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49

第49章 交往适度定律:让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父母给孩子过多的爱,孩子往往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会对这种爱变得麻木不仁,不懂感恩。要想使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父母就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爱。

一般而言,在人际交往中,如果我们给别人某种好处,别人也会把同等程度的好处回报给我们。但是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种状况,你对某人很好,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对得起他,然而他却不给你同等的回报,甚至把你对他的好当作理所当然。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讲的“交往适度定律”。

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象的出现呢?主要有三个原因:

(1)过多的爱会使受惠的一方选择疏远

虽然人都有自私的本性,都希望得到的多,付出的少,但如果得到的远远大于付出的,也会让人心理失去平衡。对方会因此感到愧疚,这种心理负担使受惠的一方只好选择疏远。

(2)过多的爱会使对方感到麻木

你对别人适度的好,对方会感激你,也会回报你;如果你对对方过好,对方时间长了就麻木了,而你某一次达不到原来的标准,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3)对方会误以为你很软弱

人际交往中,如果你对对方投入过多,会让对方误以为你很软弱,他会因此不怕你,对你肆无忌惮。

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如果你对孩子投入过多的爱,孩子往往会不懂得感恩,甚至会变成忘恩负义的人。这会给他的人际交往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说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要想使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应该给孩子适度的爱。

心理专家解析:过多的爱让孩子不懂感恩

曾听到一个孩子说:“我们家很好,我爸爸爱吃鱼尾,我妈妈爱吃鱼头,我爱吃鱼身子。”孩子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父母爱他的表现,也就更不知道感恩了。这样的孩子大多是自私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感恩,也不知道什么是报答,而是认为父母为他们做的一切都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而不知感恩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对父母的爱呢?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又怎么能爱他人、爱社会?而且,如果孩子不懂感恩,在人际交往中,就很难获得好人缘,即使他长得再漂亮,说话再好听,办事再有能力,人们也会对他敬而远之。

炎炎已经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了。一个星期天,是炎炎妈妈的生日,一大早,爸爸就喊炎炎起床。此时的炎炎还在做美梦,听到爸爸说:“走,乖女儿,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你快点起来,咱两个给你妈妈准备礼物去。”

炎炎睡得正香,被爸爸喊醒了很不乐意,气冲冲地对爸爸说:“没看我正在睡觉吗?妈妈生日管我屁事。”听完这句话后,爸爸的心都凉透了。他想到女儿过生日的时候,他们夫妻两个几乎跑遍了整个城,为她准备生日礼物,还会为她做上一大桌子好菜。即使在平时,他们也对女儿投入了全部的爱,舍不得让女儿受半点委屈。

而现在呢,女儿竟然说出“妈妈生日关我屁事”的话,同样,爸爸生日也不关她事了。爸爸越想越难过,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的女儿对爸爸妈妈连一点感激之情都没有呢?

父母错误做法:对孩子倾注过多的爱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不懂得感恩,与父母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现如今,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老大,家长把孩子视为“掌中宝”、“手心肉”,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许多父母对孩子的爱过了头,变成了“溺爱”。他们认为这就是对孩子的爱,殊不知,久而久之,孩子形成了蛮横、任性、自私的性格。

很多孩子已经把尊重长者、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弃之脑后,吃过饭后,把碗筷一推就去看电视或打游戏,父母却在那里忙碌着洗碗、擦桌子;孩子生病了,父母跑前跑后,体贴照顾,而父母生病,孩子却不闻不问,毫不在乎,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是天经地义的,稍不如意,就嚷着离家出走。我们的父母为了孩子劳尽了力,操碎了心,为孩子倾注了全部的爱,可仍换不来孩子对自己的一丝怜悯、感恩之情,实在是可悲!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可以无私,但不可让孩子自私

古语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做人的最基本的修养,父母必须对独生子女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学会关心,学会感恩,这将有利于孩子好品格的形成,使孩子一生受益无穷。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而孩子如果懂得感恩,不仅仅会对父母报以感激,更懂得如何与周围的人相处,如何更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呢?

(1)感恩教育越早越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良好的情感是在童年时期形成的,如果童年蹉跎,失去的将无法弥补。”对幼儿进行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同情心。幼儿若常怀感恩之心,不仅能培养其与人为善、与人为乐、乐于助人的品德,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而且对其今后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有重要作用。让幼儿学会感恩对其一生的发展很重要。

(2)让孩子知道父母的艰辛

现在的孩子不知道父母赚钱的辛苦。他们只知道向父母要钱、要吃、要穿,并认为这是应该的。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想到孝敬父母呢?所以,父母应该有意将自己工作的艰辛和赚钱的不易告诉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是用心血和汗水交换来的,自然孩子就会不再乱花钱,也会从心底里感激和敬重父母。

(3)不要让孩子吃“独食”

吃“独食”的孩子,会觉得好东西都应该是他的,并习惯了被给予,只会索取,很难在以后的生活中考虑别人的感受,也就不会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教会孩子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4)父母要以身作则,孝敬长辈

父母对待长辈的态度往往会影响到孩子,如果父母孝敬长辈,那么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孝敬自己的父母。所以,当父母的要多照顾年迈的老人,周末休息时常去老人那里看看,买些补品和衣物;如果工作忙,没有时间,就常给老人打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