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17

第17章 角色效应:要教好孩子首先要做好自己

尊重教育心理定律——孩子的成长需要更多的尊重

教育专家认为,给孩子更多的尊重,才能真正发现孩子需要的东西,从而为孩子开拓一片自由的空间。而好父母一定要懂得尊重孩子的想法,给孩子宽松、自由的生活环境,支持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合格的父母应该是孩子言行的示范者、知识的启蒙者、称职的指导者、心理保健师、知心朋友,总之,想教好孩子先要做好自己。

在电视和电影里,每个演员都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这些角色还要根据导演的指挥与安排进行表演。在社会心理学中,也有“角色”一词。这个“角色”以社会为大舞台,广泛应用于人际关系研究和实践,主要是指人在特定社会条件下,在一定群体中(包括家庭中)的身份、地位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说:“真实的生活情境和舞台上的戏剧情境之间有相似之处,每个组织中的人们都要扮演一定的角色,许多相互作用的因素帮助人们明确地决定每个角色接受哪一种‘表演’。”

换句话说就是,社会角色是有着规范性的,这种规范性使人们的表现对于别人来说,就像看电影一样,可以让别人借此了解这个人的情绪、动机还有个性特征,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倘若没有这些规范,人们在面对别人的时候,就会感到不知所措,而社会机制也不能正常运行。

所以,人们在与他人交往时,只有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才能被社会认可,才能拥有和谐的生活、美满的事业。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上被称为“角色效应”。

在社会交往中,如果扮演不好自己的角色,则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与朋友相处,就不能表现得像个恋人,否则就会引起对方恋人的不满;在上级面前,就不能表现得像个领导,那是职场中的“越位”;在长辈面前,就要对他们尊重,否则就成了不懂礼节、没有教养的孩子了。同理,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就一定要表现出一个父母的样子,把父母的角色演绎到位,否则就不是一个合格、称职的父母。

心理专家解析:角色扮演不当,有碍孩子成长

很多人在荣升父母之后,才明白做父母的不易。事实的确如此,家庭教育也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为了掌握这门学问,父母有必要学习有关家庭教育的各方面知识,这将有助于父母掌握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提高家庭教育质量等。其实,要想成为合格的父母,首先就需要把父母的角色扮演到位。否则,孩子非但不承认你是他的父母,甚至还会把你当成他的仇人。

以下是一位母亲的亲身经历:

女儿4岁半的时候,我为她买了一架钢琴,原因是见到别人的孩子都学钢琴,也想让自己的孩子变得高雅起来。于是请了老师让女儿学,其实孩子真正喜欢的是舞蹈。在我的监督下,孩子每天坚持练习,但事与愿违,不仅没有培养出对钢琴的兴趣,反而增强了对钢琴的厌恶感,我只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只要时间长了就好了。

一天上午,我领着女儿过马路,一辆小汽车疾驶而来,我学着孩子的声音说:“小汽车,快快驶过,别碰宝宝!”话刚说完,女儿便说:“小汽车,快快驶来,把我妈轧死吧!”我顿时目瞪口呆,心里难过极了,我的头脑一片空白,不明白小小的孩子为何如此恨我。

我领着女儿跌跌撞撞地走回家,把女儿叫到身边问她:“为什么希望妈妈死掉?”孩子天真地说:“那样我就不用练琴了!”

父母错误做法:按自己的意愿规划孩子的成长道路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常常是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孩子身上。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她的女儿并不喜欢练琴,正因为母亲把这种意志强加给她,便造成了她的不开心和痛苦。不过,值得欣慰的是,那位母亲在认识到自己这一错误之后,很快决定尊重女儿的情感,不再逼女儿练琴。在这之前,这位母亲其实是扮演了一位专制者的角色。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父母扮演了以下几种错误角色,这些角色的扮演都极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1)指挥者

这种类型的父母喜欢控制所有的事件,并且企图去扭转一切负向的情境。例如面对哭泣的孩子,他们会自然地警告孩子说:“不准哭了!再哭……”

(2)万能者

这种类型的父母会表现出一付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的态度,喜欢向孩子炫耀他们丰富的人生经历,而采取的沟通方式通常是:说教、忠告、教训。他们的目的是要子女认为他们是如何地优越。例如,他们会经常对孩子说:“想当年,我在你这个年纪就……”

(3)审判者

这些父母甚至不经审判就宣告孩子有罪,其目的是想证明自己永远是对的,而错的永远是孩子。最常听的实例就是他们会这样对孩子说:“成绩这么差,一定是你不用功。”

(4)批评者

就像审判者、说教者、万能者一样,担任此种角色的父母最喜欢以苛刻的标准来挑剔子女的行为,并且用嘲笑、讽刺、诽谤和开玩笑的方式来压制孩子的欲望。例如,他们会批评孩子说:“你以为你长大了?翅膀硬了,想飞是不是?”

心理专家建议:父母应该扮演这样的“角色”

古语云:“子不教,父之过。”如果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做得不好,那就是“不良父母”,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也会造成很坏的影响。所以,已拥有孩子的父母们,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与实践中把自己训练成合格、称职的标准型父母。教育专家周彤认为,如果父母能够把下面的几种角色扮演好,就可以称得上是合格的父母了。

(1)言行的示范者

要做好父母,当好家长,父母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这就需要父母做好自我教育。列夫·托尔斯泰说:“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利的方法。”也就是说,父母时刻都要为孩子做出模范和榜样,影响着孩子的言行。

(2)知识的启蒙者

这里所说的知识范围比较广,包括科学文化知识,还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如自我管理、自我保护、与人交往、承受挫折、聪明理财、心理调节等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必须做这些方面知识的启蒙者。

(3)称职的指导者

要扮演好父母这个角色,就必须根据社会规范的要求和孩子的成长特点,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教孩子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孩子浓厚的学习兴趣,指导孩子发展良好的性格和心理品质,使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忽视了任何一个方面的指导,都不能算是称职的指导者。

(4)心理保健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园地,它更广泛地影响孩子心理的发展。因此,作为孩子的父母,不仅自己要有健康的心理,还要懂得相关的心理保健知识,以维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当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时,父母要帮助孩子矫治心理上的各种异常,问题严重的,则要求助于心理医生。

(5)贴心朋友

父母不仅要站在家长的角度上照料、指导孩子的生活与学习,还要像贴心朋友一样关心孩子,与孩子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支持并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以平等的心态去关注孩子的想法与创意、失败与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