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有所医的回顾—贵州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49626800000026

第26章 贵州民族医学教育(4)

顾崇国,男,1948年2月19日生,侗族,退休后为贵阳市修文县六广镇杏林诊所主治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顾问,世界执照中医协会会员,中国特色医疗学会会员,中国中医促进会会员,泰国医事顾问。1965年就读于贵州黔东南卫生学校,毕业后在侗乡当赤脚医生,1972年贵阳医学院就读,以成绩优异被留校任教,从事病理生理学教学科研及附属医院的临床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从医40多年来一直潜心于民族医药尤其是对侗族医药技术的研究。在高等医药学府,又有扎实的病理生理学基础理论知识,对研究祖国传统医学和民族特色医药带来极大方便,把现代医学及祖国传统医学与民族特色医学融为一体,在诊疗疾病中往往手到病除,起到立杆见影的效果,医风独树一帜。

顾崇国教授所创“手法戒毒”填补了在国际戒毒领域中“手法戒毒”的空白,所著论文《点穴治疗戒断综合征33例》曾参加2002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世界创新医学”大会上宣读。《中国针灸》2001年第6期也登载了该论文。独创的侗药“恩都桑”对治疗中老年常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杂症及急性白血病等有特殊疗效,论文《用复方恩都桑对112例中老年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发表于2000年12月《美国中华临床药学杂志》。顾崇国所创的指针经络疗法对诸多痛症及急症(急腹症)可立即止痛、急症消除。1969年开始研究足疗,比国外早15年。顾崇国的足疗法不仅用于保健,还用于临床急症,如肠梗阻一般不用开刀,仅用足疗法即可解除肠梗阻。其足疗还可以治妇女痛经,疼痛发作时一次治疗马上止痛并从此不再痛经。所著论文《顾氏指针经络疗法》曾参加2003年首届世界自然医学大会并获金奖。所研究的“侗酒”保健酒,由于对妇女颜面色素斑祛斑、隆乳并治疗妇科诸多疾病,延缓更年期等效果显著,于2002年曾获日内瓦国际博览会金奖及亚洲新技术博览会金奖。此外,还有10多篇论文发表于省内外学术杂志上。

40多年来,顾崇国对民族医药的研究尤其在对癌症治疗的研究中,所选抗癌药先做动物试验,观察对癌症动物模型(在动物身体复制人类癌症)动物是否有效,再在自己身上试用体验是否对人体有毒副作用(因动物对某些药物的敏感性与人不一样)。为尝药曾数次药物中毒住院抢救或全身起水泡脱皮,或肾损伤出血尿血,或急性咽喉水肿呼吸困难,或气管插管或剧烈呕吐腹泻几经危及生命。优选的抗癌草药对人无任何副作用的确起到了对癌症患者延缓生命的显著效果,对治疗肝癌、肺癌等效果尤佳。2006年贵州电视台曾摄有专辑《侗医顾崇国》得以播放。

顾老研究的悬针疗法:先找好痛点,银针不进皮肤,加热处理后疼痛立即减轻或消失,对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肩痛、脚痛效果特佳,对大多数病患者均起到针到痛除的作用。鼻炎,虽是小病,也很恼人,医家也视为难治之症,但侗医只需用鼻炎拔毒散塞鼻2~4天炎性毒水拔出流完80%以上患者不再复发,乃是侗药一绝。

在有显著疗效的民族药物中,还有对妇女乳腺增生症、乳腺癌、子宫肌瘤、颜面色素斑等妇科杂症,延缓妇女更年期、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甲肝、乙肝、酒精肝、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等肝病,脑出血、心梗塞、脑梗塞等中风后遗症,骨质增生、腰腿痛、椎间盘突出症,强直性脊柱炎、肩周炎、风湿、类风湿、股骨头坏死等骨病的药物,以及对皮肤带状泡疹初期可立即止痛、3日可愈,胃炎、胃溃疡等结肠炎消化道疾病,肺结核、泌尿道结石、水火烫伤等均有特殊药物治疗。

由于顾老亲自研究的民族医药技术独具特色,国内不少报刊杂志均对其事迹加以报导:《光明日报》1997年7月28日刊载的《侗族“神医”顾崇国》;北京《健康时报》2003年3月14日刊载的《老年性杂症的老星侗药》;《健康报》1996年8月9日刊登的《以指代针,摩脚治病》;《贵州日报》2002年6月10日刊登的《用双手为患者解除病痛》;《贵州内参》1996第22期刊载的《侗医“神手”顾崇国》;《贵州民族报》1995年5月1日刊登的《不用针药手到病除》;湖南《怀化日报》1997年2月15日刊登的《能人传真,神奇的侗家“手指疗法”》;《贵州日报》1997年1月13日刊载的《不懈的追求》;贵州《文史天地》2004年刊载的《研岐黄之术,行济世之功访侗族神医顾崇国》;等等,实事求是地报道了侗族医药专家顾崇国的医疗事迹。中国第一任中医局局长、中医泰斗吕炳奎老先生曾为顾崇国医师题词“研岐黄之术,行济世之功”。2011年5月18日,侗族医药专家顾崇国主任医师应中央电视台邀请前往北京作“发展侗族医药”的讲座,不久,其讲座内容被用6种语言面向全世界149个国家播放,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极大关注。顾老为民族和国家争得了不可磨灭的荣誉。

杜江,男,汉族,1959年出生于贵州织金县。贵阳中医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带头人。1982年毕业于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同年分配到原贵州省中医研究所从事科研工作,历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等职务。现任贵阳中医学院药学系系主任,贵州省中医药研究院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苗族医药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史文献学会委员(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贵州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苗族医药基本理论、民族药的研究与开发方面的工作。曾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科技进步奖7项。主持编写《土家族医药》、《中华本草·苗药卷》、《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等专著和《中国苗药史》、《苗医基础》、《苗医药发展史》、《苗语》等著作。发表研究论文80多篇,代表作主要有:《苗医的组方原则及方剂特点分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6年第5期)、《苗医用药的特点浅谈》(《亚太传统医药》,2007年1期)、《苗药产业发展中的资源保护问题》(《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贵州民族医药科研及开发现状》(《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苗医“四大筋脉”学说的探讨》(《中华中医药杂志》,2006年第10期)、《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概况》(《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年第2期)、《贵州民族医药文献整理工作情况简介》(《医论集锦(中国中医药学会第八届中医药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9月)、《加强民族医药人才培养,支持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实用中医杂志》,2008年增刊)、《民族医药调查的基本方法》(《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8年第6期),等等。

文明昌,男,苗族,1955年出生,大学本科学历,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所长,全国民族医药重点专科学科带头人,黔南州中医院副院长。同时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副会长,黔南州苗学会副会长,黔南州药学会常务理事,黔南州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贵州省民族医药学会副秘书长,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发展战略研究会研究员,贵阳中医学院、黔南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特聘教授,贵州省中医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贵州省民族民间医药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黔南州执业医师考区首席主考官,黔南州卫生顾问、卫生专家。

文明昌于1992年、1996年、1998年分别被评为“黔南州优秀知识分子”、“科技优秀人才”、“黔南州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为首届贵州省中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2003年评为贵州省第五届民族团结表彰大会先进个人,分别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贵州电视台多次报道了他的优秀事迹。在科研方面,开展科研项目10余项,多项获奖;撰写科研学术论文80余篇,分别刊登在全国医学核心杂志上。主要论文有:《苗药肾康灵汤治疗肾小球肾炎40例》(《贵阳中医学报学院》,2003年第3期)、《苗族医药治疗牛皮廯188例临床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第2期)、《贵州省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的发展概况》(《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苗医苗药单验方应用浅析》(《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4年第1期)、《苗医苗药单验方应用浅析》(《中国民间疗法》,2004年第11期)、《苗药烫伤油治疗140例烧烫伤临床观察》(《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5年第6期)、《论黔南苗医药特色》(《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第2期)、《黔南苗医药对疾病的认识分类和命名初探》(《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黔南苗医诊病概述》(《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年第3期)、《自拟苗药消斑汤治疗黄褐斑600例》(《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07年第6期)、《黔南州苗族医药养生保健重在医护治食结合浅析》(《首届全国民族医药养生保健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11月于中国怀化),等等。其中有20余篇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获得优秀论文奖;多篇评为州科协系统优秀论文奖,多次被评为“黔南州科技先进个人”,2006年被评为“中国百名基层战略创新杰出人物金像奖”。在抗击“非典”工作中成绩显著,又被评为医院先进个人、都匀市“抗非”先进个人。2007年,在振兴中医、推动中医药教育工作中,成绩突出,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优秀工作者”荣誉称号。他撰写的《黔南苗医药》一书获2006年黔南州科技二等奖。《黔南苗医秘验单方》获黔南州科技三等奖。2008年文明昌被贵阳中医学院聘为硕士生指导老师,系黔南第一位选录在贵阳中医学院优秀校友代表百名基层院(局)长榜录上的人。

多年来,文明昌坚持工作在第一线,擅长运用苗药治疗牛皮癣、湿疹等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症,经他治愈的有8万多人次。他介绍,黔南苗医把牛皮癣分冷、热、燥三类进行施治,原则为偏冷者用热药,偏热者用寒药,偏燥者用润药。他运用苗族的疗法和验方,通过内服、外擦、外洗、熏蒸、血疗等方法治疗牛皮癣,疗效明显。如治疗风热血燥牛皮癣和血虚风燥牛皮癣,前者滋阴凉血、除湿润燥,后者凉血解毒、清热活血,从而达到治疗牛皮癣的目的。临床治疗近200例,有效率为90%。

他在工作中能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民族方针政策,重视和支持民族工作,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经济建设。特别是在民族医药工作方面,他运用地道中草药、民族药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有独特疗效。他的病员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广西、广东、四川、云南、福建、湖南等全国各地,经他治愈的有8万多人次,深受广大伤病员的好评。20多年来,他坚持到三都、荔波、平塘、独山、都匀、贵定等县采集民族药、中草药,多年采收各种药30吨左右,在临床应用中发挥了治疗的特色优势。同时,他在采集中,还积极帮扶边远贫困山区群众建立临床用药基地,鼓励广大群众利用农闲时间采集草药,并负责专门购买,积极为贫困学生解决书本费等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他已将医院原来的草医科发展成为黔南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并设有7个专科专病诊室,即:皮肤疾病专科,内、儿杂病专科、骨伤病专科、腰腿痛病专科、风湿病专科、草医疮疡专科,还设有病房及特色美容专科1个。成为临床、教学、研究、培训工作于一体的研究所,并收集民族民间秘验方100多个,科学配制临床有效方药20多种,完成历年来对全州民族医、个体医、一技之长医务人员考试考核和培训工作,带教大专中院校实习生、进修生、毕业生1000多人次,完成近年来全州中医、中西医临床执业、助理医师500多人技能考试、考核工作,得到省卫生厅、中医药管理局、州卫生局领导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