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41

第41章 联销小组 联合赚钱

2008年初,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遭受了雪灾,平湖市当湖街道黄家浜村的蘑菇受此影响,产量虽然不如往年高,但收入却不低。当湖街道黄家浜村村民王宠良共有10个大棚,每个棚有500平方米,1平方米蘑菇1年的产量能卖8块钱,10个棚的收入接近40万元。种植蘑菇棚内气温必须高于5℃,否则蘑菇就发不出来,2008年下雪的时候,黄家浜村的室外温度到了0℃以下,尽管这样,王宠良的蘑菇还是正常生长,其中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大棚进行了双膜覆盖。

黄家浜村种植蘑菇已有20年时间,但是,在2002年以前,村民们只在秋季种蘑菇,因为那时他们的蘑菇都是等候商贩上门收购,价格低,加上冬季不利于蘑菇生长,所以冬天没有人种。陈永林是村里的种植大户,2003年他下决心出去闯一闯,看看能不能把蘑菇直销到外地市场,通过对苏州、嘉兴等地的考察,他开始陆续把蘑菇运到嘉兴销售。

刚开始胆子小一点,少拿了一点过去,竟然一抢而空。在嘉兴的成功销售,给陈永林增加了信心,他开始收购别人的蘑菇拿到外地卖。受此启发,村里因势利导,让农户间自愿结合,组成不少于有20户人家参与的联销小组,每个小组选出1个人专门跑市场搞销售。

通过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带领他们到上海等大型批发市场,跑了以后,农户比较好学,他们一学就懂,懂了以后就他们自己搞营销。这一方法很快得到农户的认可,大家本着自愿组合的原则结成一个个联销小组,每个组各跑一个地方的市场,互不重复。俞根良是村里的种植大户,听说要成立联销组,便出头联合了另外19户人家共同组成一个联销组。

一家一个号,除方便统计产量外,还可以监督质量,如果哪框蘑菇被客户挑出质量问题,看号就知道是谁家的。因为蘑菇的供应量可以得到保证,逐渐每个组在上海等地都有自己固定的市场,拥有了一批固定客户。这是一个抗市场风险能力比较强、比较灵活、管理比较方便的举措。

目前,黄家浜村所产的蘑菇全部由7个联销小组负责销售,他们的蘑菇直接销到了上海、杭州、苏州、宁波等大市场,1千克的平均卖价达8元以上。

案例点评:

很多好的方法就是在困境中想出来的,遇到的情况不一样,采取的办法就不一样,没有一个通用模版。但团体能发挥出个人所不具备的作用,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只是需要处理好“点”到“面”怎么整合,分工与合作怎么协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