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妈妈一定要懂的60个心理定律
49148800000018

第18章 尊重法则:教育孩子从尊重孩子开始

要想在家庭中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就要从尊重孩子开始。也只有尊重孩子的父母才能培养出懂得自尊且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

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中曾经讲到过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母亲看到正在上高中的孩子因为谈恋爱而心神不定的时候,非常替孩子着急。于是,一次儿子出门后,她想方设法地撬开了儿子的抽屉,取出儿子的日记。可是,当她翻开日记时,手却像被烫了一般。原来,儿子在日记本中夹了一张纸条:“妈妈,我料定您会来看我的日记,我瞧不起您!我的烦恼是我自己的事情,您不必管我,我能挺过这一关!”这位母亲追悔莫及,感慨自己低估了孩子的能力,更不应该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也有自己的人格、思想、隐私、尊严等,作为父母,应该给他们最起码的尊重和保护。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曾经提出:“儿童不是‘小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时期不仅作为成人之预备,也具有他的本身价值,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人格,爱护他的天真烂漫。”这就是教育学中的“尊重法则”。在家庭教育中,每个父母都应该坚持这一原则,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心理专家解析: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尊重你

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说过:“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父母只有学会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尊重父母,和父母成为朋友。孩子再小,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父母如果总以自己的权威来侵犯孩子的这片天地,父母与孩子的心灵间就会横亘着一道无形的鸿沟,心灵的沟通就会出现障碍。所以说,不论是你已为人父母,还是即将作为父母,都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思想,尊重他的一切,只有这样你才能做个好父母。

北京市某中学学生琪琪(化名),因怨恨母亲对自己管教得太严,丝毫不顾念母亲的养育之恩,残忍地将生母杀死。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以故意杀人罪一审判处琪琪14年有期徒刑。

据介绍,琪琪在杀死自己的母亲后将其尸体藏在衣柜里,拿着从母亲的上衣中搜出的600元钱若无其事地去了网吧。几天后,公安民警在附近的一家网吧里将其抓获。当警察出现在他的面前时,琪琪一脸平静,既没有惊慌,也没觉得后悔,反而因此流露出杀死母亲获得“自由”的兴奋。琪琪对暴力的麻木和生命的冷漠达到了骇人的地步,这也引起了当地心理专家的好奇。

后来,心理专家了解到,在琪琪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对他管教很严格,不管什么事情,他都要听从父母的安排。例如,如果琪琪考试分数不高,父母必定会不分青红皂白,先给一个耳光,然后边打边骂:“你真是一头笨猪”,或者是“猪都比你聪明”、“这么笨还活着干啥”,类似的骂声不绝于耳。

不光是考试,不管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不论旁边有多少人,只要是琪琪做错了,他的父母张口就骂,动手就打。琪琪上中学后,父母为了知道琪琪是否谈恋爱等,会擅自撬开琪琪的抽屉,看琪琪的日记、邮件等等。就在母亲又一次偷看琪琪的日记时,琪琪发现了,和母亲发生了冲突,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父母错误做法:对孩子缺乏最起码的尊重

现实生活中,像琪琪妈妈一样的父母大有人在,因为对孩子缺乏最起码的尊重,结果导致了孩子的畸形成长。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我的家怎么了?》一书中列举了父母不尊重孩子的一些表现,很值得为人父母者借鉴。具体如下:

(1)打骂孩子

对孩子不信任,不听孩子解释,动辄打骂。

(2)软暴力

说让孩子伤心的话,简单武断地否定或不理睬孩子的想法,这些做法是导致精神伤害的软暴力。

(3)强迫孩子学习各种技能

不考虑孩子意愿,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特长班,强迫孩子违心去做。

(4)对孩子的朋友缺乏最起码的尊重

不允许孩子和同学玩,不允许孩子交朋友,偷听孩子的电话等。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一些父母更是如临大敌,生怕孩子喜欢或者交上异性朋友。

(5)用自己小时候的行为来判断孩子的行为

“我小时候从没有穿过这么好的衣服,瞧你们现在!”“我们上学的时候男女生都不说话,你们怎么可以那样!”一句“我们那时候”,忽略了时代的变迁,这是父母用自己的意识取代孩子的想法,是没有把孩子当成独立的现代的人来看待。

(6)跟踪孩子

有些父母总是担心孩子不在自己眼皮底下时会学坏,会做坏事,所以采用自己暗中跟踪或给孩子安装GPS或请专门的“秘密人士”去“监视”孩子,但是这样做的结果,要么自己发现不了问题而更加怀疑孩子,要么发现问题但采用极端手段责罚孩子,要么被孩子发现,引起孩子反感,最终都会激化两辈人的矛盾。

(7)包办代替

对孩子的事情,只要他到了独立行事的年龄,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就放手让他去做,不要过分干涉或包办代替,否则,不但会使孩子养成依赖的性格,还可能引起他们逆反。

(8)偷听电话,偷看日记

作为家长不要过于盘问孩子的电话、信件,一般也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这样才能在家长和孩子中间架起信任的桥梁,为以后的沟通提供充分的条件。

心理专家建议:爱孩子,应该学会尊重孩子

做个好父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想要做个好父母,想要让孩子明白你的关爱,首先就应该学会尊重孩子。要亲身体验孩子的感受,要常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想想自己有没有这样的权利。那么,父母该如何学会尊重孩子呢?教育专家孙云晓给父母支了以下几招:

(1)相信孩子是独一无二的

也许你的孩子不能成为音乐家,但他可能成为音乐教师;也许他不能成为科学家,但他可以成为设计师……要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之处,我们不能规定所有的孩子做同样的事,走同样的路。成功的道路千万条,但对于孩子来说仅有一条或者几条比较合适。

(2)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

父母在决定某件事情的时候,应该问问孩子:“我这样做,你愿意接受吗?”“你有什么想法呢?”有的孩子由于性格内向或者不愿意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往往在情绪中体现出不满,这时候父母要多加注意,发现后,再耐心和孩子沟通,不要忽略你无意中的言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

(3)支持孩子的正当爱好

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去发展自己的兴趣,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本来就是孩子应有的权利。众所周知,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所以,能不能尊重孩子的兴趣,实质是真爱孩子还是假爱孩子的重大区别点。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父母会觉得孩子有了秘密是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殊不知,秘密是孩子成长的营养品,没有秘密的孩子长不大。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走向独立的过程,走向独立的过程就一定伴随着大量的秘密。外国专家甚至认为没有秘密就没有儿童时代,秘密是儿童成长的催化剂。