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
49219900000019

第19章 关于扎西会议的几个问题(1)

一、关于扎西会议涵义的界定

这次我应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的邀请,参加红军长征过扎西的学术计论会,来到威信,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读了研讨会的大部分论文,听了昨天一天的发言,加上会下交谈讨论,我感到确实是不虚此行,获益匪浅。云南省专家、学者的论文,特别是昭通地委党史征集办和威信等县党史征研室同志的论文,给我非常深刻的印象,可以看出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发现,有创造,有新的见解。昭通和威信的同志把我以前发表的《论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和《扎西会议考辨》两篇文章印发给了到会同志,我很感谢。我给会议提供了一篇论文:《毛泽东张闻天的合作与遵义会议的胜利》,这里不详细讲了。我想就讨论中的热点问题,发表一点个人不成熟的意见,和同志们一起探讨。

党史上对于会议简称的命名,除了按照届次顺序之外,通常有三种方法:按地点(如遵义会议、庐山会议),按时间(如九月会议、三月会议),按主题或特征(如白区工作会议、农业学大寨会议、七千人大会)。会议名称当然要有概括力,同时也是约定俗成的。

现在对扎西会议有种种提法,对其内涵的界定也不一致,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认识能够趋于统一。这里的主要问题是:扎西会议是1935年2月上旬中央政治局在中央红军集结扎西途中连续召开的会议的总称呢,还是特指2月9日在扎西镇召开的会议的专称?

我以为应是前者。为什么这样说呢?

第一,从地理上看。从2月5日起中央政治局连续开的这些会,都是在威信县境内开的。从当时的电报看,威信这个地名在红军中不通用。有的同志考证,以“威信”设县是在1935年或1936年的事。当时通用的名字是扎西。所以,把这些在扎西县或扎西地域连续开的会称为扎西会议是确切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时中央红军的行动方向是“向扎西集结”,把扎西作为扎西镇的专名来用,把向扎西集结途中连续开的会议称之为扎西会议,也是说得通的。所以,无论是指在扎西镇或扎西地域开会也好,还是指在向扎西集结途中开会也好,用“扎西会议”这个名称来指称,都是可以涵盖而不会引起歧义和误解的。

第二,从会议的内容来看。连续召开的会议有着共同的主题,都是同贯彻、落实遵义会议密切相关的。可以说这些会议,一是解决遵义会议未解决了的问题,二是解决遵义会议未解决好的问题。对于前者,大家都看到了。如博洛交接,通过遵义会议决议,进行传达贯彻等,都是因为军情紧迫,本来遵义会议可以基本上解决而没有来得及解决的问题。对于后者,即同遵义会议的联系,则注意不够。其实,“回兵”、“缩编”这两件事,同遵义会议也是相联系的。因为遵义会议关于在泸州与宜宾之间渡长江到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决策不切实际,所以在土城战斗失利后立即改变方针,一渡赤水;到扎西集结。而扎西会议决定回师东进,杀回马枪,正是纠正遵义会议关于行军方向不当的决策的结果。此后,二渡赤水,反攻遵义,取得歼敌三千的大胜利,证明扎西会议的决策是正确的。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云:“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镇雄县刘顺和同志等的论文指出,这“从头越”,就是从扎西会议的正确决策开始的。这是很有见地的。我们对扎西会议的内容,它同遵义会议的关联,作了上面这样的分析,就可以看到,中央政治局连续召开的这些会议有着共同的主题,可以看作是一个会议,不过因为当时特殊的战争环境,会议地点不断地变动而已。

第三,再从开会的方式来看。这些会议都是张闻天担任党内总负责人以后由他主持召开的。因是一路行军,一路开会,故会议地点是流动的,从水田寨的花房子,到石坎的庄子上,到大河滩的院子,到扎西镇。逐日召开的会议,连环相扣,随议随决。这在2月8日通过的遵义会议决议第14段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来。在这一段里,既反映了2月5日会议已经讨论决定,并向中央分局发电作出指示的关于中央苏区等“必须坚持对游击战争的领导,转变过去的工作方式,来适合于新的环境”的内容,2月6日至7日会议讨论作出指示的关于中央红军改变战略方针、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内容,又提出了2月9日需要讨论的“同红二、六军团及红四方面军必须取得更密切的关系并加强对于他们的领导,以求得全国红军的一致行动与互相配合”的任务。

根据上述分析,如果把2月5日至9日的会议,分开来看做水田寨会议、石坎会议、大河滩会议、扎西会议,就不能反映会议内容、地点的同一性和日程的连续性,而仅仅把在扎西镇召开的会议称为扎西会议,则不仅割裂了这次会议的一体性,而且降低了我们称之为“扎西会议”的这次会议的地位和意义;反之,把从水田寨到石坎到院子到扎西连续召开的会议,看作一个会议,则能够反映会议的内容、地点的同一性和日程的连续性。在不同地点接续开完一次会议的例子,在党史上也是有的。如党的一大,就是先在上海接着到浙江南湖召开的。再如,1936年红军东渡黄河后,中央政治局自3月20日至27日从山西隰县的上义千村到石楼县的石口、罗村、四江村直至石楼镇连续开会,史称“晋西会议”,同“扎西会议”的情形类似。也有的同志,为了加强扎西会议同遵义会议的密切联系,把两者看作一个会议的两个部分或两个阶段,认为两个会议是一体,标成“遵义一扎西会议”。这是低估遵义会议而过高估计扎西会议的结果。应该看到,遵义会议已经实现了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扎西会议的任务是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的精神,完成遵义会议的后续事项,修正遵义会议作出的某些与实际不符合的决策。扎西会议是一个重要的会议,但决不能同遵义会议等量齐观。

根据以上所说,扎西会议涵义的界定,是否可以这样来表述:在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向云南扎西集结途中,中共中央政治局为贯彻、落实遵义会议精神,于1935年2月5日到9日在威信县境内的水田寨、石坎、大河滩、扎西连续召开会议,作出一系列重要决定和决策,这就是“扎西会议”。

二、关于扎西会议的主要贡献

关于扎西会议的主要内容和它的历史贡献,经过许多同志研究,有了很大的拓展和深化。认识上没有什么分歧,只是概括的角度、理解的深度、强调的重点有些不同。昨天电视台的同志采访,对这个问题,我讲了七个方面,也就是说,扎西会议做了七件大事:

(一)变换领导。中央政治局常委重新作了分工,由洛甫(即张闻天)取代博古担任书记,在党内负总的责任。实现了组织上的变更。

(二)讨论、通过由张闻天起草的《遵义会议决议》(全称为《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分清了军事路线的是非。

(三)在中央红军中及时传达、贯彻《遵义会议决议》。实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