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国史党史七大疑案破解:四重证据法
49219900000020

第20章 关于扎西会议的几个问题(2)

(四)讨论了全国各苏区和红军的战略方针和组织问题,作出决定,先后分别向中央分局,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发出指示。领导全党全军实现历史转折。

(五)改变渡江入川计划,作出“回兵”决策,发布向川滇黔边境发展的指示。在毛泽东指挥下打了遵义大捷这样的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

(六)发出“缩编”命令,对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充实了连队,实行了轻装,提高了战斗力。同时还扩大红军三千人。

(七)决定抽调干部和战士四百人,由周恩来亲自动员,组织、成立游击纵队,在地方活动,牵制敌人。

在短短六七天时间里,作出这么多关乎红军和革命前途命运的正确决定和决策,在长征史上,在中共党史上,的确值得大书一笔。

在这里,我想对七件事中的两件事,提出来讲一讲。

一件是关于变换领导。

我向这次学术讨论会提交的论文《毛泽东张闻天的合作与遵义会议的胜利》主要是讲这个问题。这篇文章没有提供多少新的史料,我想通过这篇文章说明以下几点:

1.张闻天的转变是自觉的转变,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外因;张闻天同毛泽东的合作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发展过程,其基础是在反对“左”倾错误中的认识一致、共同斗争,以及张对毛逐步的认识和信服;张闻天在扎西会议上被推举为党内总负责人,起决定作用的是他同“左”倾错误领导的斗争坚决并作出了贡献,这是历史的选择。

2.中国共产党成熟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从遵义会议的胜利中产生而在扎西会议变换领导后实际形成。从扎西会议起,张闻天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五任总负责人。他与前四任总负责人不同之处在于他是执行正确路线、从而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总负责人。其中一个重要关键,是张闻天担任党书记以后,逐步授予毛泽东军事指挥的权力,确立毛泽东在军事上的领导地位,成为红军实际的军事统帅。这对革命的胜利具有决定的意义。

3.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最初格局,是党中央总负责人张闻天和实际的军事统帅毛泽东的配合合作。第一代领导核心的这种格局,一直延续到1938年的六届六中全会。在将近4年的时间里,这个领导核心,领导红军战胜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在60年前的10月,实现了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也是这个领导核心,领导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实现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战略转变,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继纠正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后又战胜了王明的右倾投降主义,独立自主地创建了抗日根据地,发展壮大了人民武装力量,使中国共产党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从而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另一件是按照遵义会议决议精神,领导全国各苏区和红军实行历史转折。这一件事的重要意义似乎还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价。

张闻天2月5日接任党内总负责人以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讨论中央苏区的战略方针及组织问题,当夜作出决定,并发出指示要点,改变了“自出动以来无指示,无回电,也不对全国布置总方针”的状况。指示电令中央分局“应在中央苏区及其邻近苏区坚持游击战争”,“不许可任何动摇”,并要求“立即改变你们的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关于组织问题,新的中央领导集体重新任命了革命军事委员会中区分会的组成成员,其中重要的一点是让陈毅重新回到了军事领导岗位。2月13日又向中央分局发去长电,详告2月5日决定的内容。由此,中央苏区开始实行战略转变,以后坚持三年赣南游击战有了明确的方向。

对红二、六军团的战略方针和组织问题,2月9日的会议讨论并作出决定。中共中央及军委于11日致电湘鄂川黔省委及红二、六军团负责同志,指出“总的战略方针是战略防御而不是单纯防御,是运动战而不是阵地战”,要求“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敌人,成为即将到来的反“围剿”的军事指导思想。对革命军事委员会分会的组成成员也重新作了任命。

对红四方面军也及时电告了中央红军行动方向的改变。

按现有资料来看,在从扎西回师东进、杀回马枪的途中,又及时向中央分局,红二、六军团,红四方面军发去了关于遵义会议的决议大纲。

由此可见,扎西会议一方面讨论决定并指示各苏区和红军实行战略方针的转变,另一方面调整并重新任命了中央分局和红二、六军团的组织机构和领导成员,建立起了中央新领导同各苏区与红军领导之间新的关系,为对全党全军进行集中统一领导确立了组织保证。所以,2月上旬至中旬的扎西,成了第一代领导集体领导党和红军实现第一次伟大历史转折的指挥部。这一件事的意义极为重大,不可忽视或低估。

三、关于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

有作为,就有地位。作为大,地位就高;作为小,地位就低。没有作为,就没有地位。从扎西会议所做的七件大事,从这七件大事的历史作用,可以看出: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后完成;是张闻天同毛泽东配合合作,形成第一代领导核心,正式领导全党全军的良好开端;它对全党全军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进行了切实的领导和具体的部署;它确定的“回兵”方针,赢得了二渡赤水,重占遵义的胜利,使红军反败为胜,从此摆脱了被动局面。因此,扎西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继遵义会议之后的一次重要会议,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光辉篇章,应该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史册,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应该写上浓重的一笔。

有的同志认为,扎西会议不仅是遵义会议的继续,而且还是遵义会议的发展。能不能这样说呢?要这样说就要回答哪些地方有了发展。七件事中,改变领导,通过决议,传达决议,指挥全党全军,这四件都不能说是发展。整编,也很难说是发展,因为在此之前,就有黎平整编,遵义整编。那么,改变战略方针(实际主要是进军方向)能不能说是发展呢?也很难说。因为情况不断在变,战略方针当然就要跟着变。事实上,扎西会议决定的在川黔滇边境发展的方针,后来也改变了。到了两河口,提出打松潘、赤化川陕甘的方针。后来,在哈达铺,提出以陕北为落脚点。最后是到了陕甘边。同时,也应该看到,遵义会议确定的过江北上的方针,也不能说错了。不过是选择泸州、宜宾间做突破口选择得不合适。经过四渡赤水之后,还是北渡金沙江,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总体上还是实现了遵义会议决定的战略方针。

还有的同志把扎西会议的地位同遵义会议并列,有的同志甚至认为扎西会议的地位高于遵义会议。我以为都缺乏事实的根据。因为遵义会议开过以后,军事路线上的是非已经分清,原来的“左”倾军事领导已经撤换,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已经结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路线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也就是说,大局已经定了,决定性的胜利已经取得了。遵义会议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这是毋庸置疑的。

扎西会议是遵义会议的继续和最后完成,是党史和军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我以为,对扎西会议的历史地位作这样的评价是实事求是的。这样的历史地位是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