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重生之王妃养成记
57746300000105

第105章 不识珠玉

半夏雇了足够的人手与马匹, 将收购到手的粮食三万石装车, 跟在景天的队伍后方。

借着前面有禁军护送, 狐假虎威一起往湘廊进发。

后面是自家娘子,景天自然不可能差人去赶走,再者,让半夏独自一人领着杂役运送这么多粮食,他无法安心。

把半夏放在眼皮底下看着, 才是上策。

将近湘廊,已无凶险,景天让半夏的车队落后一些,若是这么多粮食与赈灾银一同进城,有心之人定会发现端倪。

虽然夫妻二人问心无愧, 却少不得被人做文章, 扣上官商勾结的帽子。

半夏本就打算与景天错开进城时间,甚至不打算将粮食一批送进城,而是在城外农家租借一处不起眼的破败空院,先将粮食放进去。

待景天的计策实施后, 进入十月, 灾民存粮短缺,准备购粮时, 再陆续运进城中零售。

景天来到湘廊城门口, 宁王亲自带领柳振宁和一众衙役出门迎接, 将赈灾银暂纳入库房, 以待下一步动作。

“李翰林, 这一路可还平顺?”

再一次与宁王对面,景天便不如上次那般谦卑,挺直腰板,骑在马上居高临下看了宁王一眼。

才翻身下马,对宁王一拱手,“承蒙王爷记挂,一路有惊无险,幸而不辱使命,将赈灾银两平安送达廊州。”

宁王一愣,方才这李全还未下马时,那一眼,分明没有多余的动作,甚至面部神情都没有太大起伏,却让他产生一种李全气势乍起的错觉,仿佛是身居高位者的探视。

景天打心底不待见宁王,就冲着宁王当年想将半夏纳为通房,而后宁王妃心生嫉妒,将半夏发卖去飘香楼。

若非半夏机灵,这辈子,可能从未遇见半夏,便不会有如今的他。

宁王也只是愣一瞬罢了,随后招呼衙役引路,让禁军把赈灾银送入廊州的库房收存。

景天转脸望向禁军领队,沉声道:“还请孙领队费心,严加看守,莫离开赈灾银三尺之外,不要给乱贼可乘之机。”

孙奇对景天行了一礼,“谨遵大人命令!”

孙奇发自内心忠于景天,因为景天并未因为他是一个无足轻重的武夫而轻视他。

一路走来,景天对他态度友善,不带文官特有的高傲,没有践踏,也无刻意小心翼翼怕伤害他的自尊,好似他们是一样的,能够平等相处。

这种感觉从未有过,说不上来,却让孙奇十分舒心。

再加之当下武官地位上升,政策是出自景天殿试策论文章,让孙奇更添几分敬重。

宁王看景天与禁军领队的互动,能看出其中微妙的气氛,心里不禁对自己的眼光多了几分赞赏。

竟能把文官武官之间的龃龉隔阂消除,无论什么缘由,李全都是一个会笼络人心的人才。

“李翰林远道而来,一路舟车劳顿,就让本王略尽地主之谊,一同吃个晚宴。”

宁王对景天很是热络,就像是多年没见的挚友重逢。

而事实上,除了这次,他们只有过一面之缘。

景天心里感叹宁王好不要脸,逢场作戏信手拈来。

面上却笑得爽朗,与宁王熟稔相谈。

“不敢当,路上风吹日晒,满身尘土,现在时辰尚早,不如待下官前去洗漱整顿,再来与王爷用饭,如何?”

“甚好!就让柳知府差人领李翰林下榻寓馆。”

景天从未进过湘廊的寓馆,不知道里面什么环境,倒是没有多说,只要能够睡觉洗漱就行,便跟随引路之人去了寓馆。

看着景天背影消失在视线里,宁王与柳振宁对视一眼。

“柳知府,你觉得这个李全如何?”

柳振宁捋着胡须,“下官觉得,这李全是个狠人。”

“哦?此话怎讲?”宁王终究年轻一些,看事角度不如柳振宁这在官场混迹数十年一路爬上来的人刁钻。

柳振宁道:“不知王爷有没有注意到,这李全来廊州监管赈灾,身边竟没带任何一个家丁或是婢女。”

宁王皱眉,“这么一说还真是,但这与李全是不是狠人有何关系?”

柳振宁耐心教导自己这个出色的女婿,道:“这就说明,一路风餐露宿赶来湘廊,李全穿衣洗漱全都无人伺候,在廊州赈灾至少两月出头,李全处理公事之余,要亲手洗衣刷鞋。”

“王爷以为,这样自律的人,与那些踏入官场就安于享受的人,差别在哪?”

宁王恍然,“如此说来,本王此前还小看了他。”

大部分人只要踏入官场,就会有种莫名的优越感,少不得丫鬟下人伺候起居。

这种舒适的环境容易让人失去斗志,造就混资历的情况。

左右短时间内升迁困难,不如每日处理份内公事,旁的事无需操心,照例拿着俸禄,日子过得悠哉。

而李全已经进入官场一年多,身侧没带一个下人,身板结实硬朗,面色莹润有光,一看就知道十分自律。

能够过更安逸的生活,却对自己要求如此狠厉,关键是在大环境的影响之下,竟还能坚持做到。

只是这一点,就足以证明李全是个狠人。

柳振宁又道:“也无需太过担心,根据这些时日的通信来看,李全不是刻板之人,只要有利可图且不出格,他不会拒之门外,利用得当将是一把开道利刃。”

宁王点头,庆幸这一步棋是走对了。

看李全的模样,日后官位一定不低,趁着李全官职不高时早早用重礼收买,就多了一份情义。

加之李全家乡是湘廊山河县,待李全身居高位,就可以发挥大用。

只是心中疑惑,李全都如此苛待自己了,升官发财有何用?

景天对宁王和柳振宁会给自己加戏并不意外,这是他想要的结果。

让宁王相信他已然被收买,再让宁王适当了解他的优势,双管齐下,不信宁王与柳振宁不上钩。

有时候,看得太清并非好事。

谁都想将他打磨成手中利刃,但谁能保证利刃不会伤了打磨之人?

景天在寓馆洗漱一番,从包袱取出便服换上,就有下人前来引他去宁王府赴宴。

半夏与景天商议过,暂时就不进城,借住在城外农家,待景天应酬完了宁王一众人,开始着手赈灾,她再进城搭手。

对半夏的办事能力,景天信得过,也不担心,就是觉得这几日都不能抱着半夏入睡,实在是空虚寂寞冷。

宁王府坐落在城东朝宁街,七进大宅院,进深很长,占地甚广。

一路石板大道来至门前,朱红大门,双凤兽首门环,门前坐落两尊张牙舞爪的镇邪石狮,上方牌匾黑底鎏金边浮雕正楷,宁王府三个大字气势磅礴。

引路人引着景天进入大门,入眼玉石照壁,刻有飞禽走兽,栩栩如生。

穿过前院,进入大厅坐定,不多时宁王便携宁王妃过来,同行的还有柳振宁。

距晚饭时间还有片刻空余,数人就在厅中说话。

柳飘云看着下首景天一表人才,朱唇一弯,道:“俗话说先成家后立业,不知李翰林可有婚配?我家中还有一个没有许人的妹妹,性子温婉样貌喜人,看上去与李翰林倒是十分相配。”

柳振宁手抚胡须,暗自点头,转眼看景天如何作答。

他家有四女,上面三个都已为人妇,各自发挥作用,家中只剩下一个小女儿,年岁合适,又是嫡女,配李全还是绰绰有余的。

多了姻亲关系,就不怕这李全临阵倒戈。

景天晒然一笑,“多谢王妃美意,很不巧,下官已有结发妻子。”

身为柳振宁的女儿还真是凄惨,一言不合就送出去做人情,做政治联姻,不管对方为人,也不担心女儿日后是否过得舒心。

“哦?”柳振宁心有不甘,“不知李翰林的妻子是哪家闺秀?想来应该是晋安人氏,我等山野小户比不得。”

景天摇头,道:“只怕要让知府大人失望了,我的妻子,不过普通人家的闺女,出身比不上知府大人的千金,是我与贵千金无缘,我还是一介农夫时,妻子就一直相伴身侧红袖添香,没有她就没有我。”

柳飘云忍不住八卦道:“这么说来,李翰林并无妾室通房?”

景天颔首,笑道:“正是,只求我家娘子不要嫌弃于我,一生一世一双人,此生无憾。”

宁王与柳振宁心中震撼,听李全这么一说,李全的妻子应该是才貌无双性情豁达之人,否则李全又怎需担心自己的妻子嫌弃于自己?

毕竟在常人看来,李全仪表堂堂,又是头名状元入翰林,前途一片坦荡,正常女子应该担心李全高官厚禄后抛弃糟糠之妻才是。

柳飘云注视着景天,在提起自家妻子时,景天满脸温柔笑意,那是无法假装无法掩饰的宠爱。

柳飘云突然有些羡慕那个不知名的女子,能得丈夫全心全意疼爱。

不禁看了一眼身侧的宁王,她的丈夫,虽然外貌才能权势都不输李全,但这些东西,却不全属于她一人,而是被后宅七八个妾室通房分了去。

景天暗暗自得,他的妻子就是他口中那般完美,是个才貌出众家财万贯的小富婆。

看宁王妃落寞的神色,景天有些莫名的爽意,若非时机还不对,他定要让宁王妃给自家半夏当面道歉。

宁王妃的手段,应该是不及半夏的,若不是宁王妃一开始出身较高,没有优势的话,半夏稳压柳飘云一头。

再者,半夏说过,柳飘云能挤掉嫡亲大姐,嫁给宁王成为王妃,其中还是半夏的功劳居多。

可惜柳飘云不具慧眼,为宁王争风吃醋,将忠心耿耿且有胆识策略的半夏发卖。

没有半夏在身侧的日子,这宁王妃日子一定算不上好过,发卖了半夏,难道宁王就不会看上别的女子不成?

若留下半夏,如今指不定宁王已经被二人联手治得服服帖帖。

只可惜,为时已晚,半夏已经在他的怀里发光发亮,轮不到别人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