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42

第42章 农民致富的“靠山”

1999年,甘肃省会宁县柴家门乡女青年马艳丽办起了全乡第一个养鸡场,当年就获利一万多元,在乡间引起轰动,兴起了一股养鸡热。经过十年的发展,马艳丽成立了泰和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带动柴家门乡规模养殖户110户,蛋鸡饲养量达到14万只,全乡鸡总饲养量达到20万只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马艳丽致富不忘乡亲,为了进一步发挥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2008年8月,以“民办、民管、民受益”为宗旨,以“民主办会,科学管理”为基本原则,由她和马建围等5人出资100万元成立了会宁县众望养鸡专业合作社。通过民主程序产生了合作社章程等一系列比较完善的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设立了技术培训组、生产指导组、市场营销组等机构。在规范运行中成为农民养鸡致富的“靠山”。

合作社对会员发放了养殖日志表、蛋鸡饲养手册、技术服务跟踪卡,为农户免费进行咨询、技术服务、信息交流,并免费发送疫病防治资料。针对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带来的养殖环境变化、疫情复杂化等问题,合作社加大了技术培训力度,先后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聘请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专家授课,共培训养殖户1250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3000余份。同时,组织一批养殖大户到养殖效益较好的地区进行交流学习,取长补短。通过对广大养殖户的技术培训,推广先进的饲养方法和适用技术,加强信息沟通,养殖户的养殖效益得到了普遍提高。

目前,全县八成以上的养殖户都与合作社签订了合同,极大提高了养殖户的组织化程度,为合作社规范行业行为,协调产品价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合作社建立了泰和饲料厂,年产浓缩饲料700吨、混合饲料2000吨,为合作社成员提供饲料2000多吨,仅此一项社员人均增收200元以上。以此为基础,合作社实行“四统一”服务,即统一配种、统一防疫、统一供应饲料、统一销售产品。有效降低了养殖户的风险。目前,合作社正在酝酿设立重大疫病风险基金方案筹备工作,通过基金的设立,专门解决因重大疫病给养殖户造成的损失,进一步降低养殖风险。

合作社充分发挥协同作战的优势,及时解决养殖中遇到的难题。与马铃薯种植户、塑料大棚、果园种植户签订了供货合同,既解决了鸡粪影响环境、给鸡病控制带来威胁等问题。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估算,平均每个养殖户就此一项一年可增收3000余元,取得了良性循环的效果。合作社上联市场,下联农户,产品销往省内外各大超市、批发市场。合作社年饲养蛋鸡28万只,蛋鸡存栏23万只,小鸡存栏5万只,年产蛋630万千克,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1万元以上。鸡蛋每千克比单户销售高出0.2元,百只以上的养殖户年可增收1000元以上。

案例点评:

一个强大的团队,一是需要自身灵活的组织协调机制,二是需要每个成员的较高技能素质。分工对于提高合作社的效率,降低投入成本具有重要意义。但同时分工也对个人的素质有了更高要求。合作也可以根据需要走出自己的行业,实行外部合作,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