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编海心声
49625900000018

第18章 现代传媒采编人员创造性思维刍议(2)

2.批判性

批判性思维的本质是怀疑的、分析的和批判的。批判性思维是由批判性思维技能和批判精神两个方面构成的。批判性思维必须以一般性思维能力(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为基础,同时还具有一些特定批判性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其他任何思维一样,也必须符合逻辑,这就是说,批判性思维首先是一种逻辑思维,它也需要进行归纳推理和演绎推理。但是批判性思维高出逻辑思维之处在于,批判思维更关注思维的真实性、精确性、意义和价值,更强调思维的见识性和思维性。采编人员的认识思维活动,几乎总是围绕选择、评价新闻稿件或文章价值的优劣而展开的。“发现问题”则是采编人员前期思维活动的主要任务,因为这是进行初步选择的前提。但要发现问题,采编人员就要展开“质疑”,分析其意义及价值,就必须在思维上要求采编人员要有批判的态度、批判的能力和批判的眼光。以批判行为特征的思维活动,有助于培养采编人员的责任心,同时能够依据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原理、规律,对现实情况进行冷静分析,既不囿于流行的思维定势,又不人云亦云,并能提出合理的质疑。

3.创新性

创新性思维是现代思维的最显著特征。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人们实践和认识领域不断发生深刻变化。在今天,人们只靠感性直觉来上升为概念已经远远不够了,思维的触角必须扩展到知觉范围以外,人们只靠已有的经验材料来产生理论问题,也远远不够了,还必须依靠思维的抽象和整合创造出新的理论。对于创新思维的“新”,有人认为从两个层次去理解。一是这种“新”是相对于全人类的“新”,那么这时候的创新思维指的是科学家、思想家、发明家在创立新成果时的那种思维。二是这种“新”是相对于思维者本人的“新”,那么,这里的创新思维指思维者的新思路。这样的创新对于社会来说,虽然未必获得由直接价值的东西,但对于思维者本人来讲确实创造了有价值的新东西。从提高全民族的创新素质的角度来讲,后一种创新意义更大。我们采编人员在工作实践中多属于这样的创新,他是一种“目标实现的创新”,他有助于开发创造力,实现其内在的创新潜能。因此,采编人员在采编活动中力求创新,独创性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方法,以求出版物有自己的特色,防雷同,出新意,有品位。

4.互补性

互补性思维是以客观事物的互补现象为思维的引发点和落角点,使各种思维方式和方法有机结合,各显其长,互补其短,以求取得创造的互补效应。互补性体现了思路的广阔性,它使采编人员的思路不仅仅局限于某一个点或某一个方面,而是从点到面,从面到体,点面并存,多路互补,形成一个完整的结构,这种立体的思维能力从各个方面、各种角度来考虑问题,避免片面性,以求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情况下,发现和创造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因此,时代已经把互补性思维提到重要位置上来,采编人员对不同事件,不同稿件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采编人员的思维在采编活动中不是孤立的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只是对不同事件、稿件的侧重点不同而已。不能用一种思维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以免陷入偏颇。

5.逆反性

逆反思维,是着眼于思维的过程,即就思维的出发点、方向、目标、路线、程序、步骤等,诸如此类范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人们的思维总是借助一定的概念或命题而开始,遵循一定的规则、步骤,沿着一定的方向、路线而展开和运作的。其中,思维所依据和采用的起始概念、前提命题,所欲达到的终极目标、运作的方向、路线,运作规则或程序、步骤等等,都是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正反两个矛盾方面。由此则导致了在思维过程及其各个阶段或环节上普遍存在的,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切人的思维运动。逆反思维广泛存在于人类思维所涉及的一切认识领域和创造性活动范围之中,因而它具有普遍性的品格。中国有句俗话:“听话听反话,不会当傻瓜。”《史记》有“反听日聪,内视日明”的说法。因此,这也是采编人员工作实践中经常表现的思维“反常”现象。这是一种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懦的表现。这就需要采编人员独立思考,敢于抉异探怪,善于另辟蹊径。能够疑人所不疑,想人所未想,对熟悉的事物持陌生的态度,对陌生的事物持熟悉的态度,在“不可能”中寻找“可能”的途径,在“办不到”中下“办到”的功夫,要在采编稿件中,改变正常的思维程序,站在读者、评论者的角度进行思维,从结果上先觅原因,通过逆向思维开辟新的通道,其比顺向思维更为生动,更富有创造性。

三、采编人员培养创造性思维的途径

采编人员的创造性思维是建立在一般性思维基础上的,它具有一般思维活动的特点。但创造性思维又不同于一般的常规思维,因为“常规思维是指人们运用已获得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直接解决问题”。而创造性思维则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这对采编人员来说,就要创新,要独具卓识。那么,怎样才能跨越常规思维模式,步入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境界呢?

1.优化知识积累

知识面广博,是现代传媒采编工作的特点。人们常说采编人员是“杂家”和“专家”的统一,实际上指出了记者,特别是编辑的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和思维方式的独特之处,必须做“专”与“博”、“独”与“全”的统一。采编人员在工作实践中能否具有创造性思维,它既决定于一个人的知识量,更决定于主体知识积累的效应。为了开阔自己的思路,免受封闭而单一的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一般要从以下五个字人手,不断提高知识积累的价值效应。一是“基”,要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原理。二是“博”,要有广阔的知识背景。王夫之认为:“学愈博则见愈远。”三是“深”。除具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外,还要有专攻的领域。四是“精”,要改善知识在头脑中的贮存状态,用较高层次的知识统领较低层次的知识,以提高对所占有知识的概括水平。这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就不受具体情景的束缚,有利于思路的纵横拓展。五是“活”,要善于使知识进入“流通领域”,能聚合,能分解,能置换,能跳跃,能嵌入,随意听从“调令”,以保证思维有较高的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

2.夯实理论功底

理论作为一种揭示、反映了事物规律的科学体系,与实践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来源于实践,又对实践起指导作用。作为现代传媒采编人员要能够发挥创造性思维,必须有较扎实的理论功底,特别是弄通弄懂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了理论功底,就有思维敏锐性,能够发现问题,对问题看得深,善于抓住本质。如果没有思想理论高度,对一些事情、问题,就看不出采编的价值究竟有多大。毛泽东在《实践论》提出的要达到理性认识必须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十六个字,要做到这些靠什么?靠深厚的理论功底,靠辩证思维能力,靠学习、思考、钻研、实践。理论是什么?“是比一般知识更系统化了的理性的知识。”理论是观察事物的制高点,理论又是显微镜,理论还是解剖刀。有了科学的理论知识体系,我们在采编工作中,就能全面地观察问题,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就能认真地分析问题,不为虚假事实所欺骗;就能准确地提出观点,并严谨科学地证实它。我们就不会盲从,敢于质疑,敢于提出新的看法,敢于补充、纠正、批驳前人的观点,敢于用实践去检验一切。从这个角度讲,采编人员扎实的理论功底,辩证思维的方式是开启创造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

3.重视形象思维

形象观念是人的思维最重要的元素。它是形象思维最初、最简单的规定。形象思维不是杂乱无章的胡思乱想,作为人类的一种有意识思维,它是围绕一定目的并在形象思维规律和一定程序的制约下发生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想的成果都是前所未有的,往往个体要凭借想象尤其是创造性想象来进行探索。因此,形象在创造性思维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为大量科学创造事例所证实。爱因斯坦在高度抽象的理论物理领域中有许多杰出的创造性成果。其中,广义相对论至今仍只有很少人能够理解。然而,他承认。他太多是运用形象思维来进行研究的。在科学史上,凡重大的科学理论都不是源于经验,而是源于直觉和自由遐想。这种情况恰如爱因斯坦所言:“我相信直觉、灵感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现代传媒采编人员,如果给形象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便可能产生新的创造。

4.消除思维定势

某一思维模式一旦形成,往往成为人们分析、认识问题和评价客观事物的一个思维框架,对于一个习惯于某种思维框架式的人,一旦让他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欲突破旧的思维定势,必须注意消除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同时还要与自身的“惰性思维”作斗争。如果你一时在创造思维的过程中找不出好方法,可采用两种办法:一是对熟悉的个别事物,有意识地看成陌生,按照新的方法去解决;二是对陌生的个别事物,有意识地看成熟悉,按照已知的方法解决。这就是分子结构的遗传信息的秘密。记住,要创造,必须“推陈出新”。俗话说“人性求旧,物惟求新”。只要你能跳出传统的定向思维模式,改变常规思维方法,积极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方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现代传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