的摸清楚地势,三个男子倒是完全不操心,半夏说去哪就去哪,完全没有异议。

——

御书房,一妙龄少女风风火火踏进门内,口称要找她父皇。

宫人不敢得罪,只得立刻去通报。

这少女是皇室唯一没有成亲的十公主,名黎怀玉,小字清华,性子与华元帝如出一辙,华元帝对其相对偏爱一些。

通报后,黎怀玉进门匆匆给华元帝行了一礼,就开门见山道:“父皇,你何时就说要给小十招婿,许久也没有中意的人选,今日小十在东门街见到了新科状元,自古有榜下捉婿的说法,父皇将那状元给小十捉来做驸马如何?”

华元帝看着黎怀玉,道:“不行,你选其他人吧。”

见华元帝十分干脆的拒绝,黎怀玉一愣,反问道:“为何不行?那李全仪表堂堂,能中状元自然文才出众,父皇难道不中意他?那又为何御批他为状元?”

华元帝道:“就是因为父皇中意他,你便不能中意,那榜眼探花也一表人才,还要数百同样文才不俗的进士,小十为何不中意?”

黎怀玉红唇一撅,“我自然要中意最好的,第二第三都不行,父皇竟要和小十抢男人!”

华元帝放下手中的笔,叹息道:“此事不容儿戏,没得商量,你先回吧。”

黎怀玉还想说些什么,又有宫人通报徐阁老前来觐见。

华元帝借此道:“小十你先退下,我与阁老有要事相商。”

黎怀玉不情不愿退了出去,虽然华元帝偏爱她,她心里也有数,不能耽误国家社稷。

徐千章对华元帝行礼,华元帝一挥手,“阁老免礼,来使之事办得如何?”

徐千章拱手道:“回圣上,传授之事已拟了文书交由礼部去办,皇城禁军也已经交代下去,那使者绝踏不出晋安半步。”

“如此甚好。”

华元帝将一份纸卷递给身侧的秉笔太监,“阁老你且看看这篇文章,告诉朕有何想法。”

秉笔太监会意,把纸卷拿下去交在徐千章手上。

徐千章扬手抖开纸卷,纸卷略长,直直垂到地上,上面用台阁体写满了文字。

这是一份殿试考卷,约七尺长,宽一尺有余,文章两千余字。

徐千章看到李全二字,心中了然,华元帝对这李全是上了些心思。

一字一句往下看去,越看越兴起,李全文采算不得第一,这文章却条理清晰引人入胜,每一条论点政策都十分有见解,给人一种豁然开朗之感。

徐千章学问超然,自然看得出这李全字里行间有意奉迎华元帝,但这奉迎都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并非空谈。

徐千章还能看出,李全策问的要点,暗指若不及时更正弊端,黎国的命运至多只有数十年可言。

却很让人信服,生不出恼怒之情。

俗话说忠言逆耳,在遣词造句略有欠缺的情况下,将实话讲得如此悦耳动听,实在是个人才。

那夜这李全寥寥数语指出要害,杀伐果决,很切合华元帝的喜好,怪不得华元帝对李全如此上心。

不过,这李全着实当得起状元的名头,无论从眼光还是心性样貌,都为上乘。

见徐千章看完,华元帝道:“阁老看完了么?如何?”

徐千章沉吟片刻,道:“老臣以为,此子乃社稷人才,不可多得,若好生利用,将会是圣上手中一把利剑。”

华元帝面上露出一丝笑意,“阁老与朕的想法相同,只怕要请阁老费心了,好生打磨这把利剑。”

“为国家社稷着想,老臣自鞠躬尽瘁。”徐千章看得明白,华元帝心里已经有了定论,问他的看法,不过是走个过场。

华元帝捋了一把胡须,“方才小十跑来与朕说,她要将李全招为驸马,朕否决了她,李全要成为利剑,与皇室牵扯姻亲不是上策。”

“圣上做的极是,而且老臣听闻,李全早已有了家室。”

“哦?今日暂且如此,改日其入了翰林再议。”

华元帝一锤定音,徐千章自然退下。

金榜张贴第三日,被收取存入内阁。

景天身为新科状元,与榜眼探花一同,按制授了官职,择日上任。

状元入翰林院任修撰,官阶不高,只是从六品,负责掌修国史实录,记载皇帝言行,草拟一些典礼文稿。

景天觉得,像是进了个秘书机构,皇帝专属的秘书机构。

华元帝可能看中他文章中说话的艺术,才将他御批为状元,记载华元帝的言行和掌修史书。

张士谦和于连居皆授了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与景天供职一处。

若不是各种文稿对翰林有着极高的赞誉,景天都有些不相信。

翰林官没有什么实权,品级够不上上朝堂,俸禄也不高,拿固定的奉银,贪污都轮不到翰林官,但地位超然。

翰林官起草诏书谏文,能到御书房走动,可以在皇帝和王公贵族跟前混脸熟。

科举考试也由翰林官和内阁学士主持,新科进士都是主考官的门生,文脉与人脉交织,影响很是深远。

对于这个择日上任,景天有些不太明白,难道什么时候去入职上班,还是自己说了算不成?

而后去打听一下才知道,说择日上任的原因,是因为入职前要学习官员该有的礼仪和制度,不确定什么时候能学完,才会说择日。

一般在琼林宴后学习,届时听候安排去学习,学完可以上任了,便是那日上任。

华元帝于第三日后一天在琼林苑赐宴进士,称琼林宴,所有新科进士都有资格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