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新农民闯市场指南
49260400000040

第40章 “多方合作”,养猪更能赚钱

二十头猪卖得只剩两头,黄维文望着空空的猪圈还在犹豫――补不补栏?四川省资阳市乐至县高寺镇梨子湾村几家农户,他们都有同样的困惑。同在资阳,雁江镇顺河村的养猪农户却为养猪忙得热火朝天,“这样养猪有赚头,我早就补了栏。”

为什么同在资阳却是两种景象?“不敢补栏,猪价说跌就跌,我怕亏本。”黄维文一脸无奈。“我们加入了‘多方合作’,养猪能赚钱!”雁江镇顺河村养猪农户却喜上眉梢。

“多方合作”的养猪模式,核心就在于将产业链连接到散养农户,并且以协会为载体,利益为纽带,保险为保障,把畜牧产业链各主体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市场风险。这样,不仅破解了老百姓规模饲养的难题,还增加了散养农户的“底气”。

但是,四川省作为养猪大省,仍以农户散养为主,规模养殖生猪的出栏量仅占19.23%。也就是说,大多数养猪农户还是“各自为战”,应对市场风险底气不足。

2008年上半年,生猪市场价格连续走低,最低时,生猪销售价格低于生产成本。农户养猪信心严重受挫,大量散养户被迫退出生猪养殖。随之而来,决定生猪供应的农民个体养殖量锐减。

近来,猪肉供应紧张,肉价上涨,成都金利实业有限公司却依然保持着每天屠宰上市300头猪,肉价还略低于点杀猪肉。金利公司何以如此从容?“标准化规模养殖”,金利公司相关负责人道出“真经”。

据了解,依托金利公司,广大散养农户成立了猪业合作社,结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盟。入社养殖农户生产上实行“统一品种、统一饲料、统一防疫、统一环境、统一销售”,从而将“小舢板组成大舰船”,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产业化经营、大规模生产,收到降低成本、减少疫病、增加效益的“多赢”效果。

显然,金利公司面对市场波动的从容,得益于将散养农户的“点”,聚集成了生猪产业的“面”,不仅壮大了产业链条,还形成规模效益。

而在资阳“多方合作”的养猪模式联手农村信用合作社、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生猪加工企业、饲料生产企业、种猪场与养殖户,形成生猪产业更广的“面”。在运行中,六方以“两低一高”保护农户利益:农户赊销饲料价格每吨低于市价100元,赊销或配送的仔猪价格低于市价3%~5%,而在猪肉收购环节,则由肉食品加工企业以高于市价每吨600元回购协会农户优质肉猪。

据测算,农民养殖一头生猪可节本增收100~140元,即使在去年猪价低迷时,每头生猪仍可获利50~60元,农民养猪积极性自然高涨。“多方合作”试行一年来,资阳市累计出栏良种生猪达181万头。

“多方合作”模式可以对四川省生猪养殖,特别是散养农户养猪产生深远影响。省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改变我省生猪养殖的传统观念,帮助养殖户与龙头企业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同时,提高养殖业效益将鼓励各地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案例点评:

在“多方合作”模式中我们能看到,分工合作不仅能够降低风险、降低成本,还能在市场低迷时保持稳定收益。但是,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更不会永远持续下去的。由“点”到“面”经营的合作社需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