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病有所医的回顾—贵州民族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历程
49626800000021

第21章 贵州民族医药资源调查与研究(3)

1958年初版,1963、1978年贵州科技出版社再版了杨济秋、杨经中编著的《贵州民间方药集》,累计印次6次,印数达7万多册。1988年1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陆科闵编著的《苗族药物集》。该书是中国境内苗族医药的第一部专著,它结束了苗族医药过去单靠口传心授的历史。它的出版使得苗族医药成为继藏、蒙、维、傣、彝之后的第六个得到国家有关部门认可的民族医药体系。1990年7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教育处编,罗廷华任主编,于俊生任副主编,杨济忠审定的《贵州少数民族药物集》(第一册)。1992年6月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陆科闵著的《侗族医学》。该书的出版结束了侗族医药学无文字记载的历史。1992年10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贵州省民委文教处、贵州省卫生厅中医处、贵州省中医研究所编,陈德媛、罗廷华、张厚权主编的《苗族医药学》,1992年8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贵州省中药资源普查办公室、贵州省中药研究所联合编写的《贵州中药资源》,是第一部系统而全面介绍贵州中药资源的专著,全书达160多万字。1993年出版了由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龙运光、陆一纯整理出版的《侗医吴定元小儿推拿验经》。

1993年10月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王荣辉著,晏朝辉译的《贵州彝族民间传统医药》。1994年12月出版了由文经贵主编、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古籍办编的《民族传统医药》。1997年7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王厚安主编、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教育处、贵州省中医管理局、贵州省中医研究所编的《水族医药》。1999年8月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贵州省卫生厅药政处包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冉懋雄主编的《贵州苗族医药研究与开发》。2000年内蒙古出版社出版由陆科闵等参编的《中国少数民族医药大系(侗族医学篇)》。2002年11月贵州科技出版社了由汪毅主编的《中国苗族药物彩色图集》。2003年1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由赵俊华、潘炉台、张景梅主编,杜江副主编的《仡佬族医药》。2003年11月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贵州省药品监督管理局编的《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2003年版)》。2003年7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潘炉台、赵俊华、张景梅主编,杜江副主编的《布依族医药》。2004年内部出版了由文明昌主编的《黔南苗医药》和《黔南苗医药民间验方集锦》。2005年12月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贵阳中医学院、贵阳省中医药研究院、贵阳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编纂,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杜江主编的《中华本草·苗药卷》。2006年6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贵阳中医学院邱德文、杜江、夏同珩主编的《中华本草·苗药卷·彩色图谱》。2006年5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孙济平主编,贵阳中医学院编的《毛南族医药》。2006年7月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陆科闵、王福荣主编的《苗族医学》(1400千字)。正如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主任医师、著名学者诸国本先生在该书序言中写的:“中国近20年来,对民族医药的发掘、整理,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文化工程,这个文化工程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罕见的。陆科闵、王福荣发掘、整理苗族侗族医学的成就,都应该属于这一伟大工程。”2006年11月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了由唐海华著的《苗族药物学》。2006年10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朱国豪、杜江、张景梅主编的《土家族医药》。2007年2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贵阳中医学院杜江、湘西苗族自治州民族医药研究所田华咏、贵阳中医学院张景梅主编的《苗族医药发展史》。2007年7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杜江主编的《苗医基础》。2007年7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贵阳中医学院胡成刚主编的《苗药资源学》。2008年3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杜江等主编的《苗药学》。2008年8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了由田咏华、杜江主编的《中国苗医史》。2009年7月贵州出版集团、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龙运光、袁涛忠主编的《侗族常用药物图鉴》。2009年7月贵州出版集团、贵州科技出版社出版了由陆科闵、王福荣主编的《苗药方剂学》。

1955年成立了贵州省毕节地区彝文翻译组,从此开始了有组织有领导的彝文古籍的搜集翻译工作。1955~1966年10年间共翻译了彝族文字古籍25部51卷,共有200余万字,其中就有一部医药学古籍书,名为《启嘎鲁索》(寻医找药)。

20世纪80年代,贵州盘县彝文翻译组在民间搜集到彝族医药书籍《献药经》、《百解经》等。仁怀市彝文翻译组在民间搜集到彝族医药书籍,并且整理翻译出版数百种药方,“痛灵风”等方子经试制成功,投入生产,并远销到四川、云南等省,药效受到当地百姓的称赞,值得开发。目前,已经搜集得到的彝族医药书籍书目有:《投数》(祛污经)、《则投数》(学会种植和熟食,饮用清洁水)、《戏则诺则》(死根病根由来)、《赤陀确数》(寻医治病记)、《戏纪诺则》(死因病根)、《诺陡数》(禳解生病经)、《迷诺谷数》(给祖先治病)、《吉禄谷数》(医治不孕经)、《诺周直侯》(治病驱魔经)、《素武谷数》(医治风病经)、《籍谷数》(星医经)、《此索数》(寻药书)、《此逼数》(献药经)、《靡诺巧》(治疥疮)、《此载此夺》(用药服要)、《禄谷数》(治病书)。

此外,贵州省、地(州)和各县(市)民族志、社会科学志、方志、卫生志等著作中也有关于贵州各地民族医药方面的记载。

总之,这些著述的出版,为深入研究贵州民族医药理论及民族医药文化提供了依据。

二、贵州民族医药研究论文的大量涌现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7.8%,世居少数民族17个。千百年来贵州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孕育并保留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医药就是其中一颗灿烂明珠。1949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贵州民族医药的研究开发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不仅出版了多部民族医药专著,还发表了很多研究论文,并且,民族医药开发已成为贵州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对1949年以来贵州主要世居少数民族医药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发现贵州主要世居少数民族医药经历了复苏阶段、发展阶段和相对成熟阶段。

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领域60多年来有近300位作者通过期刊、学术会议、硕博论文、报纸等发表和交流论文1000多篇。这些文章大部分发表在《中国民族医药杂志》、《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贵州医药》、《贵阳中医学院学报》、《亚太传统医药》、《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西部医药市场》、《中华中医药杂志》、《西北药学杂志》、《贵州世居民族研究》、《贵州民族研究》、《云南中医学院学报》、《中国临床医生》、《医学文选》、《苗学研究》、《布依学研究》、《广西民族研究》、《贵州民族调查》、《黔南民族》、《全国第一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全国第二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和《全国第三届侗医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等刊物上。

1949年以来,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领域的论文代表作者主要有:万昌发、戴崇光、王又良、谢正富、蒙昭、于俊生、冉懋雄、陈德媛、陆科闵、顾崇国、邱德文、谭学林、张厚良、袁黔华、杜江、龙运光、田华咏、王厚安、杨本雷、戴斌、文明昌、朱国豪、袁涛忠、龙之荣、杨昌文、林齐雄、黄旭东、麻勇斌、黄才贵、杨敏、覃敏笑、吴家其、罗文华、周茜、马文骏、黄静、田振华、胡成刚、潘炉台、杨泉、张景梅、杨理明、孙济平、龙冬艳、韦正光、朱娜琳、赵能武、赵俊华、田振华、吴家其、郭珅珅、罗迎春、刘起贵、李明文、张兵锋等(排名不分先后),成为当代苗族医药、布依族医药、侗族医药、土家族医药、水族医药、彝族医药、瑶族医药、毛南族医药等民族医药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

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领域的代表作者最多的是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其次是高等院校教师和医疗单位的医务工作者,他们是贵州民族医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力量。

在1000多篇关于贵州民族医药的文章中,基金论文是令人关注的。因为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是衡量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1994年前贵州没有民族医药基金项目,从1995年开始产生基金项目,各级各类机构基金资助项目论文48篇,占总文献的9.25%,其中,国家级基金项目29篇,省部级基金项目15篇,地州级和院校级各两篇。据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报告指出,截至1990年,我国各类科学基金资助产生的期刊论文只占同期的9.23%,而截至2008年贵州民族医药资助项目仅为9.25%。因此,为提高贵州民族医药科研水平和质量,省、地州要大力扶持有关民族医药科研项目,各单位也应加大对民族医药的科研投入,并有所倾斜,以使我省民族医药研究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为贵州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贵州民族医药研究范围涉及比较广泛,主要有这样一些方面:贵州各民族医药的历史、民族医药文献、民族医药基础理论、民族药学理论、民族医药教育、民族医药护理、民族预防医学、民族医药的临床应用、民族医对疾病的分类和诊疗方法、民族保健药物、民族医验方、民族医药文化研究、民族医药资源调查、民族药的比较研究、民族医药资源的保护与利用、知识产权保护、民族医药学科建设、民族医药教育、民族预防医学、民族医学护理、数据库开发、哲学、民族学人类学、民族医药产业化和民族医药发展思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